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琴
(雞東縣雞東灌區管理處,黑龍江雞東158200)
淺析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高玉琴
(雞東縣雞東灌區管理處,黑龍江雞東158200)
企業內控制度是實現企業財務信息安全,規范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企業內控制度仍然存在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是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工作重點。
內部控制;制度;分析
“內部控制”一詞最早出現在1936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發布的文告中。而首次正式提出內部控制的定義是在1949年,美國公共注冊會計師協會所屬的會計程序委員會(CPA)發表了一份題為《內部控制:系統協調的要素及其對管理部門和獨立公共會計師的重要性》的特別報告,提出“內部控制包括一個企業內部為保護資產,審核會計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提高經營效率,堅持既定管理方針而采用的組織計劃,以及各種協調方法和措施”。可見內部控制的發展進入了內部控制制度階段。1958年該委員會又發布了第29號會計程序公報《獨立審計人員評價內部控制的范圍》,將內部控制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兩類。
(一)內部控制的核心是內部牽制
內部牽制的含義在于職責分離,通過職責分離,任何一個人很難進行舞弊或類似行為而不被發現,這有助于減少舞弊行為。任何個人或部門不能單獨控制任何一項或一部分業務,每項業務都必須由兩個以上的或部門重復操作才能完成,通過正常發揮其他個人或部門的功能進行交叉檢查或交叉控制。在現代內部控制理論中,內部牽制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內部牽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
但是,從效率的角度看,牽制和效率是互相沖突的。企業每項完整的經濟業務活動,必須經過具有互相制約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環節方能完成,這一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例如,企業生產領用材料時,經辦人員需要填寫領料單等申請文件,經使用單位領導批準,倉庫人員才能發料,再由記賬人員記賬。整個過程看起來程序復雜,很耗費時間,也降低了辦事的效率。要不要建立內部本體制度,當然是要的。不過要注意牽制和效率兩者的關系,片而強調某一方面會使兩者產生矛盾。過于強調牽制,將使工作拖拉,效率降低;而過于強調效率,則會加大企業財產物資被盜竊或濫用的風險,出現不必要的失誤。牽制和效率要兩相比較取其輕,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內部牽制制度。既能符合內部牽制原則,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目標是內部控制制度應取得的結果。企業采用內部控制制度的出發點就是要達到內部控制目標。內部控制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保證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可量性;2.維護企業財產物資的完整性,防止資產流失;3.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和效率快;4.保證既定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可以這樣,上述屬于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是第1、2兩個目標。企業所有者期望獲得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正確估價企業的財務狀況,以便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內部會計控制可以保證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也是外部利益關系人對企業管理者的最低要求。屬于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要求的目標是第3、4兩個目標。為了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必須建立內部管理控制制度,以滿足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促使企業相關人員全面履行其受托經營責任的要求。內部管理控制制度雖不直接涉及財務會計活動,但它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它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基礎和前提。
(一)組織規劃控制
組織規劃控制是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
(二)授權批準控制
授權批準控制是指對單位內部部門或相關人員經濟業務時權限控制。
(三)文件記錄控制
文件記錄包括管理文件記錄和會計文件記錄。管理文件是以書面形式明確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的責、權、利及企業的各種方針政策。會計文件是通過會計循環正確反映經濟業務的發生、處理和結果。正確的文件記錄是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保證,也是企業保持高效率經營和質量信息的手段。會計中所應用到的各種憑證、賬簿都是文件記錄控制的具體形式。
(四)實物安全控制
主要是通過限制接近、定地盤點和比較、保護記錄、保險等手段保護實物資產安全的控制。如庫存現金出納員負責保管。
(五)職工素質控制
企業一般在招聘、錄用、培訓、晉級等方面對職工素質進行控制,以保證職工既忠誠正直,又認真勤奮,有較強的工作能力。
(六)預算控制
主要是指通過經營預算、資本預算、財務預算來對企業經營活動過程的控制。包括在編制預算過程中發現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和糾正以保證各種目標的順利實現。
(七)業績報告控制
業績報告控制是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按時向企業管理層報告各種經營、財務執行情況及結果的控制。以使管理層掌握信息,加強對經濟活動的控制,進而改善經營、提高經濟效益。一般通過完善各種內部報告制度及報表體系來達到目標,報告間隔期限根據事件的重要性確定,若重要性大,一般間隔較短;重要性不大,間隔期可長一點。
(八)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一種監督形式,是對內部控制的控制。一般通過內部審計機關,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來達到其目的,監督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并最終糾正內部控制制度不存在的問題。
[1] 張瀟月.淺論了解內部控制在事前審計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8).
[2] 崔麗華.企業內部控制要素[J].現代商業,2009(23).
[責任編輯:文 筠]
F235.19
A
1005-913X(2015)08-0166-01
2015-06-23
高玉琴(1966-),女,黑龍江海倫人,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