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土資源是自己所生活的地域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與學生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能拉近學生與教材知識的距離,是教師可用和需用的教學素材,能充實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鄉土資源 魅力 政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104-01
歷史和政治學科都是社會人文學科,兩個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社會的發展,都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政史兼交的教師,如何使兩門學科綻放光彩,使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是教學的主要思考。
一 什么是鄉土資源
吳明清教授曾這樣概括鄉土的定義:“鄉土是以自我為圓心,以情感為半徑,畫一片有家有生活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土地上有景有物,交織成綿延不絕的歷史和文化。”這是有關鄉土概念的人文定義。也有人認為:“鄉土課程資源是師生和學校所處的某一個具體的行政區域內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眾文化心理并且帶有積極教育意義的系列內容。”其實用普通而簡單的方式來理解鄉土資源就是指自己所生活的地域里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包括歷史、人文、地理、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名人思想、生產生活經驗等一系列內容,以及自己對此所包含的情感。這些內容與自身密切聯系,故而能使印象深刻,能有所思、有所感。
二 鄉土資源的魅力
1.鄉土資源是教學與生活的“橋梁”
我國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對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思想進行了吸收和改造,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論。表達了要把實際生活和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生活教育感悟真知,而后又能在現實生活中實踐真知。鄉士資源是學生熟悉的、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真實生活資源,它更具體、更親切,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引導學生深層次地了解、認識、思考自己的家鄉,可以激起學生感情上和思想上的震動,激發他們對家鄉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更加自覺地熱愛自己的家鄉,進而把自己家鄉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2.鄉土資源是激發探知欲望、鍛煉實踐能力的“引擎”
講到中華文化,學生都知道一些,但大都是報紙雜志、電視媒體經常宣傳的,關于本地區和媒體報道較少的文化內容就不太知道了。學生如果一味被動地記憶別人發現的經驗和知識,只能說是記憶工具,不是能動主體。恰逢常州正在開展文化名城的相關資料搜集匯總工作,我校政史組就組織學生開展了“探尋身邊歷史文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學生熱情高漲,劃分了區域范圍,進行了分工合作:有去縣村借看縣志村志的,有去各處圖書館找資料的,有走訪老年人打聽傳說故事的,有實地調查、拍照存證的……最后匯總到課堂進行了展示和交流:他們知道了橫林有個新石器時代的“圩敦遺址”,知道了清中晚期著名的以婦科和兒科見長的孟河醫派,知道了萬綏的東岳廟,知道了化龍巷的傳說、董永傳說等等。鄉土資源點燃了學生探知的火焰,雖然學生的研究還有些稚嫩,搜集的資料還不完善,但他們通過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實踐尋找想獲知的答案;他們探求的驅動力是源發的,而不是被動地完成任務;他們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積累;他們的熱情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鄉土資源是活躍課堂的“添加劑”
現行中學歷史教學關注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大歷史,主要從宏觀角度演繹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較少兼顧各地、各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差異。因而影響了中學歷史教學的生動性與鮮活性,學生學習時感到枯燥,不太喜歡歷史課。曾有個學生在自己的成長記錄里寫道:“對歷史課,我喜歡,又不喜歡。喜歡這個老師,但不喜歡課堂,因為覺得歷史離自己很遠,沒有概念。”鄉土鄉情進入課堂后情況有所改觀,每當談到與本地歷史密切相關的話題時,學生情緒激昂,有時爭論不休。教學中,我把課程知識點與家鄉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溝通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利用學生對家鄉史事的親切感,用已感知的家鄉史事去感悟課程中的知識點,激發其學習興趣;或點明課程知識點與某個家鄉歷史遺產的具體聯系,使學生在今后接觸地方文化遺產時,聯想課程相關知識點,以家鄉史印證中國史,激發其對家鄉史的探求欲望和對歷史課的學習主動性。
三 鄉土資源運用的注意點
在運用鄉土資源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總結和反思,使自己的教學更加完善和適合學生的發展。我認為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注重平時的搜集與整理
教師自己要了解所在區域的歷史、人文,做個有心人,課余時可以到圖書館查閱地方志,地方歷史類書籍;也可以查找網絡資源,不過搜集時要鑒別考證其準確性;也可以關注一下時事新聞,地方政策動態,地方的文化活動等。把這些資料歸類搜集,需要的時候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
2.也要與時俱進,與現實生活同步
鄉土資源的搜集和運用不是一勞永逸的事,社會在變化,思想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學生也有不同的學情,所以鄉土資源的運用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完善或變化。
滲透鄉土鄉情的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還需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錢理群、戴明賢、封孝倫主編.貴州讀本[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