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寶星
作為工會組織的基礎,企業工會是維護職工權益和協調勞動關系的主要執行力量,在履行工會各項社會職能和促進企業與職工共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將會遇到一系列新挑戰,包括活動方式不夠創新、維權機制不夠健全、制度建設不夠規范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工會工作進程。
思想觀念老化。在市場經濟的主導之下,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逐漸加大,步子逐漸加快。而與此同時,企業工會在思維方式和理論政策上都顯得跟不上改革的進步,相對比較滯后。在工作上習慣按照上級布置的任務來實行,缺乏主見以及創新能力。
工作方法、內容滯后。對新時期工會在企業中的地位、作用、任務的變化缺乏超前性研究,工作方式與基層實際和職工需求貼得不緊,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工作顯得被動;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動,活動方式也是墨守成規,不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缺乏調查研究和把握宏觀形勢的能力。一直以來企業工會的職能都全面而且廣泛,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與不同部門之間的職責交叉。在內容上,涉及的方面多且雜,缺乏重點。目前職工是迫切希望工會組織能合理維護他們的利益,而實際上工會在解決職工的問題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的工會根本就不重視自身員工的利益,從而得不到職工群眾的信任。
干部專業素質不高,工會工作作風不良。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工會干部還是只有之前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不能滿足當下要求,專、兼職工會干部還沒有適應企業迅速發展態勢。在工作作風方面,領導機關依然有行政化趨勢,只在年初布置一次任務,然后年終總結完成任務的效率。但是實際工作效果不明顯,業績不突出,個別工會還以資金不足和人手不夠為借口,對待工作敷衍了事。
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提高工會干部素質。 加強工會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工會干部素質,是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的決定因素。工會干部在工作中不僅要細心、熱心、用心,還要多技、多才、多藝,這樣才能獲得職工的信任,為職工代言,依法維護職工的權益。具體要做到:提高政治素質,在政治思想上與黨的政策保持一致,并牢記服務群眾的宗旨;提高業務素養,不斷學習以提高理論知識,做到對業務熟練和精通,在工作上要勇于不斷創新;講究工作方法,不斷探索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使工會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四、增強法律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和職工的合法權益
創新工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強民主管理,暢通民主渠道,構建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對話機制,通過開放、平等、真誠的溝通交流,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精神的和諧統一,是保障職工主人翁地位的關鍵。工會作為職工進行民主管理和監督的重要平臺,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工會的基本職能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其維權方面的創新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即理念、內容和機制。創新是促進工會工作前進的主要動力,工會干部要善于總結過去的優缺點,并客觀公證的分析目前狀況,最后在總結的過程中突出創新,以謀求適應企業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群體討論,尋求最適合的方法,同時要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變,借鑒其它優秀方案;從大局出發,實現工會工作的全面進步。
尋找新亮點,追求工作實效。在這個改革的新時代,工會工作要不斷進行創新、不斷涌出新鮮力量才能更好地向前發展,才能更好地好發揮黨與職工群眾的橋梁作用,才能保持活力。這就要求工會要做到:重新打造工會干部形象,不斷學習,不斷掌握新知識,在職工中展示工會干部新形象;找到工會工作立足點,樹立品牌意識,按照黨和群眾的要求和期望,堅持不懈地創建品牌載體和品牌體系,力爭產生最佳效果;加強工會服務職工的意識,深入職工群眾,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思想,感受他們的心聲,并力爭在工作中反映他們的心聲及時為他們解決問題。
確定工會工作的對象。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必須把工作對象搞清楚。工會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著眼于更好地滿足職工群眾多層次需求,努力構建服務職工工作體系;擴大服務對象,在繼續做好對一線職工、困難職工、農民工等服務的同時,加強對青年職工、知識分子的服務。工會應開拓服務項目,在為職工群眾提供物質服務、生活服務,包括困難幫扶、醫療互助和女職工關愛行動等工作的同時,還應為職工提供相應的精神服務。首先要通過資料仔細了解職工群體的家庭實際狀況和思想動態,包括收入來源、生活情況和需求等,用不同的工作方式貼近不同職工群體,有針對性的進行工作。其次是要主動協調職工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在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基礎上,對職工進行幫扶;在政治方面要本著平等的原則,來化解企業內部矛盾,調動職工各方面的積極性,以推動企業的發展;第三點,要圍繞工作本質開展具有建設性的工作,樹立工會講究實效的形象,獲得企業和職工的認可,只有這樣工會在企業中才能發揮其最佳作用,為企業的發展和職工的進步提供最堅實的后盾。
綜上所述,隨著企業改革力度的逐漸加大,新時期企業內部的產業、隊伍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利益關系、組織形式、經濟成份、就業和分配方式等都有了大幅度的調整,體現了就業方式的多樣化、經濟結構的多層次性以及勞動關系的復雜化。這給企業工會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在這種形勢下,工會應認清并分析當前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并以更加飽滿的狀態迎接新的挑戰,以找出一條最適應新時期企業工會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