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成 段曉梅
摘要:指出了美國城市規劃的腳步領先全球,在傳統商業社區景觀上也值得中國借鑒。通過此次美國景觀規劃設計的體驗之旅,對美國的傳統商業社區中的圣地亞哥老城區與舊金山漁人碼頭進行了初步調查與分析,重在了解其歷史街區的景觀藝術風格、文化遺產、空間與色彩上的特點,及如何應對老城區人居退化的問題。學習其文化、設計手法等方面經驗,作為今后此類設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文化;風格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063-03
1、引言
二戰以來,美國經濟更加迅速地攀升,穩居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政府大力發展基礎建設,許多美國城市面臨城市發展新老交替的問題。城市更新運動也隨之展開,形成了一些經典的做法,美國城市規劃設計的腳步領先全球,他們在城市設計中的許多經驗都被他國廣泛借鑒。
美國在發展城市的同時為了保護老城文化、建筑,選擇在老城邊上新建新城的做法,新城新老兩個城區的城市規劃,這種方法也被中國廣泛運用在城市建設中。而新建的新城區基礎設施相對老城有明顯的優勢,所以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都被轉移到新城,造成老城相對蕭條的局面。而在帶動經濟方面商業步行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意識地限制機動車通行的現代步行街就源于美國,其目的是為了將顧客從鋼鐵包裹的汽車中吸引進入大型購物中心購物,這種做法正解決了新老城交替的問題。將老城的傳統社區景觀改造成商業步行街,帶動老城的經濟發展的同時,可以宣傳美國傳統文化,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形成城市的名片。
美國的圣地亞哥老城區與舊金山漁人碼頭便是在傳統歷史街區人居退化后,被賦予藝術風格與商業氣息的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的代表。
2、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的性質與功能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需要更優秀的城市基礎設施與更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而兩者并不矛盾。圣地亞哥老城區與舊金山漁人碼頭就是對歷史街區、文化遺產的保留,對藝術風格的再現,以商業元素的融入使人居退化問題得以解決的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
圣地亞哥(San Diego,又譯圣迭戈)是美國的一座新興城市,濱臨太平洋,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近年來該城市發展迅速,已躍居美國第七大城市。港灣良好,一直是美國西海岸的海軍基地,由于氣候溫濕和干爽,冬暖夏涼,冬季最冷不低于10℃,夏季最熱一般不超過25℃。但無論冬夏,中午氣溫總在22℃左右,適宜人居,吸引了大批工商業者來此謀生存發展,不僅造就了新城與工業區,也推動了現在的圣地亞哥老城區的改變。
圣地亞哥VISTA居住區等交通便捷、基礎設施齊備的新興居住區的誕生,使老城的人居退化嚴重,但是老城還是保留了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美國原住民與墨西哥人的文化遺產與歷史街區。這激活了老城的經濟體系,圣地亞哥老城商業步行社區景觀的建成,意味著一個新的城市名片的出現。如今其通過特有的原住民文化、墨西哥文化及西部牛仔文化景觀帶動著整個老城的旅游與經濟。
舊金山的美國朋友說,要認識舊金山,應該先到漁人碼頭轉轉。可見其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城市名片與城市縮影。漁人碼頭過去曾是意大利漁夫的停泊碼頭,如今是舊金山最熱鬧的休閑地。漁人碼頭的成功不僅是對意大利船舶文化與漁業文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更重要的是融入商業步行街,從而形成具有文化氣息的傳統商業社區景觀。
