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菡青
對城鎮貧困群體的醫療救助的相關研究
文|洪菡青
近年來,城鎮貧困群體醫療救助已經成為政府和全社會日益關注的問題之一,不僅關系到貧困群體基本醫療權利的實現,更關系到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對城鎮貧困群體醫療救助面臨的困境以及完善對策進行研究。
近年來,我國城鎮因病致貧迅猛增長,“看病難,看病貴”在醫療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使得貧困群體醫療救助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現為:其一,醫療救助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沒有明確政府各部門在醫療救助中的責任劃分,使得醫療救助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漏洞。其二,城鎮醫療救助形式多樣,但是不同的救助形式之間缺乏有效協調與溝通,致使救助效率未能達到最佳。其三,醫療救助資金籌集困難,各級政府對醫療救助資金供給存在較大缺口,尚未構建起健全的醫療救助資金管理體制,導致資金籌集與使用欠缺穩定性、持續性。其四,醫療救助服務質量不高。一些城市的公立醫療不但沒有承擔起貧困群體醫療救助的責任,而且還存在誘導患者非理性消費的行為,加之很少有社會福利機構參與貧困群體醫療救助工作,從而導致貧困群體難以享有醫療救助服務。
構建城鎮貧困群體醫療救助制度體系。根據我國城鎮醫療保障制度的特點,全面考慮貧困群體的醫療救助問題,盡快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增強對貧困群體醫療救助的法律支撐力度,構建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主,以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為輔,以社會醫療救助為依托的城鎮貧困群體醫療救助體系。在醫療救助體系中,要根據貧困群體的不同成因進行區別對待,通過采取切實可行的醫療救助途徑妥善解決醫療問題。如,針對不能按時繳納保險費的困難企業,應適當調整政策,通過調低繳費率或緩繳保險費等措施,保障貧困職工享有醫療救助的權利;針對農民工、失業人員、殘疾人、孤寡老人等貧困群體,要采取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等方式。
采取多樣化的醫療救助方式。城鎮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結合財政收入情況,針對貧困群體構建多樣化的醫療救助方式,滿足貧困群體不同的醫療救助需要。具體如下:一是門診救助。可以對城鎮貧困群體實行部分或者全部醫療費用減免,主要包括掛號費、檢驗和診療費、醫療及住院費等等。二是大病救助。當救助對象患有重大疾病,且需要住院治療時,可享受一定金額的救助金,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慮給予一次性支付。三是臨時救助。各個城鎮可以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立臨時的救助基金,以此來解決貧困群體支付不起醫療費用的問題。四是專項補貼。可由當地財政部門每年按照救助對象的醫療需要,并以專款專用的形式撥付一定數額的經費,從而實現小病包干、大病補貼。五是慈善救助。由當地的醫療機構和慈善組織以無償的方式為貧困患者提供診治和捐助。一方面可由福利醫院、慈善醫療機構以及紅十字會等公益性組織,對城鎮貧困群主進行免費義診或是定期到社區、街道進行義診。另一方面可由當地的慈善組織向社會進行募捐,籌集到的所有資金全部用于城鎮貧困群體的醫療救助。
健全醫療救助資金管理體制。醫療救助資金是針對城鎮貧困群體開展醫療救助服務的基本條件。為此,應當健全醫療救助資金管理體制,保證資金籌集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靠性,使其滿足貧困群體醫療救助所需。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應當加快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逐步明確醫療救助資金的籌資渠道。可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為主渠道,構建起一套完善的城鎮貧困群體醫療救助系統,在此基礎上暢通其它途徑的社會支持,如慈善募捐、愛心奉獻等。其次,實行醫療救助資金籌集稅收化。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醫療救助籌資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征收社保工薪稅,通過法律的手段強制籌資,以此來穩定醫療救助資金的籌資渠道及資金來源。最后,應對現有的醫療救助資金管理體制加以完善。醫療救助涉及的部門較多,如勞動部門、社保部門、民政部門以及衛生行政部門等,因此,要進一步明確醫療救助資金的管轄權,并將資金交由某一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監督機制,解決資金管理分散、職責不清、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
評估醫療救助及運營體系。為了保障城鎮貧困群體的醫療救助質量,應當定期對醫療機構的醫療救助及運營體系進行評估,為政府掌握貧困群體醫療救助情況、出臺醫療救助政策提供有力依據。具體做法如下:一是調查考核醫療救助覆蓋率。這里所指的覆蓋率實質上就是醫療救助的涉及范圍,它的比例參數即接受救助的貧困群體人數與需要救助的貧困群體人數的比例關系,當該比例達到一定的高度時,表明國家應當增加醫療救助服務的涉及面。二是調查城鎮貧困群體的患病率。這里所指的患病率即貧困群體中患病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在進行此項調查前,需要對某些疾病進行統計,并對該疾病對弱勢群體的威脅程度進行評定,若是威脅較大,則應當作為調查的重點。三是對實際就診的人數進行分析。即對救助前后的情況進行研究分析,若是城市醫療救助機構的就診人數呈直線上升的趨勢,表明救助體制的效果顯著,反之則說明救助體制并未起到應有的效果,仍需進一步強化和完善。
總而言之,對城鎮貧困群體實施醫療救助是一項利國利民,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措施。各地區要根據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結合財政收入狀況,因地制宜地采取貧困群體醫療救助方式和措施,強化醫療救助資金管理,從而構建起完善的城鎮貧困群體醫療救助運作體系,切實保障貧困群體的基本醫療權利。
福建省南安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