屈偉俠+劉磊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外敷;TDP;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1-0085-01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35~50歲多見,女性約為男性的2-3倍。本文旨在觀察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腫痛患者使用中藥外敷聯合TDP治療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接診類風濕患者共150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齡16~84歲;病程1~20 a。
1.2方法
1.2.1中藥外敷方藥組成:川烏,草烏,乳香,獨活,防風,細辛,穿山龍,透骨草,青風藤,紅花,三七,杜仲,川椒,川芎,牛膝,桑枝,馬錢子等。將中藥制成粉劑,75%酒精與純凈水按1:1的比例加入治療缸,取適量中藥粉加入攪拌均勻成糊狀,將調配好的中藥均勻涂于15 cm×20 cm的一次性醫用墊上,藥物厚度約0.5 cm,暴露治療關節,鋪一次性中單,將抹好中藥的一次性醫用墊貼于治療部位。每隔10 d貼敷1次,3~4次為1個療程。
1.2.2TDP照射治療操作方法:接通電源,調節時間控制器為40 min(包括預熱10 min),根據患者局部皮膚薄厚、敏感度調節高度,輻射距離距敷藥關節20~30 cm,每日2次,7~10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觀察治療前后關節疼痛、關節腫脹等疾病主要癥狀的變化情況。
2護理方法
2.1治療前評估告知患者中藥外敷聯合TDP照射治療RA關節疼痛、腫脹的目的、方法、意義,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2情志護理運用中醫情志五行相勝理論安慰患者,介紹疾病機理、主要表現及誘發和加重因素等,理解并接受患者的失落感、自卑感或焦慮、抑郁、易怒狀態,針對性的進行個體化心理干預。
2.3治療中觀察加強巡視,隨時了解患者感受,避免受涼。適當調整TDP燈的高度,預防燙傷。對老年人及糖尿病皮膚感覺功能減退者應預防低溫性燙傷[1]。
2.4治療后處置TDP照射治療30 min后關閉電源,用鋪墊的一次性中單包裹治療關節20 min后撤去中單及外敷中藥,用溫濕毛巾清潔患處,協助患者穿好衣服并保暖,取舒適位。
3療效判定標準及治療結果
3.1療效判定[2]顯效:癥狀消失,臨床體征顯著減輕;有效:癥狀改善,臨床體征好轉;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好轉或緩解。
3.2治療結果
150例患者中82例顯效;42例有效;26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2.7%。
4討論
中藥外敷通過皮膚使藥物直接進入病變部位,達到祛風、除濕、散寒、通絡、溫經、消腫、止痛的目的,縮短了從給藥到生效的時間,且局部組織內的藥濃度顯著高于其血液濃度,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局部關節腫痛很快消失,療效甚捷。TDP 的主要生物學作用是熱作用,功效是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熱作用使照射局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細胞的吞噬功能加強,局部代謝旺盛,細胞的氧化過程加快和肌張力降低,局部熱量可被血流帶至全身,使全身的血管擴張,降低肌張力,緩解肌肉痙攣,對腫脹引起的疼痛,肌痙攣性痛,缺血性痛及炎性痛均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以上2種方法合用,能互相促進,明顯提高療效,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腫痛癥狀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閔小彥,吳碎秋,張靜.青黛粉聯合慶大霉素治療糖尿病反映感染療效的觀察[J].護理學報,2007,14(1):68-69.
[2]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收稿日期:2014-08-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