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婷 尹傳鵬
Point
森林對于生態環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由其在現今環境條件下,各地的各種污染層出不窮,雖然在近幾年內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要達到環境健康這個目標,仍舊還需要很多的努力,而森林作為人類環境保護的最后一道自然防線之一,其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許多方面,森林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凈化空氣,隔絕沙塵,都是作為其重要功能之一,失去森林的話不僅在環境問題上是雪上加霜,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將會深入影響到未來的長遠發展計劃,因此對于現在的森林火災,也必須給與足夠的重視,最大限度的保護好森林。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人類專注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工業機器時代所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以及巨大的經濟利益,這是在歷史上都前所未有的,人類經濟社會的建設的不斷完善,卻并未帶來盡如人意的結果,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一方面消耗量巨大的資源儲備,使得不可再生資源日益枯竭,對人類日后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則是對環境造成了難以估計的破壞,這些都是的人們日益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不能依靠犧牲環境來獲取經濟效益,必須促進可持續發展,才能獲得人類更為長遠的美好的未來。而當下森林可以說是這一目標實現的重要的一個環節,當下的森林保護措施還是漏洞百出,難以高效的保護好森林,由其是森林火災的頻繁發生,更是對森林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不利于其長期的發展,本文就針對基層防火機制的建設做出簡要的探討,以期促進我國森林保護事業的發展。
相信大眾都對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具有一定了解。因此,對森林資源的火災管理不僅是為了發展我國的林業資源,而且更主要的是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因為我國的林業資源相對匱乏,前幾年為了發展經濟而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過渡砍伐樹木,造成嚴重的影響,近幾年我們意識到森林對于子孫后代的長遠發展,所以在重建林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為了不讓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付諸東流,就要加強防火管理。所以,對森林資源的防火管理是保證林業資源穩定與生態環境健康的基礎性工作。
除了對林業資源以及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外,森林防火的管理同樣關系到林區人民的生命安全。由于林區人民居住在距離森林較近的地帶,一旦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迅速,就會嚴重威脅到居民的人身安全,相對的財產安全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就要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加強相關防火知識的教育宣傳,讓人人都具有防火意識以及一旦發生火災的逃生意識,從根本上保證人民的人身安全。
隨著近些年國家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在環境保護的力度也不斷的加大,因此才在投資還是在保護意識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基層上的宣傳工作力度與效果明顯比以前更大,這些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了基層森林火災發生的頻率,這都是令人欣慰的變化。然而,問題卻依舊存在,長久根植在腦中的經濟利益思想使得森林依舊會因為某些人的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而遭受滅頂之災。這在基層上更為普遍,因此導致森林的保有量始終難以有很大的提高,這種情況迫切需要改變。
由于長期以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使得自然環境條件愈來愈糟,全球變暖使得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發生頻率愈來愈高,因此在夏季許多地方氣溫都極高,降水量極少,這種天氣狀況導致森林所蘊藏的水分不斷被蒸發,從而易導致大面積的闕類植物枯死,為森林火災的發生提供了導火索,加之持續高溫與干旱,森林火災極易發生,且此類森林火災往往造成巨大的損失。
自然原因在基層森林火災的發生上占據了巨大的比例,但同樣人為因素也是導致森林火災的很重要的原因,基層中人類活動更傾向于傳統的農耕方式,因此在進行農業耕作是就極易造成森林火災,由其是在山區廣闊的地區,人類所采取的耕作方式往往比較原始,在肥料的獲得上通常采用燃燒稻草麥秸等方式,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氣污染,而且極易產生森林火災,并且由于這種方式被廣泛的基層農耕區采取,因此其造成的森林火災是占據最大比例的,此外由于踏青祭祖等活動中無意間留下火種而導致的森林火災也是占據著重要的比例的,因此要改善這一狀況,就必須改變這一狀況。
傳統的以農為本的思想占據著農耕地區人們的思想,由其是在山區富集的地區,人們具有更重的農本位的思想,因此在森林保護意識上展現的是蒼白的一面,許多基層地區的人都會通過對森林的攫取來滿足農業的發展,經常人們會為了農田的肥碩或是農作物的豐收,而把森林作為一種后備工具來使用,并且這一點在許多地區都是奉為理所當然的,因此在這樣一種狀況下,開展基層森林火災預防工作邊多了一層難度,要推動這一障礙的清除,就必須在人們的森林意識上做工作,加強人們森林保護意識,保障森林的安全。
現今的農業發展仍舊大部分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當然。相比于刀耕火種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地理條件上的限制,現代化機械難以運用或是是經濟發展仍舊處于較落后的狀態,因此人人們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物質條件上,都還奉行著傳統的一套,這樣就必然會帶來許多問題,首先則是在肥料的獲取上,人們常常采用燃燒剩余稻作物的方式來獲取灰燼,從而對農作物進行施肥,而在山區富集的地區,農田與森林所隔的距離十分的短,農田內的燃燒活動極易轉移到森林,從而引起巨大的森林火災,另一方面則是在開墾農田上,由于此類地區農田與山區距離近,有的甚至就在山上,因此機械難以到達,所以人們通常采用火燒田埂雜草的方式來達到節省人力,許多地方都存在著許多燃燒田埂的現象,這種方式同樣極易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因此要促進基層森林火災的預防,就要不斷加強對農耕區的監管。
要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頻率,還有重要的一點則是要加大對森林火災肇事者的懲罰力度,在過去人們對于環境保護所知甚少,同樣對森林保護也是相當的漠不關心,因此導致許多森林火災無緣無故的發生,這與法律的不健全也是有極大的關系的,肇事者所承受的代價不大,對于其威懾力度不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難以真正提起人們的重視,近些年法律對于森林火災肇事者的懲罰力度不斷加大,這是值得欣慰的一方面,對于加強森林的保護是有極大作用的,然而,這仍舊需要完善,責任問責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不斷提高法律的權威,推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原則的貫徹落實,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既定的目標。
加強防火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人人都具有安全隱患意識,為此我們可以定期開展有關森林防火的知識講座,通過電視、廣播等多媒體工具進行防火知識教育,讓大眾了解防火的重要性。具體的手段是制定宣傳口號、印制有關防火的宣傳單、在重要的位置印刷防火標志等,利用上述這些方法向林區人民灌輸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從小事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讓人人都具有主動投身到宣傳防火措施的任務中來,相信一定能夠從根本上改善森林防火能力薄弱的問題。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防火知識的講座進一步拓展出去。當前的科技如此發達,信息的傳播如此之快,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網絡的方式傳達防火的重要性,這樣就不會僅僅局限在一個區域的宣傳上,其他地區的人同樣能夠獲得信息。政府還要在相關網站上設置防火宣傳教育的專欄,定期更新內容,并且展開有關防火管理的文藝演出,將一些英勇的消防官兵的事跡融入其中,使人們在觀賞節目的同時加深對防火工作重要性的理解。
清明節上墳燒香是自古以來遺留下來的祭拜祖先的方式,在這樣的節日也是最容易引發火災險情的。所以,消防官兵在重大的節日如清明節等要加強對山林的巡邏,派遣專人看守容易發生火災的地區,嚴禁在山林周邊進行上墳燒香的活動,一旦發現要予以防火知識的宣傳教育,劃分一個專門區域進行焚燒,并且在入口處設置警示牌,確保焚燒過后的火源完全熄滅掉,清理干凈焚燒過后的可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