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飛+王麗+張雅麗+張潤+劉雙艷
[摘要] 目的 探討乳腺占位性病變彈性評分3分患者年齡與腫瘤良惡性的相關性。 方法 對180例乳腺占位性病變彈性評分3分病例進行隨訪,按年齡對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180例中惡性 65例,良性115例,惡性中24~40歲7例,40~60歲53例,60歲以上5例。40~60歲與24~40歲組比較,良惡性病例比例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彈性成像評分3分病例不同年齡組腫瘤惡性率存在差異性。
[關鍵詞] 乳腺;彈性成像;良惡性;年齡組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4-0069-03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疾病之一。目前,發病率位居大城市女性腫瘤的第一位,死亡率增長了38.9%。早期診斷、治療是提高女性保健的重要措施。常規超聲能夠發現乳腺病灶,初步鑒別良惡性。近年來,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病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鑒別乳腺腫瘤良惡性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本研究將彈性評分3分的病例按年齡組進行分析,探討乳腺腫瘤良惡性與年齡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 年 5 月~2014 年 5 月,常規超聲發現乳腺實性腫物彈性評分3分者180例,年齡24~75歲,平均(48.3±10.5) 歲。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HITACHI-AVIUS型彩超診斷儀,探頭中心頻率7.5 MHz~13 MHz,先以二維掃查,記錄病灶數目、大小、位置及回聲情況,彩色多普勒觀察病灶內血流分布情況。進行彈性成像檢查,篩選出彈性評分3分者,由3名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診斷分析,跟蹤隨訪病理結果。
1.3 觀察指標
超聲彈性成像腫塊內顯示相對均勻的綠色為1分;腫塊大部分發生變形,小部分不變形,腫塊顯示藍色和綠色混雜為2分;腫塊邊界發生變形,中心部分沒有變形,圖像顯示病灶中心為藍色,病灶周邊呈綠色為3分;腫瘤整體沒有變形,圖像顯示病灶整體呈藍色為4分;腫瘤整體和周邊組織都沒有變形,圖像顯示病灶和周邊組織呈藍色為5分。跟蹤每個彈性評分3分的乳腺占位患者,手術病例記錄病理結果,非手術病例隨訪1年以上,觀察病灶變化,包括大小、形態、回聲及血流變化情況,統計各個年齡階段各種腫瘤良惡性病例構成、所占比例。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80例患者中,病灶直徑(0.7~4.5)cm,平均(2.5±1.2)cm。手術病例122例,1年以上隨訪58例。180例中惡性病例65例,包括:單純性粘液癌1例(封三圖7),浸潤性導管癌21例,乳腺髓樣癌8例,乳腺導管原位癌9例,乳腺浸潤性小葉癌12例,浸潤性微乳頭狀癌1例,導管內乳頭狀癌13例(封三圖8);良性病例115例,有手術病例57例,其中:乳腺腺病15例,乳腺纖維腺瘤30例(封三圖9),導管內乳頭狀瘤12例。非手術58例,1年隨訪病灶在大小、形態、內部回聲方面均無明顯變化,考慮為良性。病例與年齡對照結果見表1。24~40歲年齡組中,良性34例,惡性7例,40~60歲年齡組中,良性68例,惡性53例,60歲以上年齡組中,良性13例,惡性5例。40~60歲與24~40歲組比較,良惡性病例比例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40~60歲與60歲以上組比較,良惡性病例比例無統計學意義(P>0.05)。24~40歲與60歲以上組良惡性病例比例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仍是當前醫學領域的關注點[1]。傳統的二維灰階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時有很大程度的重疊[2]。自從彈性成像技術應用于超聲以來,為乳腺良惡性腫塊的鑒別診斷提供了新的方法[3],是對常規超聲檢查的重要補充[4]。彈性成像是近年來發展并逐漸成熟的檢查方法,根據不同組織的彈性系數,計算病變程度[5],通過評估病變的硬度來判斷其良惡性[6,7]。國內外學者研究表明其鑒別乳腺腫瘤良惡性的準確性高于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8,9],擴展了超聲診斷理論的內涵,彌補了常規超聲的不足[10]。超聲彈性成像時腫塊發生變形,腫塊內顯示相對均勻的綠色為1分;腫塊大部分發生變形,小部分不變形,腫塊顯示藍色和綠色混雜為2分;腫塊邊界發生變形,中心部分沒有變形,圖像顯示病灶中心為藍色,病灶周邊呈綠色為3分;腫瘤整體沒有變形,圖像顯示病灶整體呈藍色為4分;腫瘤整體和周邊組織都沒有變形,圖像顯示病灶和周邊組織呈藍色為5分。評分1~2分多為良性病灶,4~5分大多數為惡性病灶,3分是定性較為困難的部分。單憑肉眼上準確鑒別綠色和藍色是比例相近還是藍色更多存在一定的困難,對3分和4分的判斷明顯地依賴于超聲醫師的經驗,有明顯的主觀性[11]。