3、空間、色彩與文化風格
3.1 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的空間分析
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在空間上也有其豐富、獨特的文化特點。圣地亞哥老城區作為圣地亞哥原本的城鎮中心,保留了市政中心、傳統居住區、廣場與社區公園綠地。在空間上圣地亞哥老城的街道,都是由底層集合住宅構成,4條南北、東西向的主干道將社區劃分成塊狀區域,但是每個區塊間并沒有明確的幾何邊界線,而是運用綠化作為區塊與主干道間的邊界。主干道沒有明確的道路邊界與鋪裝,可以推測以前的道路就是泥土路延伸至建筑下或綠化下,非常具有美國西部的感覺。區塊中的建筑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排布和形狀規則,而是隨意、松散地建立在區塊之中。區塊中除去建筑的區域便是綠地與小路聯系著。連接建筑間的小路都鋪設比較精致的鋪裝,以紅色的鋪裝規則式的鋪制,而建筑與建筑問的這些街道、社區并不是根據城市規劃或者建筑法規的規定而出現的,而是根據多年來不成文的規定自發產生的,是規劃的城市中所看不到的,是人的智慧與自然條件共同產生的美麗結晶(圖1)。
圣地亞哥氣候條件雖好,土質卻很差,整個城市原本都是一片荒漠。在老城區住戶與住戶之間用綠地圍合成小小的庭院,擺著椅子和花缽。這些觀賞植物大多是經濟的盆栽植物,大抵是過去人們房前屋后、窗臺上放置的破盆與小容器所栽植的觀賞植物。社區景觀綠地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栽植方式,大體都是居民在自家門前屋后栽植的花園。圣地亞哥氣溫溫和,亞熱帶和溫帶植物都能露天生長。熱帶的鶴望蘭、四季海棠、何氏鳳仙、大巖桐、蘇鐵、油棕,也都開花茂盛,南非的馬蹄蓮、君子蘭,東亞的朱槿、南天竹,歐洲的風信子、三色堇等都已落戶本地。
在社區內還擁有幾處院落式的區域,原本是居民演出與集會的場所,現在成為一個以建筑圍合式的廣場空間。四周的兩層式建筑以餐飲與商業為主,兩層高的建筑因D/H≈1,給了廣場內的人一種安全與親切的感覺,而站在二樓也可以觀看院落內的表演。在分隔建筑內商鋪、餐飲等商業氣氛與廣場內表演空間時,運用了1~2m左右的各種多漿類植物組成的花境式的景觀綠籬。
如果把由于內部原因自發產生的街道稱之為“內部秩序”的街道,把按照規劃從外面建造的街道稱之為“外部秩序”的街道,那么,就會深切感到,在這種“內部秩序”的街道上,可重新發現大城市居民所看不到的人情味與自然的愛撫。
這種小空間的價值也體現在了舊金山漁人碼頭。這里以其最著名的39號碼頭區域為例子,漁人碼頭在空間布置上采用了立體雙層的方法,通過在木質建筑二層之間架設連通的木平臺步道和聯系對面建筑的天橋,形成上下交流的空間,來達到不同的空間體驗,使原本狹小的碼頭社區擁有非常豐富的空間(圖2)。木質的碼頭街道并非筆直地布置,而是沿著建筑的排布蜿蜒曲折地前進,形成了相對豐富多變的空間體驗,并與建筑組合成多種多樣的建筑陰角,形成獨特的交往空間,為人們提供休閑的空間,這樣構造更可以避免海風在社區形成“弄堂風”。在一層、二層街道兩旁都有連接海邊步道的小巷,可以方便行人出入商業步行街,形成良好的滲透作用。漁人碼頭在空間布置上同樣更找不到一絲城市規劃與建筑法規的規定的影子,其建筑的排布更隨意與松散,但是這使其小空間的圍合尺度有著更好的親切感。
在碼頭靠海的一側都建有防風的玻璃墻,為在海邊邊喝咖啡邊看風景的游人提供場地。碼頭的觀景平臺的風景相當迷人,站在碼頭可以遠眺舊金山的地標金門大橋與知名島嶼惡魔島,起到良好的借景效果。漁人碼頭另一個吸引著游客前來的景觀,就是為海獅歇息搭建的人工木平臺,上面躺著大大小小數十頭野生海獅,這也成為了漁人碼頭的標志之一。為海獅的生存提供了空間,這樣的景觀并非人工所建,而是大自然的獨特景觀,在建設碼頭的同時保護生物棲息地是非常重要的案例(圖3)。
3.2 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的色彩與文化風格分析
在色彩運用上,美國傳統商業社區景觀并未打破其所屬地區在傳遞國家、地域和文化印象的配色。
