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珍,張杰梅
(廣東省新興縣人民醫院,廣東 新興 527400)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步伐的加快,醫院面臨的醫療環境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需要應對的各種風險因素逐步加大,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是使醫院各部門、各崗位相互監督、制約和聯系,加強醫療機構的內部管理,從而有效地防范風險,維護國有資產安全與完整的有效手段。內部控制作為縣級公立醫院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正常運轉,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優化內部資源,實現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因此,縣級醫院應進一步重視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執行工作。
現階段,縣級公立醫院建立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是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環節。《2014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提要》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3年,我國有縣級醫院1.16萬間,占醫院總數的47%;診療人次9.24億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次的34%;入院人數0.65億人,占醫院總入院人數的46%。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縣級醫院服務覆蓋9億多人口,占全國居民總數70%以上,但實際上承擔的醫療服務強度與其功能定位并不相匹配。2013年新農合數據顯示,縣域患者外轉率超過20%,距離實現縣城內就診率90%左右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從這樣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縣級公立醫院承擔醫療服務強度的加大,必然會要求其內部管理力度的進一步提高,這時要求縣級公立醫院建立起健全的內部控制具有戰略性的意義高度,且是醫院發展的大勢所趨和必然選擇。
在我國,從1996年財政部頒布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到2012年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歷了一個逐步認識和不斷完善的過程。《會計法》、《醫院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法律法規要求醫院建立可靠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執行錢、賬、物的相互牽制制約,加強監督,防止舞弊行為的滋生,以保證醫院的經濟活動合法合規。
同時,為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縣級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體制、價格體制、藥品采購、人事編制、收入分配、醫保制度、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勢在必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有助于為各項改革掃清障礙,從制度上,規范上,思想上為改革工作奠定基礎,有效抑制事業單位懈怠作風、關系人情作風的滋長,從而更高效地完成各項改革工作。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縣級公立醫院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復雜,競爭日趨激烈,所要求的管理經營能力不斷提高。醫院要實現經營管理目標,僅靠一個部門的努力或者幾個部門的配合都是無法完成的,只有醫院內部全面協調,通力合作,形成一股強有力的合力,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而內部控制是通過制約機制優化內部資源,促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促進各職能部門的協調合作。綜上所述,縣級公立醫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是提升經營效率的客觀需要。
現實環境下,我國多數的縣級公立醫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無法滲透到單位運營的整個業務流程和操作環節中,會計核算工作秩序混亂,規章制度模棱兩可,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時有發生。例如,在經濟業務的上下游環節上,部門之間的業務交接一般都是口頭上的業務交接,并沒有切實充分、有法律效力的成文資料作為載體。這樣的陳規陋習,責任主體不明確,加大了人為因素的作用風險,在實際執行中缺乏約束力,一旦出現了問題,業務部門之間相互扯皮,相互推卸責任,嚴重影響管理運行的效率,不利于醫院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醫院的管理決策層相當于航艦的“掌舵人”,牢牢把握著醫院的發展方向與發展步伐。所有的人都是經濟人,最后才是一個社會人。作為領導角色的掌舵人往往因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視了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再者,就專業范疇而言,醫院的管理決策層一般是醫科出身,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很難有足夠充分的認識,其戰略管理意識也難以達到醫院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戰略高度。
其次,內部控制牽涉的范圍廣,環節多,其成果一般無法在短時間內予以呈現,因此,管理決策層往往因執行難度大、成本高而放任內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相對于省市級的公立醫院而言,縣級公立醫院的資源配置相對緊張,一般的縣級公立醫院沒有設置內部審計部門,也沒有配備一定的審計人員,面對上級的稽查要求,往往采取讓財務部門兼任的“折中”措施應對。機構與專業人員尚且沒有,更無法談審計部門擁有何種程度的審計權限實施審計工作了。現實情況是,即便有了“形式上”的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但礙于內部控制工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內部控制的主體對內控的要求放之任之,導致內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再者,審計部門作為財務部門的下屬機構而存在,缺乏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審計部門形同虛設。
為更好地完成醫院內部控制的建設,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統是科學有效、操作性強的方式,但由于對內部控制的重視不足,醫院很難把充分的資源投放到實現內控的配備設施中去。而內部控制是一個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涉及醫院方方面面的工作,環環相扣,是自上而下全員參與的控制活動,故信息管理系統的配備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也相應的比較高,但實際的情況是:縣級醫院由于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等因素的相對緊缺,在短時間內還難以進行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信息管理系統的配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低于內部控制的需要,內部控制缺乏充分的基礎配備設施。
縣級醫院人才資源向來緊缺,在“作為行政后勤部門只有支出沒有收入”陳舊貢獻觀念的影響下,針對財務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時間較短,次數少,輻射的范圍較窄,專業人員的引進遠遠落后于現實的需要。導致相當一部分的內控執行主體對內部制度一知半解,不熟悉業務知識,稽核工作欠缺完整性,專業知識和技能始終處于應有的職業水平之下,遠遠滯后于當前實務、法律和技術的發展,內控主體的專業勝任能力較低。
客觀條件下,縣級公立醫院相關的內部控制不完善,資源配置滯后于現實的需要,實施內部控制的硬件條件嚴重不足,導致實施內部控制的效率較低,內部控制的實施難度加大。思想上,上至醫院管理層下至基層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缺乏了“人和”的條件,在貫徹執行上更顯得阻力重重。在主客觀因素的重重影響下,內部控制難以有效地予以執行,醫院各項經濟業務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控制鏈條斷裂,支離破碎,內部控制有名無實。
內部控制是一個經濟實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行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是經營成敗的關鍵所在。在現階段中,無論是縣級公立醫院客觀的發展需要,還是陸續出臺的政策法規要求,特別是在縣級公立醫院令人堪憂的內部控制現狀下,縣級公立醫院建立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呼之欲出。縣級公立醫院要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的內部審計和成本控制,并切實執行內部控制是大勢所趨。縣級公立醫院要健全內部控制,設立審計部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李惠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構建——談如何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J].科技經濟市場,2011(2).
[2]魏 華.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執行現狀分析及完善.當代經濟,2011(12).
[3] 胡之源.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議[J].中國財政,2009(6):73-73.
[4]陳 慧.關于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