乳腺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不同年齡階段乳腺的生理基礎為乳腺占位性疾病的形成奠定了病理基礎。我們通過對彈性評分3分病例進行研究,發現24~40歲年齡組中,良性34例,惡性7例,惡性率17.07%;40~60歲年齡組中,良性68人,惡性53人,惡性率43.80%;60歲以上年齡組中,良性13例,惡性5例,惡性率27.78%,24~40歲與40~60歲組比較,良惡性病例比例存在統計學意義。可見40歲前和40~60歲年齡組,相同彈性評分的乳腺占位性病變惡性所占比例存在顯著性差異。40~60歲彈性評分3分者惡性率明顯增高。女性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激素水平變化,乳腺的腺體及脂肪成分也發生改變。40歲以前女性乳腺多為致密性,腺體成分平均分布,皮下脂肪層菲薄均勻,同樣外力作用于腺體組織,組織受力彈性形變較一致,40~60歲女性乳腺多為腺纖維型,乳腺纖維的彈性系數已高于脂肪及乳腺,而腺體又呈區域狀分布,局部彈性形變存在明顯不一致性,組織彈性系數不同也就造成不同乳腺組織成分的評分均為3分。纖維間質增多可能造成乳腺病灶硬度相對增加[12],不同病理改變會導致不同硬度的乳腺占位同樣評分[13],因此同樣的彈性評分惡性比例出現差異。周洋等[14]研究發現乳腺癌好發于36~59歲年齡組,與本研究結果有相吻合之處。60歲以上組惡性率介于其他兩組之間,經與其他兩組數據比較,良惡性病例比例均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絕經后女性卵巢功能開始衰退,由卵巢分泌的激素分泌明顯減少[15],雌激素缺乏,腺體組織退化,逐漸為脂肪替代等有關,造成乳腺病灶硬度增加不如40~60歲年齡組明顯。endprint
通過以上研究表明,乳腺占位性病變彈性評分3分者,其中40~60歲年齡組為乳腺惡性疾病高發年齡段,接近于50%。因此對于此年齡段患者乳腺占位性病變要引起高度重視,以達到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崔可飛,秦石成,滑少華,等. 定量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與X線鉬靶對乳腺小結節診斷價值的比較[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27(2):126-129.
[2] 馮清華,羅良平,余江秀. 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對乳腺良、惡性腫塊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2):321-325.
[3] 吳秀平,宋慶華,杜毅力. 二維超聲、多普勒超聲及彈性成像鑒別診斷乳腺腫塊[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 27(5):971-974.
[4] Gheonea IA,Stoica Z,Bondari 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 using ultrasound elastography[J]. Indian J Tadiol Imaging,2011,21(4):301-305.
[5] 歐冰,羅葆明,楊海云,等. 彈性成像定量分析與乳腺腫物良惡性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 29(1):36-37.
[6] 趙新保,歐冰,肖曉云,等. BI-RADS診斷標準與超聲彈性成像對乳腺導管內腫瘤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11):981-984.
[7] 馬娜,戴維德,任俊紅,等. 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BI-RADS 4級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11):886-888.
[8] Regini E,Bagnera S,Tota D,et al. Role of sonoelastography in characterizing breast nodule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120 lesions[J]. Radiol Med,2010,115(4):551-562.
[9] Fischer T,Persker U,FIedor S,et al. Significant differdntiation of focal breast lesions: Raw data-based calculation of strain ratio[J]. ltraschall Med,2012,33(4):372-379.
[10] 盛潔,錢朋飛. 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在鑒別乳腺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101-103.
[11] 龔業瓊,申俊玲. 超聲彈性成像藍色比例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8):688-690.
[12] 江瓊超,曾弘,羅葆明,等. 乳腺纖維腺瘤超聲彈性評分與病理分型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 27(10):897-899.
[13] 牛曉燕,房世保,李萍,等. 超聲彈性應變率比值法對觸診陰性乳腺實性腫塊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8):698-701.
[14] 周洋,劉洋,高桂芬. 不同年齡組、乳腺分型與乳腺癌相關性研究[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0):1442-1445.
[15] 胡蓉菲,許萍,陳潔,等. 彈性應變率比值對乳腺良惡性腫塊診斷的深入研究[J]. 超聲影像學,2013,19(3):267-269.
(收稿日期:2014-09-11)endprint
通過以上研究表明,乳腺占位性病變彈性評分3分者,其中40~60歲年齡組為乳腺惡性疾病高發年齡段,接近于50%。因此對于此年齡段患者乳腺占位性病變要引起高度重視,以達到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崔可飛,秦石成,滑少華,等. 定量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與X線鉬靶對乳腺小結節診斷價值的比較[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27(2):126-129.
