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馬屹立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 文/馬屹立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推進,我國市場上相互競爭的主體按照形勢的要求并且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斷對自身進行調整。不斷加強自身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便是企業自身不斷提高競爭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徑之一。與一般企業組織不同,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屬于我國政府管理,并為社會公眾提高相關的基礎服務,相關的經濟資源大多屬于國家直接劃撥,在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對自身的內部控制不會給予太多的關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內部控制的倡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是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現階段,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對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維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許多企業開始按照內部控制準則的要求設計和執行相關的內部控制。這是因為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能夠預防和防止內部人員舞弊行為的發生、使得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符合合規性和合法性、對企業內部有限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以及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相比之下,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企業,內部控制在單位內部起的作用很微小。基于此,我國財政部在2012年11月份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并要求相關行政事業單位于2014年1月起開始實施。自相關的試行規范實施以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問題依舊存在,需要進一步探討。
(一)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關于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變現主要呈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在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對內部控制的重視不足,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對于單位的重要性,因此也就沒有設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僅限于單位內部制度的條文當中,并沒有作為單獨的內部控制準則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去遵守和執行。其次,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雖然認識到了內部控制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意義,但是他們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并不如企業那么的充分,也相應在單位內部建立了相關的內部控制行為制度。但是,由于受到認識不足的影響,該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僅涉及一些關鍵的事項和操作流程,因此沒有覆蓋到單位的各個崗位和業務上去。由此可見,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依舊沒有做到健全和完善。最后,有些單位內部的相關領導已經意識到內部控制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也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這和單位內部員工對內部控制認知的缺乏存在一定的關系,從而使得內部控制不能在單位內部順利實施。上述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到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人員在這些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與一般的企業組織相比,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依舊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它們的內部控制依舊存在著不健全的情況。在對內部控制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更不知從何而談。由于內外部的監督對單位內部控制執行起到一定程度的督促作用,如果內部監督體系缺乏,單位內部就會失去一種強勁的鞭策力。而財政部新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當中,也并未對如何加強內部控制監督做出詳細的規定。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來講,由于它們的生產經營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日常所需生產資料由政府部門供給,這會使得他們缺乏相應的動力和競爭意識,因此就會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工作怠慢。而內部控制監督體系的缺乏會嚴重影響到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效果以及其作用的發揮。
(三)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目前,絕大多數的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對相關風險的管理和認識。它們普遍認為,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性質不一樣,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并不參與市場上的競爭,因而不存在相關的風險經營管理風險。但是,現實中單位的風險是存在的,比如說社會風險以及政治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都會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生產經營的失敗。由于對這些風險在認識上存在著不足,單位內部對相關風險的評估機制也存在缺失的狀況。這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在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等環節存在這極大的隱患。由于單位內部對相關風險認識以及風險評估和識別機制的缺乏,不能夠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不會意識到內部控制在防范風險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成文的內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條件,否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行為會一盤散沙沒有規律可循。由于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是制定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主體,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去認真學習和了解在《行政事業單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相關要求。另外,還應當對單位內部的實際情況進行把握,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時候,應當將二者結合起來,這樣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關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方面,應當能夠涉及到單位內部各個職能部門以及主要的工作流程,使其覆蓋到單位內部的方方面面。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并不能說明單位對內部控制的執行力較強,這是因為有些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會像一紙空文那樣擺在單位的相關制度之中,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基于此,應當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培訓,強化他們對內部控制的認識等措施。例如,我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對內部控制的認識較為充分,它在醫院建立之初便開始對相關的內部控制進行設計和研究。時至今日,北京同仁醫院的內部控制已經相當的完善,并為其業績和競爭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構建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能夠影響到內部控制執行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單位應當加強對內部監督體系的建立,賦予其對內部控制的監督職能。如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已經存在一定的監督體系,此時應當將對內部控制的監督納入到該監督部門工作當中,并對原有的工作內容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加工。如果單位內部原本就不存在相應的監督體系,應當針對內部控制的具體工作內容加快對內部監督體系的建立工作。而相關的內部監督部門應當獨立于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這樣能夠保證監督部門的獨立性,有利于它們在不受管理層威脅的情況下執行工作。關于內部監督部門的設立以及相關工作的確認,如果內部管理人員不能夠高質量完成,也可以聘請外部相關的專家對單位內部的監督體系進行設置,這樣能夠充分利用專家的工作,提高內部監督的效率和效果。
(三)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充分借鑒現代企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樹立相關的風險管理意識,建立相關的內部控制體系,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向企業組織那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風險并不是一般企業組織面臨的,行政事業單位如果不能夠發揮其作用為社會公眾服務,同樣會受到來自人民群眾和政府的壓力,導致其瓦解。基于此,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應當具備風險管理的意識,并在單位內部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對于風險的管理和應對是內部控制中的一個方面,如果單位內部控制機制較好,那么相應的風險管理也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提供保障。
隨著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日益重視,相關的內部控制工作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是依舊存在著問題和不足。在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方面,需要協調外部實施組織之間關系,相關的組織部門齊抓共管。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在自身的帶領下,充分發動全體員工的熱情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切實提升內部控制建設以及辦事效率和效果,從而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
[1]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01).
[2]彭金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4(24).
(作者單位:陜西省武功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