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金萍
行政事業單位是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統稱,具有一定的執法監督和社會事務管理的行政職能。其財務管理工作,需要立足其職能特點,來記錄、反應預算執行過程。隨著我國新會計制度的頒布與實施,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明顯滯后,亟需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由于財務管理中存在預算、資金管理等問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也不高,常存在資金管理方案缺失、資金利用不科學、資產閑置等情況,無法對資產進行科學的清算與盤點,使得財務管理中資產賬實不符、賬賬不符的現象比較常見。
預算在財務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實際財務管理中,不少行政事業單位缺少對財務資金預測與控制措施,在制定財務預算時,沒有真正從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去編制預算計劃,導致預算部合理,或者在執行預算的時候,不得不進行重新調整。在國家撥款資金利用方面,由于缺少相應的監督,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利用和財務管理,常存在混亂不清的現象,有時甚至會出現超出預算使用或著出現國家資金被挪用的現象,都會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行造成直接影響。
簡單來說,行政事業單位最重要的職能,就是服務社會民生,其資金來源,大多來自于國家財政薄款和行政事業性收入。但是,在財務管理工作實踐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行政單位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限制,導致其對于現代財務管理理念有所欠缺,這樣一來,不僅會使得其在資金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問題,而且在資金利用上,效率也非常低。同時,在財務管理中,還存在核算風險,使得整體財務管理工作存在較大安全風險。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一般是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因而在采取管理中,缺少對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意識與正確認知,導致其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體系不科學,一旦發生財務風險,則沒有有效管理措施來應對和解決,只憑借財務人員個人從業經驗、領導指示等應對解決,極大地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效能。
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為了規范行政事業單位,使財政預算資金得到有效的落實,并且其都運用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財政預算約束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運行效率,從而進一步為財政資金在應用上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另一方面,集中支付制度的使用,往往能夠對會計的工作職能造成一定的減弱效應,使得其不能有效的進行監督工作,并以此來對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現階段,隨著新會計制度的開展與深入實施,就要求相關的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時,必須要嚴格執行新會計制度的要求,根據新的規程設置一套科學、系統、完善的財務決策程序,以提高財務管理的內控水平。現在,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仍采用集權式管理,權力過度集中于領導者手中,領導直接管理和控制財務工作,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決策程序不科學、不透明,內部干擾決策現象較嚴重。這種管理方式既有利于防范財務風險,但是,也極易滋生腐敗。所以說,我們必須要有效的建立起一個科學而又完善的財務內控制度,來確保事業單位的資金配置和資金利用實現最優化。
為了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提高國有資金的利用率,充分發揮資金效益,就必須要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以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同時,還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與創新,并將國外先進的財務管理經驗與管理理念借鑒過來,通過與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的有效結合,來建立起一種更加適合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新模式。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直接影響著財務管理的效率與水平。所以,行政事業單位一定要注重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提升,優選會計人員到定點合作單位進行學習、培訓,同時,聘請資深財務管理專家到單位進行講座培訓等等,以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另外,會計人員自身也要努力上進,不斷學習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與經驗,開拓眼界,創新財務管理思路,將先進的財務理論知識,有效應用到工作實踐中,促進效率,提升效益。
國家財政、審計部門及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部門等,要加強對資金管理與使用的監督力度,及時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解決。在監督、檢查與審計過程中,要嚴格依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相關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中出現的違法、違規問題,比如,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私設會計賬簿、賬外賬等,進行嚴厲處置,以提高國家資金使用效益。
預算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單位財務資金管理工作的基礎。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編制工作過程中,要通過采用先進的編制方法科學、準確、全面的編制本單位財務預算。要做好與財政部門直接溝通和協調工作,確保預算的全面準確和完整。要與自身的實際工作相結合,根據本單位工作開展的需求和開支做好預算,嚴格按照國家相關制度進行預算的編制,實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發揮財務預算職能的基礎上實現預算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執行財務預算職能時,如果執行力度不夠,就很難把財務預算的工作落實到實處。強化財務管理執行力度的有效途徑是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的監督控制機制,對財務支出進行嚴格的比對,對預算經費要按照預算標準進行控制。建立和完善財務費用審批制度,明確項目和活動支出的財務信息。
在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時,不能盲目依靠集中支付制度,為了簡化工作而忽視實際情況。我們必須要對計劃年度內業務活動的新情況,以及各種可能會出現的增減因素來進行充分的開來,進而編制出一個更加準確而又科學的財務預算,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合理的利用國家資金,來實現資金使用效益的全面提升,嚴格內部監管,使國家資金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現階段,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實施,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改革勢在必行。事業單位必須要嚴格按照新會計制度要求,采取多種舉措,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使之走上科學、規范發展之路,以提高國家資金利用效率和行政事業單位服務民生的能力。
[1]殷典平,林濤.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做好財務管理創新工作[J].現代商業,2011,09(02):55-57.
[2]謝淑霞.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方法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2(02):111-113.
[3]孫靜.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J].出類拔萃,2012,11(9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