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玉宏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 文/王玉宏
所謂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就是對事業單位中的人員、部門、工作流程、財務管理、資產流動等進行整合調控,以促進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監督過程。因此,內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事業單位的辦事效率,同時也促進了事業單位財務和管理的全面性,保障了事業單位財務資金的有效運轉,提高了事業單位在新時代下的競爭力。現本文就在分析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簡要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以期更好地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蓬勃化發展。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財務管理;建立與完善
(一)內控意識薄弱,執行力差
首先很多事業單位對自身的財務管理不夠重視,潛意識里認為財務管理可有可無,使得財務表現出一定的隨意性,雖就短期內看來,并沒有給單位帶來什么損失,但是長此以往,很多財務弊端必然會暴露無疑,例如出現印章管理隨便、票據管理不到位等現象;其次是缺乏預算意識,目前很多事業單位的工作流程都是由審批人員簽字、會計人員報銷兩部分組成的,使得財務管理和監督形同虛設;最后是執行力度不夠,尤其是崗位的設置方面,出現了一人多崗、各崗位不相容兼任等現象,很容易導致員工之間彼此推卸責任,忽視制度的硬性管理等,甚至還會出現知法犯法的現象。
(二)人員素質較低,調動性差
一方面很多事業單位的人員存在職業素質不到位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對工作認識不全面、自身動手動腦能力差、不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等,再加上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很容易造成工作質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則是事業單位人員的思想意識不到位,由于很多工作并沒有責任到人,使得員工潛意識里存在偷懶的意識,一般情況下是能拖則拖,辦事效率極其低下,甚至還出現了以個人利益為主的現象,例如故意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出錯,為自身謀求私利等。
(三)制度不夠完善,全面性差
首先很多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依然死板地按照國家財務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進行調控,而忽略了事業單位自身的特殊性,缺乏變通和改進;其次內控管理制度沒有明確具體到每一項業務的操作流程,只是設立了一些形式上的內控管理,容易導致工作紕漏;最后是很多事業單位不重視信息機制的建設,無形中導致了財務資金安全問題,降低了工作效率。
(一)加強控制理念,提高執行力度
首先事業單位的領導人要有第一責任主體的意識,在內控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做到以身作則,積極地參與到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等基層工作中,以求制度的建立更貼近事業單位的現狀,更能帶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預算機制,將單位內部的責任預算和部門預算有效整合,同時進一步擴大整個事業單位的預算范圍,當然還應嚴格資金報銷制度,提高會計和財務部門的監督意識,嚴厲杜絕私自挪用資金、隨意改變資金預算等現象的出現;最后是加大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度,嚴格崗位的設置,遵循責任到人、多勞多得等的基本原則,規范崗位職員的招聘流程等。
(二)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監督意識
首先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會計繼續教育等手段來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進而不斷擴展他們的知識和能力等,力圖培養出一批專業知識過硬、思想覺悟較高的財務工作人員;其次要加強對事業單位領導和員工的法律意識教育,例如可以通過事業單位的宣傳欄張貼法律案例,或不定期組織有關法律知識競賽等,從根本上杜絕相關人員的知法犯法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最后是強化事業單位員工的監督意識,即設立專門的內部控制監督部門,并對部門的員工實行定期評價、培訓、輪崗等,以便及時發現財務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減少風險。
(三)完善制度體系,建立溝通系統
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首先應該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這就要求事業單位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職責和關系,靈活運用計劃控制、目標控制和重點控制等措施;其次要做好財務管理的相對獨立和依賴工作,即在某個業務的全過程中,由負責人單獨執行,但是操作流程可以通過和其他部門或同事的溝通等,進行確定,以求更好地完成任務;最后是建立事后控制體系,這是目前很多事業單位所欠缺的,事后控制體系能夠有效避免錯誤的重復性,及時找出部門的弱點和隱患等,幫助事業單位更好地進行自我評估,以便實現單位的總體目標。
綜上所述,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保障事業單位的順利發展,同時也提高了事業單位的競爭力,滿足了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我們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制度,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等,以期不斷增強事業單位的競爭力,有效提高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等。
[1]孫麗俠.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 中國集體經濟,2014,10:27-28.
[2]王存仙. 淺析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 現代經濟信息,2011,24:112.
(作者單位: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