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如何把學生培養成自主學習、終身發展的現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教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能夠自己去獲取知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本文結合筆者的多年教學經驗,談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一些措施和做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 創新 興趣 方法 質疑 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143-01
一 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多數采用“填鴨式”教學,就是老師把課堂內容機械地灌輸給學生,不管學生接受與否。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枯燥無味,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果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累,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五年級的簡易方程教學中,由于這一單元的知識比較抽象,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關注由具體例子到一般意義的抽象概括過程。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可以從小學生的共性著眼,設計富有意義的現實題材,如人在地球上與月球上的舉重質量關系、標準體重與身高的關系等。教學中還要應用教材的資源,從本地、本校的特色出發,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題材,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對一些知識點的教學通過游戲來實現,寓教于樂。這種方法有利于營造輕松活潑的氣氛,讓學生在游戲中收獲知識,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學生可持續地學習知識關鍵在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使學生自己掌握“捕魚”的技巧,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具體的做法是備課時有學法的設計,上課時有學法的指導,課后有學法的總結。這樣使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實踐和形成自己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稍復雜的數量關系一課中,例題如下:從一個大茶杯中倒出同樣多的3小杯果汁,如果每小杯果汁的質量是x克,那么3小杯果汁的質量應該是多少克?學生列出x+x+x=3×x=3 x(克)。如果一大杯有1200克,倒出3小杯后,還剩多少克?學生思考:根據“原來的質量-倒出的質量=剩下的質量”求出剩下的質量列式為1200-3x。我又進一步引導當x=200時,果汁還剩多少克?學生說200×3=600克,這時剩下1200-600=600克。于是列出當x=200時,1200-3x=1200-3×200=600克。同學們,再想一想,式子1200-3x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學生思考后,回答:x表示每小杯中果汁的質量,還知道x應該是大于0而小于400(1200÷3)的任意一個數。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比語言敘述簡便。
三 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學習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和動力。教師要學會用問題作為教學的支點,讓學生做發現的主人。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這是學生獨特體驗的真實再現。為了使學生的質疑有目的性、科學性,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方法,那么問題就會源源不斷,屢見屢鮮,當學生想問、敢問、好問之后,學生就會拓展思維的空間,提出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滿足了求知的愿望。當學生提出較隱蔽而又深刻的問題時,教師應當即表揚他積極動腦,并且讓其他同學積極思考,敢于質疑。這就達到了拋磚引玉、求“巧”務“深”的效果。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創設疑問:把8根火柴棒,每4根拼成一個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如果是9根小棒呢?你能先擺一擺,再用算式表示嗎?又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時,我讓學生隨便報一個數,馬上就能說出它們能被幾整除,經同學們“驗證”后感到大惑不解,紛紛要求我道出其中的奧妙。在充滿渴望的求知欲中,我便告訴學生,奧妙就在今天學習的內容中。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玩中質疑,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 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例如在教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時我播放了本校學生勞動的畫面,請學生觀察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學生共612名,每18人組成一個環保小組。我提出問題:學校是學習的園地,保護它的清潔是我們每個學生應盡的職責。那么我們學??梢越M成多少組?該怎樣計算呢?學生回答:求可以組成多少組,就是計算612里面有幾個18,用除法計算,列式為612÷18。該怎樣計算呢?大家算一算。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不斷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研究、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枯燥呆板的數學學習變得鮮活而生動。
總之,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老師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若能根據教與學的實際情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形成“樂學——會學——學會”的良好循環。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