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年化肥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相當于美國、印度的總和?!鞭r業部總經濟師錢克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說。
化肥總體用量過多的背后,凸顯當前我國化肥施用存在的四大問題,“一是畝均施用量偏高。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二是施肥不均衡現象突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長江下游地區和城市郊區施肥量偏高;三是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國有機肥資源總養分約7000多萬噸,實際利用率不足40%;四是施肥結構不平衡,機械施肥僅占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0%左右。”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介紹。
化肥是農業生產必要的生產資料之一,對土壤養分的補充起到關鍵作用,然而過量施肥對土壤造成的損害卻與日俱增。
“土壤侵蝕、酸化和鹽堿化是當前我國耕地退化的三大主要表現。其中,土壤酸化的主要推手之一就是化肥的過量使用。”中國農業大學環資學院教授張福鎖介紹,自然界土壤PH值下降一個單位需要上萬年,但我國耕地PH值下降0.5個單位卻只用了30年,土壤酸化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化肥的過量使用還會給土壤有機質帶來損害。“東北肥沃黑土層的有機質正遭破壞。形成1米厚的黑土層需3億年,而現在的退化速度是1年1厘米。如果再不注意控肥,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將受到嚴重威脅?!鄙蜿栟r業大學教授陳溫福說。
為了讓產量維持在高位,不少地區的農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化肥越用越多。
“地是越來越饞?!鄙綎|高密種糧大戶王翠芬介紹,大量施肥的結果是土壤板結化,但用量一旦降下來,產量就會跟著往下走?!案杏X就像吸毒,明知有害但停不下來。”
數據顯示,我國化肥投入的邊際效益明顯下降。以氮肥為例,從1998年到2013年,我國小麥的氮肥施用量增長接近200%,但單產水平卻只提升了50%。與此同時,英國小麥的氮肥施用量不及我國的85%,單產卻是我國的1.3倍。
“地越來越饞”的背后,凸顯我國耕地基礎地力低的現實。目前,我國基礎地力貢獻率為50%,比發達國家低20至30個百分點。
此外,過量的化肥投入還會加劇土壤面源污染,最終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百姓健康。山東省農業廳生態處處長冷彩凌指出,超量的化肥投入已加重了山東省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程度,“土壤酸化后,重金屬離子的活性將明顯提高,會引發谷物被重金屬污染的風險”。張福鎖以重金屬鎘為例介紹,土壤PH值每下降一個單位,重金屬鎘的活性就會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難病癥的患病風險。農業生產亟須告別“虛胖”體質
專家指出,化肥施用不合理問題與我國糧食增產壓力大、耕地基礎地力低、施肥技術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相關,當前亟須采取積極舉措,科學施肥,扭轉被動局面。
“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使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力爭到20 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睋r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說。
“以有機肥替代化肥,對農民而言面臨‘費工費時’問題,這就需要加大有機肥施用補貼,調動農民使用有機肥的積極性。”冷彩凌建議。
張福鎖建議,今后應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推進深耕深松、種植綠肥,積極發展有機肥料加工生產產業化,建立區域作物輪作制度,阻控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推廣可降解地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