[2] 馮清華,羅良平,余江秀. 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對乳腺良、惡性腫塊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2):321-325.
[3] 吳秀平,宋慶華,杜毅力. 二維超聲、多普勒超聲及彈性成像鑒別診斷乳腺腫塊[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 27(5):971-974.
[4] Gheonea IA,Stoica Z,Bondari 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 using ultrasound elastography[J]. Indian J Tadiol Imaging,2011,21(4):301-305.
[5] 歐冰,羅葆明,楊海云,等. 彈性成像定量分析與乳腺腫物良惡性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 29(1):36-37.
[6] 趙新保,歐冰,肖曉云,等. BI-RADS診斷標準與超聲彈性成像對乳腺導管內腫瘤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11):981-984.
[7] 馬娜,戴維德,任俊紅,等. 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BI-RADS 4級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11):886-888.
[8] Regini E,Bagnera S,Tota D,et al. Role of sonoelastography in characterizing breast nodule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120 lesions[J]. Radiol Med,2010,115(4):551-562.
[9] Fischer T,Persker U,FIedor S,et al. Significant differdntiation of focal breast lesions: Raw data-based calculation of strain ratio[J]. ltraschall Med,2012,33(4):372-379.
[10] 盛潔,錢朋飛. 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在鑒別乳腺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101-103.
[11] 龔業瓊,申俊玲. 超聲彈性成像藍色比例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8):688-690.
[12] 江瓊超,曾弘,羅葆明,等. 乳腺纖維腺瘤超聲彈性評分與病理分型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 27(10):897-899.
[13] 牛曉燕,房世保,李萍,等. 超聲彈性應變率比值法對觸診陰性乳腺實性腫塊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8):698-701.
[14] 周洋,劉洋,高桂芬. 不同年齡組、乳腺分型與乳腺癌相關性研究[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0):1442-1445.
[15] 胡蓉菲,許萍,陳潔,等. 彈性應變率比值對乳腺良惡性腫塊診斷的深入研究[J]. 超聲影像學,2013,19(3):267-269.
(收稿日期:2014-09-11)endprint
通過以上研究表明,乳腺占位性病變彈性評分3分者,其中40~60歲年齡組為乳腺惡性疾病高發年齡段,接近于50%。因此對于此年齡段患者乳腺占位性病變要引起高度重視,以達到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崔可飛,秦石成,滑少華,等. 定量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與X線鉬靶對乳腺小結節診斷價值的比較[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27(2):126-129.
[2] 馮清華,羅良平,余江秀. 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對乳腺良、惡性腫塊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2):321-325.
[3] 吳秀平,宋慶華,杜毅力. 二維超聲、多普勒超聲及彈性成像鑒別診斷乳腺腫塊[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 27(5):971-974.
[4] Gheonea IA,Stoica Z,Bondari 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 using ultrasound elastography[J]. Indian J Tadiol Imaging,2011,21(4):301-305.
[5] 歐冰,羅葆明,楊海云,等. 彈性成像定量分析與乳腺腫物良惡性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 29(1):36-37.
[6] 趙新保,歐冰,肖曉云,等. BI-RADS診斷標準與超聲彈性成像對乳腺導管內腫瘤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11):981-984.
[7] 馬娜,戴維德,任俊紅,等. 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BI-RADS 4級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11):886-888.
[8] Regini E,Bagnera S,Tota D,et al. Role of sonoelastography in characterizing breast nodule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120 lesions[J]. Radiol Med,2010,115(4):551-562.
[9] Fischer T,Persker U,FIedor S,et al. Significant differdntiation of focal breast lesions: Raw data-based calculation of strain ratio[J]. ltraschall Med,2012,33(4):372-379.
[10] 盛潔,錢朋飛. 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在鑒別乳腺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101-103.
[11] 龔業瓊,申俊玲. 超聲彈性成像藍色比例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8):688-690.
[12] 江瓊超,曾弘,羅葆明,等. 乳腺纖維腺瘤超聲彈性評分與病理分型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 27(10):897-899.
[13] 牛曉燕,房世保,李萍,等. 超聲彈性應變率比值法對觸診陰性乳腺實性腫塊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8):698-701.
[14] 周洋,劉洋,高桂芬. 不同年齡組、乳腺分型與乳腺癌相關性研究[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0):1442-1445.
[15] 胡蓉菲,許萍,陳潔,等. 彈性應變率比值對乳腺良惡性腫塊診斷的深入研究[J]. 超聲影像學,2013,19(3):267-269.
(收稿日期:2014-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