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研158在2010年5月通過河南省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玉2010018)。該品種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綜合抗、耐病能力強,抗蟲性、抗倒性較好,適宜在黃淮海夏玉米中高肥生態區推廣種植。
一、母本L12的生產技術
(一)選育過程
母本L12為2001年從京89中發現的一變異株。變異株穗上葉寬短上沖,長勢健壯,雄穗分枝小,粉量大,株型緊湊、小雄穗,綜合抗病性好,經連續套袋自交6代,于2003選育而成。
(二)特征特性
母本L12夏播生育期108天,株高190厘米,穗位高70厘米。幼苗葉片深綠,葉鞘淺紫色,第一葉葉片橢圓。以后生長的葉片逐漸細長,棒三葉寬長,穗上葉寬短上沖。雄穗中等偏小,粉量大。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初生時為綠色,逐漸變為淺粉色。果穗柱型,長14~16厘米左右,粗4.5厘米左右,穗行數12行;籽粒排列緊密,粒型馬齒型,粒色鮮黃,軸白色。
(三)生產技術
1.選地隔離。L12的繁殖宜選擇地力肥沃、均勻,排灌方便的田塊。嚴格按規定的隔離要求,設立隔離區。一般空間隔離上風口不得少于1000米,下風口不得少于500米。
2.合理密植。L12株型緊湊,上部葉片寬短上沖,適宜密植,留苗密度以5000~5500株為宜。
3.錯期播種。播種時應實行錯期播種,第1期先播5行留1行,夏播區4至6天后播第2期,即播留下的1行。
4.去雜去劣。按親本的特征特性,去雜去劣應貫穿整個自交系生長發育過程,特別是苗期、抽雄期、花期、授粉前。
5.防止人為機械混雜。在播種、收獲、脫粒、包裝、運輸、儲藏等環節都要按照技術操作規程的種子安全保管標準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專人操作,明顯標記,防止混入異系,異品種籽粒。
6.合理施肥。繁殖田要施足基肥,種植前溝施適當氮、磷、鉀配比的復合肥。保證肥水供應,尤其是抽穗前后,不能缺肥缺水。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7.適時收獲。L12苞葉較厚且稍緊,脫水較慢,在夏播區繁殖時由于后期空氣濕度大,收獲太晚易發生粒腐,因此L12在夏播區的繁殖要適當早收,以避免粒腐的發生。
8.減少親本繁殖代數。盡量減少親本原種繁殖世代,以降低親本遺傳的變異與混雜概率。
二、父本FL209的生產技術
(一)選育過程
父本FL209是2001年以昌7-2為母本,P138為父本雜交后,以株型緊湊、株高、穗位較低,品質較好為育種目標,經多代套袋自交,于2003年選育而成。
(二)特征特性
父本FL209夏播生育期105天,株高180厘米,穗位高80厘米。幼苗綠,長勢強。芽鞘紫色,根系淺紫。成株期葉綠色,株型緊湊,雄穗分枝多而緊湊,粉量大,散粉期長,利于制種;花藥黃色,花絲色淺紫色。穗筒型稍錐,軸紅色,半硬粒-硬粒型,粒黃色,粒長軸細,出籽率高。高抗玉米大小斑病、花葉病毒病、黑粉病等病害。
(三)生產技術
1.合理密植。FL209株型半緊湊,上部葉片上沖,穗子較小籽粒容重高結實性好,適宜密植,留苗密度以5200~5700株為宜。
2.去雜去劣。按親本的特征特性,去雜去劣應貫穿整個自交系生長發育過程,在苗期,抽雄期,花期等關鍵時期,重點安排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田間指導和監督去雜。
3.適時收獲。FL209早熟性較好,脫水較快,收獲時可適期晚收,以延長植株的灌漿時間,進而提高親本繁殖的產量。FL209由于血緣的復雜性及遺傳的連鎖關系,在繁殖過程中有5%的白軸分離,收獲后應著重注意去除。
父本生產技術選地隔離、錯期播種以及防止人為機械混雜方面可參照上述母本生產技術。
三、做好親本提純工作
親本的純度和優良狀會因多種原因發生混雜和退化,親本應用過程中要在防雜保純的基礎上認真做好提純工作。第1年在親本繁殖區內選該親本典型優良單株套袋自交,收獲時嚴格選穗中部籽粒在隔離區內按穗分行種植,進行比較。根據在不同生育期間植株外部性狀的典型和一致性淘汰(抽雄前全部砍除)不良穗行,當選穗行混合授粉,收獲后混合脫粒,供下年繁殖。
(陳新民 河南省浚縣農業局 王建民 浚縣豐黎種業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