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字教學,把它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貫穿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毋庸置疑,寫字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等都可以通過寫字教學來培養,因此,第一學段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就是寫字教學和寫字能力的培養。
在《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中還提出: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寫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累積的過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不喜歡寫字,或是不愿意練字。要讓好動的學生喜歡寫字,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必須想方設法激發他們寫字的興趣。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任何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都會全身心地投入,自然也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何況是低年級的學生呢?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對故事中的一些人物總是充滿著崇拜,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可以讓他們增長知識,明白道理,進而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喜愛。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名人、書法家,至今還流傳著他們膾炙人口的奇聞軼事。王羲之“力透紙背”的故事,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智永和尚,退筆成冢”的故事,魏大書法家鐘繇手指為筆、被里為紙的故事,岳飛在沙上練字的故事,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流連觀碑的故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練字時講一講這些富有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故事,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是練字的生動教材;另一方面古人勤學苦練的故事及高尚品格又不時地熏陶著孩子。
魯迅先生說過:“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正是這幾千年來我們祖國燦爛文化的結晶,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博得了外國友人的喜愛,甚至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所以,在寫字教學中,要把知名人士對中國書法的評價不失時機地講給學生們聽,要把國際友人對中國書法的贊美講給學生們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讓學生深知書法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我們民族特有的魅力所在,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義不容辭的。
一 根據字的結構編小故事講給學生聽
如“森”字,可以這樣講述:“在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長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樹木。每當暴風雨來臨時,小樹們就手拉著手,大樹則張開自己的雙臂保護著這些小樹,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險。它們就是幸福的一家人,永遠相親相愛!你們聽完感動嗎?那我們就把‘森’字漂漂亮亮地寫出來,好嗎?”這樣就引發了學生認字、愛字、寫字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好奇之心。
二 發揮學生的想象
如果能調動兒童的聯想把一個個字變得生動形象,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一位姓魏的老師在指導學生寫“桑”字時,當發現有的學生把左下角的“又”與上邊的“又”字對齊寫時,她提醒道:“這樣中心偏了,成了蹺蹺板,右邊的“又”字會翹起來的,多危險啊!”當有的學生把“木”字底寫得特別小時,她適時點撥:“上邊大,下邊小,‘木’字被壓得叫起來了。”當有的學生把木字的一豎從兩個“又”字的交叉處起筆時,她又說:“一豎把上邊的兩個‘又’字隔開了,它破壞了兩個‘又’字的團結。”這樣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漢字數量多,有的字形結構復雜,如果每一個字都一筆一畫地講解,顯得格外枯燥,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加以分析引導,那么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他們的熱情又被激發了出來,而且對漢字的間架結構有所掌握,提高了寫字的技能,讓寫字教學變得妙趣橫生。
三 根據漢字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寫,學生的興趣高且效果好
如一位陳老師教形聲字“票、飄、瓢、漂”,指導書寫時,首先用電影票引出“票”字,然后用扇子扇票,讓學生認識“飄”字;接著通過簡筆畫畫出葫蘆瓢引出“瓢”字,最后在裝有清水的玻璃缸里漂洗帶有肥皂的手帕,引出“漂”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比較這四個字的異同點,讓學生回答朗讀,進行書寫練習等。陳老師善于聯系學生生活實踐,使他們的眼、鼻、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識記活動,看、聽、讀、寫貫穿其中。學生不僅辨清了每個字的字形,明確了每個字的字義,掌握了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而且調節了學生神經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無味的方塊符號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中產生良好的無意識記,有效地防止了遺忘,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 書寫內容游戲化也是激趣的一種有效方式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最愛的活動就是游戲。在寫字教學中,不時穿插一些游戲活動,如猜字謎,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對生字的結構特點有了清晰深刻的認識,而且還培養了他們思維的能力,學生自然喜歡寫。如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休),王先生和白先生一塊兒坐在石頭上(碧)、牛尾巴被一口咬掉了(告)、一只鳥失去了眼睛(烏)等等。學生猜字的過程就是對信息進行加工改造的過程,是想象的過程,是分析、分解、比較、組合的過程。這就叫作“一舉兩得”,既調動了學生寫字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五 展開競賽
小學生的表現欲、好勝心、榮譽感都極強,總喜歡得到教師和伙伴們的贊賞,所以我們就抓住他們的這個心理特點,為孩子們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利用板演、實物投影儀等展示學生的作品,自己的作業與上次的進行比較,小組間進行寫字比賽,每單元來一次寫字評比,定期舉辦作業展等等。每次活動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對于有進步的學生也應該給予肯定。競賽不僅激發了學生練字的興趣與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
六 巧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寫字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特別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自覺控制注意的能力差,而寫字又需要一個一個地進行輔導,教學效率不高。因此適當地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讓寫字教學增色不少。利用多媒體動態地演示字的筆畫、筆順、結構及規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出來了。
七 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運用合理、恰當、科學的評價方法,使學生明白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增強自信心。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家長,也可以是同伴,甚至是自己;評價時可以是個別指導、面對面點評、伙伴間互評;可以采用星級評定、蓋印章、寫評語、口頭激勵等。多元的評價提高了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同時還提高了寫字的教學質量。
寫字興趣的培養關鍵是持之以恒,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寫字的興趣,把“要我寫”轉變成“我要寫”。同時教師自己也應不斷地加強練習,以提高自己的寫字水平,并時刻注意自身的寫字姿勢,因為教師的職業具有示范性的特點,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有著特殊的影響,教師的以身作則對學生來說就是無聲的引導。這樣學生也一定會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他們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從而達到真正快樂地寫字的目的。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