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實現教學領域的重大創新和拓展。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采用。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探討了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與策略,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 生物課堂 教學整合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133-01
一 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
1.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原則
任何學科的教學老師一定要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在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給學生發揮主動性提供機會,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更多的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誘導學生對生物現象積極思考。
2.強調開放性與互補性的原則
實現課堂的開放性與互補性,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相整合,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識,依靠課堂學習和教師講解等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應探索出更多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實現現代與傳統教學方式的互補。
3.注重設置情境的原則
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上的應用,需要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來實現,并且盡量實現情境的形象化和豐富性,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利用信息技術設置生物情境時,要保證情境與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之間的密切聯系,并且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
二 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整合的策略
初中生物課程主要是研究生物的特征、生理特點等方面的知識,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培養。現代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的整合,能夠通過多媒體設備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生物結構,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進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教師在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強大動力源泉,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初中生物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的沖擊,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模擬,把學生帶進生物的美妙境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思想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生物教學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生物與生物圈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生物和生物圈的特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生物圖片或動畫,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難點
生物課程是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新課程,它是一門兼理論和實驗的綜合性學科,通過對生命現象的分析,總結出生物界存在的規律。受初中學生理解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限制,他們可能很難理解和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問題越積越多,從而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這對學習生物知識十分不利。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的優點就凸顯了出來。對于那些教師口頭講解不清的知識點,或是描述不到位的現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消化難點。
如在學習人體的呼吸時,如果依靠傳統的講解方式,學生在理解肺內氣體的交換時難度比較大,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肺部的結構,并輔助語言文字講解,幫助學生認識肺的結構。播放肺內空氣交換的動畫,通過形象的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開放性的課堂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整合的原則,生物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課堂,而是要實現教學內容和形式的開放,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途徑,向學生傳遞形象、準確的生物知識,不斷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如在學習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一章時,在讓學生了解保護環境重要性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動大腦,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并且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多地制定出新穎的保護環境計劃。
三 結束語
綜合上文關于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與策略,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實現教學方式創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的整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實現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的合理應用,實現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豐英.生物課堂教學因信息技術更精彩——淺談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的整合[J].學周刊,2014(2):43~44
[2]糜金榮.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1(7):56~57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