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梅欽
淺談我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文/郭梅欽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雖然比傳統的審計模式具有優越性,但作為一種新的審計模式在我國才剛起步,其應用將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本文對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做一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問題;對策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內審人員以被審單位經營風險為導向,對其經營活動進行充分了解,對企業一切經濟業務進行分析,綜合評價企業經營所處的內外環境和風險水平。根據評估的風險程度采取相應的審計策略,然后將有限的審計資源集中在高風險的領域,以便適應審計環境變化,提高審計效率,確保審計質量,縮小審計期望差距。
在風險導向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雖然比傳統的內審模式具有優越性但作為一種新的審計模式其在我國應用才剛起步,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和限制。
(一)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不健全
在風險導向下開展內部審計時內審人員往往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內控制度進行了解以便識別、評估經營風險。如果一個企業的內控制度較為薄弱將使管理當局更加容易地凌駕于內控之上,此時內審人員通過符合性測試來評估風險則需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還會遇到來自上層的諸多困難或是重重阻力,這將使內審人員無法量化審計項目的總體風險導致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許多企業雖然都有制定相關的風險控制機制但只是存在形式上,真正的應對機制并沒有進行建立和完善,幾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正是相關部門沒有按照質量控制標準對產品生產環節進行嚴格監督評價從而導致這個老企業倒閉。
(二)內部審計采用技術十分有限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可以有效降低審計風險與經營風險,但在審計過程中所采用的審計方法與技術還十分有限,以風險管理及抽樣統計技術相結合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未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制約了風險評估技術的有效性。同時內部審計部門在確定審計項目開展審計工作時一般是根據企業管理層的意圖來確定的,因此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內審人員在審計工作中主要采用手工查賬方式,未能充分利用專業性審計軟件與計算機輔助開展審計,主觀上未認真細致地進行審計抽樣隨意性較大。此外,有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只進行事后事項審計,忽視事前、事中審計的重要性。
(三)較高的審計成本投入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理論上能夠降低審計成本,但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后內審人員的工作量有增無減,他們需要花大量時間對企業的業務流程、未來的發展規劃與經濟利潤等進行全面的了解、掌握,這將增加審計項目的時間成本;同時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內審人員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內審充實一系列的人才,從而導致人力成本的增加。因此,為了有效開展現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需要加大上述人力、系統的投入。由于賬項基礎審計思路較為簡單不需要制定審計計劃和進行控制測試,一些內審人員依然偏向于使用他們慣用的賬項基礎審計方法,這些因素使得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應用困難重重。目前很多大型企業都實施了會計電算化,但對專業審計軟件以及對計算機輔助審計方面的投入較少,特別是在內部審計人員少、工作量大的情況下很難達到預期的審計效果。
(一)加強企業的內控制度建設
一個企業內部控制是否健全將影響內審人員所面臨的審計風險高低。企業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主要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確保董事會及管理層在經營中各項財產的安全、完整。由于我國企業治理結構普遍存在著不完善,特別是董事會的獨立性還不夠、無法對經理層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監事會對董事會與經理層進行監督作用很有限。公司內控制度與治理結構的不完善,以及經理人對內部信息所擁有的控制權,這些在客觀上妨礙了運用以風險導向下的內部審計的開展。因此,企業要對公司治理結構進行優化,并在此框架下從內控的設計運行、改進與評價四個環節不斷完善企業內控機制,關注風險評估,重視日常控制活動強調領導層的控制責任,只有加強內部審計監督評價才能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推動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應用。
(二)采用先進的信息系統提高內審的效率、效果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企業所處環境日趨復雜,內審人員為更好地進行風險評估,應以風險為導向充分掌握了解企業信息資料,對企業存在的各類風險加以量化,設置專門的預警系統查出產生問題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規避企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
電算化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審計信息化目標的實現,因此實施以計算機為主要手段的審計將是今后的主流方向,目前應用的信息技術如ACL(審計命令語言)、CCH(審計管理軟件)、非現場審計系統及數據挖掘技術等在確定審計重點、取證、分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手工查帳審計相比計算機審計可以高效及時的做好審閱核對、比較分析,能夠準確監控、評價企業財務系統與會計工作的實施開展情況,跟蹤企業資金流動,有利于企業評估、控制各類風險。
內部審計人員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與審計數據控制網絡,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洞察力,拓展風險審計范圍,提高以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效果,真正實現對被審單位“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立體化審計風險預防和監控。
(三)加強控制審計成本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隨著內審工作的開展其成本在不斷增加,而成本的增加又制約著內部審計的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內部審計要更加注重與社會審計機構的聯合,充分利用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成果。此外,內部審計也要對審計工作進行全面的、系統的規劃,保證審計流程的簡化與高效,只有這樣才能可靠的保證審計質量同時控制審計成本的上升。因風險導向型審計范圍的無邊性及系統分析工具的廣泛應用,內審人員必須加強學習與研究,接受專業訓練掌握一些分析工具以便提高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勝任能力;通過開展數據庫建設,實現與相關部門資源共享,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加強審計軟件開發與引進以便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這樣才能有效地節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能夠優化配置各種資源、促進審計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期,企業開展以風險為導向這一先進的內部審計方法是為適應我國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確保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內審人員應熟練地掌握、運用以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與理念,始終把風險評估貫穿審計工作的全過程,通過不斷探索以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方法,把審計風險降到最低水平。此外,在借鑒國際實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努力開發研究出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內部審計技術與方法。
[1]朱璇,趙新建.審計環境對我國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影響研究[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 2011(4).
[2]張春艷.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應用中的障礙及改進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 (2).
[3]郭靜娟.淺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及其在我國的應用[J].新財經(理論版),2011(2).
[4]王學龍,郝斯佳.論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內部審計,2010(2).
(作者單位:福州市水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