當走在圣地亞哥老城的街道,真有種說不出的感受。以湛藍的天空為背景,白色的墻面與紅色的屋頂的建筑,沿著灰色的主干道排布在綠色的植物,金色與黑色的小品,深深地讓人感受到美國西部風情帶來的震撼(圖4)。自然的存在可在社區城鎮里感覺到,在強烈陽光下,城鎮里燦爛的紅色、洋紅色、橙黃色以及九重葛的粉紅色,可以與黃桔的盛開并置在一起。墨綠色高大的仙人掌上開滿了綠、黃、紅的花,在建筑白墻的映襯下格外醒目。一天中的光線變化,通過一分鐘一分鐘記錄的話,色彩的光譜排列從深藍到蔚藍到紫到火紅到金黃,對視覺來說真是過于華麗。
在觀察圣地亞哥老城出售的商品與城市景觀小品中也同樣發現了濃厚的文化與色彩。充滿著印第安文化色調的黑色鐵質太陽、青蛙等飾品出現在白色的外墻上,納瓦特爾人的民間藝術與手工制品充分觸入進社區景觀中。街道旁與宅前屋后的陶瓷器、科約特佩克黑陶、編結與紡織、普埃布拉的瓦、阿卡特蘭的大燭臺與陶瓷雕塑、錫器、塔克斯科的銀制品等藝術品及手工制品提升了圣地亞哥老城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凸顯出陶斯印第安人的建筑風格。這里想表達什么?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這里同樣有著西部牛仔的文化元素,壁掛的獵槍、馬車與水桶組成的雕塑、鮮艷的牛仔的雕塑花境、馬蹄鐵與車輪、隨處可見的灰色酒桶也成了小品之一。這些小品都是源自于當地人的生活勞動之中。漁人碼頭的色調相對輕快,與圣地亞哥整體的暖色調相反運用了大量的天藍色,如標識牌、階梯的扶手、樹池、花壇、遮陽傘、雨篷和部分店面都運用了這一色調,讓人覺得很愉快、很清涼。藍色具有凈化人的心靈、使人鎮靜的功能。改變冷色系的明度與純度后,純度越高,清涼感、清爽感就越強;明度越高,溫和、安逸的印象越強烈。夏日晴空和映照著陽光的海水,以及清爽、健康的印象則隨之產生,容易使人聯想到海洋與天空,感受到自然的清涼感與爽快感。除海洋提煉的藍色元素外,還運用了較多灰、褐色,這是因為碼頭傳統商業社區是以木質結構搭建的,木頭經海水浸泡后形成這種穩定、安逸的顏色。灰褐色可以使人心情平靜,并且接近自然,有質感,充分體現漁人碼頭傳統歷史悠久貼近自然的特點。
在觀察中,運用在碼頭的小品能體現出碼頭以前傳統生活中的文化,如主入口處都布置了醒目的雕塑,類型包括螃蟹、舵、鯊魚牙、鵜鶘等,還在雨篷、墻面上繪制了各種螃蟹、海貝、海獅、鯊魚的LOG0,街旁公交車都設計成快艇的外形,綠化也有修建成海馬的盆景,這些都是和當時生活在海邊碼頭的漁民們密不可分的事物。
漁人碼頭在綠化上并未栽植高大的喬木與灌木,而是運用盆栽、垂直綠化、花境和立體型花壇的形式,城鎮建筑與海邊,海水的pH值并不適合栽植植物景觀,而且都是木質結構,比較難做花壇的水土保持,而小的花缽懸掛在空中、垂直綠化,還有格式盆景等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使碼頭綠意盎然,更添情趣。
4、結語
傳統商業社區景觀是特定區域的土地上的自然與文化的特征,包括由人類生產、生活對自然改造形成的有一定歷史的景觀,也包括在這塊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構成的景觀。
本文以美國圣地亞哥老城與舊金山漁人碼頭為例,強調傳統文化景觀在商業社區景觀營造中的作用,總結出適合應用于傳統商業社區的景觀元素。
(1)建筑:平面布局、色彩、細部雕刻等;
(2)植物的生長特性,地域性等;
(3)小品:可以反映當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及生活習慣等;
(4)鋪地:其材質能體現地域特征,如漁人碼頭運用碼頭的木板,圣地亞哥運用當地的紅色石材鋪路;
(5)水體等景觀元素;
(6)在城市進程快速調整的時代,城市建設中并非一定要拆除老城區,建造新城市,而應該合理地規劃老城區,保護文化特色濃厚的社區,并加以改造形成以步行為主的傳統商業社區景觀,從而解決老城區人居退化、基礎設施落后等使老城區落寞的問題。合理地運用當地的文化與自然資源,開發成商業、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傳統商業社區能夠使老城起死回生,并進發出鮮活的生命力,最終成為城市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