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穎
(中國銀行,北京 100062)
2013年筆者有幸同醫藥行業中的醫藥商業企業進行簡單接觸,包括小型醫藥商業企業及大型醫藥商業企業,通過不斷的接觸加深了了解,也了解到醫藥商業企業當前發展現狀以及日常經營需要承擔的各類成本。
醫藥商業企業在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上世紀九十年代,打破國藥的市場壟斷地位后,醫藥商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自1998年開始一批小型醫藥商業企業應運而生,這些醫藥商業企業最初多以醫院合作為起點,隨著企業規模擴大,藥品品種增加,受制于醫院回款賬期時間長,下游客戶逐漸發展為醫院及分銷商兩類。醫藥行業自主發展迅速但缺乏必要自律管理,造成了混亂的行業局面,商務部于2010年對外發布了《十二五全國藥品流通行業規劃綱要》,要求全國性和地方性醫藥商業集團加速并購,以提升產業集中度,由此醫藥行業并購拉開了序幕,并逐漸形成了三大醫藥商業集團為首的局面,這三大醫藥商業集團分別為國藥、華潤及上藥,且已在藥品流通行業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不論醫藥商業企業規模大小均面臨較高的稅率。以下僅就主要稅種進行分析,首先企業對應稅收入需承擔17%的增值稅,還需對應納流轉稅額承擔7%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及3%的教育費附加,除此以外還有營業稅以及其他稅費。也就是說企業繳納的稅費遠遠高于25%。在企業日常經營中,藥品采購到銷售不乏從一級經銷商到二級經銷商再進入藥品使用者手中的情況,即便是由醫院流入使用者手中,這部分稅最終會變為成本,承擔者不僅是參與流通的企業,還有藥品使用者。
新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簡稱GSP)于2013年6月1日起實施,主要針對藥品流通領域,包括批發、零售兩個環節,提升了公司經營的軟、硬件標準和要求,這一管理規定的執行,不僅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也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倉儲及物流標準的提高,使得一些無法滿足條件的醫藥商業企業被市場淘汰,軟、硬件條件符合標準的企業雖然僥幸逃脫淘汰厄運,但是由于對面積、溫度等因素的考核成本使其自身也顯著提升。從服務使用者的角度講,運輸、倉儲等冷鏈執行標準的統一,優化了藥品保存的條件,保證了藥品療效,這為藥品使用者帶來了福音。
此前有媒體報道該項目的投入需要醫藥商業企業花費巨資,但是醫藥商業企業仍有動力的原因很簡單,這種藥房升級、改造及托管服務的提供,使其具有更多的話語權,地位也更穩固,份額得到保障的同時綜合收益顯著提高,此前華潤針對中山醫院的軟件建設投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額資金的投入換來了穩定的份額,獲得了穩固的地位,完勝競爭對手上藥。
醫藥商業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受制于上、下游付款、回款的速度,目前大型醫藥商業集團對自身的資金周轉率及存貨周轉率均有考核指標,為了集團的整體發展對子公司的考核也明確了具體的指標數值。由于醫院銷售需求量大、回款賬期長,企業與醫院合作發展到一定規模使其具有銀行融資需求,融資的方式目前普遍為流動資金貸款、貿易融資等。
以流動資金貸款為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利率是5.1%。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的資金實力雄厚,議價能力較高,取得銀行融資的成本相對較低;而小型醫藥商業企業的議價能力較之大型醫藥商業企業則遜色許多,部分小型企業甚至以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上浮10%-20%提款。
但無論是采取貸款還是貿易融資都會產生融資成本,因此公司融資成本難以被存款帶來的收益消化,醫藥商業企業的融資成本勢必成為企業的沉重支出。
目前,國內醫藥商業企業的采購與銷售均伴有賬期,對于內貿采購企業一般可在合同約定的時間上有所伸縮,但是進口采購方面則必須在雙方約定的時間內進行付款,逾期對企業藥品代理會產生影響,嚴重者影響進口藥品商業企業的新品種拓展。企業的下游結算分為醫院和商業兩種,兩種模式結算賬期有很大區別,醫院的回款雖然有保障但是賬期較長,可達半年以上;分銷商的結算一般與企業內貿采購相似,如在結算期內回款會伴有反利,如期限與約定相符則無反利。醫院的回款一直是醫藥商業企業墊付的主要部分,由于醫院是事業單位,因此,銷售回款較醫藥分銷企業有保障,最初醫藥商業企業更傾向于銷售給醫院,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資金需求規模大與醫院回款晚等矛盾逐漸暴露,使得醫藥商業企業存在了長期融資的需求,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醫院銷售比例降低或僅維持份額的局面,以緩解賬期長融資成本增加帶來的支出。
三大醫藥商業巨頭國藥、華潤及上藥之所以躍躍欲試的開始了對醫院藥房升級或托管項目,主要是寄希望于增加話語權,帶動藥品銷售收入以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由于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空氣污染嚴重等情況越發頻繁,使得現代人生病幾率高且用藥需求增加。隨著我國醫改的推進,醫保的覆蓋范圍增加,老百姓更傾向于去醫院掛號開藥享受醫保福利,因此,與分銷企業相比醫院的藥品需求量比較旺盛,這也是醫藥商業企業難以割舍醫院銷售的原因之一,且無論大小醫藥商業企業均涉獵醫院分銷部分,帶來了各種無形成本。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醫藥商業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遭遇的事情遠遠不止稅賦高、融資成本高、機會成本高等問題。中小型醫藥商業企業必須明確自身的戰略定位,聚焦特定市場空間,并積極貫徹合作戰略,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大型醫藥商業企業需要充分利用地區優勢,發掘區域品牌潛力;重視客戶資源,以服務取勝;注重高效營銷隊伍的建設,實行一體化運作。隨著新一屆政府上臺后對于風氣的整頓,打擊腐敗的力度以及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的實施,改變在慢慢發生,改革的決心也在不斷堅定。關于這點筆者很欣慰,這意味著國家對于存在的問題很清楚,只有清楚現狀、分析現狀,才可以發現問題,進而保證企業在持續經營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只有政府營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環境才可以保證企業的茁壯發展,這點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極為重要。中國經濟發展需要這些企業的存在,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營造和諧的競爭環境,健康的經營環境,理想的發展環境,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1] 茅寧瑩,孟慶才,孫文韜.淺析我國中小型醫藥商業企業發展戰略[J].中國藥房,2007(34).
[2] 陳 娜,郭 艷,馮國忠.我國中小型醫藥經營企業的SWOT分析及發展策略[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