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楠,姜溪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一體化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構建
薛楠,姜溪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推動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一體化,有助于提高京津冀農產品供應鏈效率,降低農產品供應鏈流通成本,保障京津冀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于提高京津冀地區綜合競爭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一體化構建面臨很多問題,如生產和流通環節成本高、標準體系混亂、政府對射頻識別標簽推動不足、利益分配不均衡、大數據處理與應用能力欠缺、商業模式缺乏創新等。互聯網+背景下,為更好地推動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一體化,一要由政府主導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構建;二要合理公平地進行利益分配;三要構建京津冀農產品大數據平臺;四要在不同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
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物聯網;射頻識別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標志著京津冀一體化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引擎。在2015年3月31日的一次調研中,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再次強調:“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農業協同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要研究制定農業協同發展規劃?!?/p>
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通俗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而京津冀“互聯網+農業”并非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互聯網+發展下物聯網在京津冀農業領域的應用,將物聯網與農業進行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化農產品供應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要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促進我國經濟騰飛。
根據2015年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計算得出,京津冀人口共計11052.16萬人,糧食總產量3600.05萬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25.59億元,農產品產量與銷量巨大,為農產品協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京津冀地區農產品供應鏈目前主要還是傳統形式,表現為各環節松散、臨時、信息孤立的銜接網絡鏈條,面臨很多嚴峻問題:一是農產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如2015年北京“4·26致癌農殘草莓”事件、2014年河北省巨鹿縣“5·8毒雞爪”事件等;二是農產品腐損率極高,我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腐損率為25%~30%左右,遠高于發達國家5%以下的水平;[1]三是農戶利益無法保障,由于信息不能共享,農戶在種植農產品時,只能是“看鄰居”“看過去”“一窩蜂上,一窩蜂下”,造成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局面,同時“白菜爛地里”“大蔥隨便送”“牛奶喂豬”等怪象頻出,農戶的種植變成了賭博游戲,給農戶、企業乃至國家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為避免傳統農產品供應鏈的弊端,應促進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射頻識別(RFID)等物聯網技術在京津冀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應用,這對于提高京津冀農產品供應鏈流通效率,保障質量安全,提高京津冀地區綜合競爭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诖耍r產品智慧供應鏈引起了京津冀政府相關部門和農戶的重視,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供應鏈將在京津冀農業領域掀起一場新的革命。
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包括三個環節:信息采集、互聯和智能應用。也就是說,企業首先要具備全面的互聯感知能力,感應設備置放于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采集跟蹤農產品和車貨信息,預測并預防異常情況;其次,要打通供應鏈上下各環節,形成互相協作、及時溝通的能力,通過全程供應鏈電子化以及多式聯運來避免重復的人工干預;最后,從察覺到分析再到行動,通過智慧數據分析來預測未來,科學決策,實現全生態系統最優化的資源調配。[2]
在信息采集環節,一般認為技術標準和成本是主要問題。在互聯環節,射頻識別標簽在農產品供應鏈中應用環境的不成熟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均是主要問題,這兩個問題更具挑戰性。[3]智能應用環節在三個環節中處于核心位置,情況最為復雜,其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之上,但由于農產品供應鏈存在信息孤島效應,沒有形成綜合平臺,數據也不開放;第二,物聯網帶來的農產品智慧供應鏈商業模式創新,這是最有難度的一個問題。
1.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成本很高
在農產品生產環節,目前國內射頻識別標簽價格仍然較高,盡管現在每個標簽的成本可以做到0.4元,[4]但淘寶網上射頻識別標簽的價格大多超過了1元,而條形碼標簽的價格多數僅為0.02元,兩者價格相差懸殊。此外,由于農產品價格與附加值都比較低,以紅蘿卜生產和流通為例,假定一箱可以裝20袋紅蘿卜,一天能夠生產50箱,那么每天需要用1000個射頻識別標簽,每天僅射頻識別標簽的成本支出就要l000元左右,這對生產者而言是個相當大的負擔。
在農產品流通環節,需要借助信息系統和讀寫器讀取每個箱子上的射頻識別標簽來進行檢驗,成本也非常高。除此之外,如果箱內農產品本身水分含量高,對標簽和閱讀器的技術要求就會更高,生產商付出的成本也會更高。
2.標準體系混亂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大射頻識別標準體系,即ISORFID標準體系、EPCglobalRFID標準體系、日本UIDRFID標準體系,三大標準體系間相互競爭對抗并爭奪市場。盡管三大標準體系已經存在,但建立自己的標準仍然十分必要。這一方面是出于信息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為使用他人的標準意味著不僅要允許他人讀取自己的信息,而且要向他人付費。因此,應建立自己的標準,以免重蹈我國DVD生產的覆轍。
目前京津冀射頻識別相關標準非常混亂,一方面數據格式不統一,農產品不能兼容,由于射頻識別標簽的識別碼都是唯一的,如果存在多種數據格式且彼此互不兼容,盡管閉環情況下對企業的影響很小,但開環情況下會嚴重阻礙農產品流通;另一方面,各頻段射頻識別產品的國際標準尚未統一,各廠商推出的射頻識別產品標準不同,導致射頻識別產品在不同市場互不兼容,嚴重影響射頻識別產品的互通和發展。
3.政府對射頻識別標簽推動不足
京津冀正處于物聯網發展的初始階段,政府監管不僅會深刻影響物流流程的規范化與信息化進程,也是各種先進信息技術進入市場的突破口,此時政府對物聯網的培育和支持極為重要。而農業是關系民生的基礎產業,其重要地位不能僅僅以經濟效益衡量,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對農業發展尤其重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認為,國外物聯網應用的主要推動力是政府和大企業。而在2014年9月農業部公布的第六次監測合格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中,京津冀地區僅有120家,其中北京有56家,天津有18家,河北有46家,京津冀農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對產業鏈上相關企業控制力不足,節點企業之間合作穩定性差,供應鏈上下游組織關系松散。可見,通過大企業的驅動來發展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政府強力驅動,這也形成了我國物聯網應用的特色,即政府推動項目好于企業運營項目。[5]比如,從上海應用物聯網的經驗來看,政府推動就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因素。上海有關政府部門在保稅區監管、車輛監管等方面都有一批射頻識別實驗項目,在射頻識別技術應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4.利益分配不均衡
利益分配是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構建中一個最為普遍與核心的問題。[6]農產品智慧供應鏈參與主體間的利益摩擦主要是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的。農產品供應鏈上的中間流通環節分配到了大量的利益,而農戶和生產企業的利益很少,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它們參與生產的積極性。并且,隨著近年來各種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生產成本相應增加,中間環節的價格相應提高,而農產品價格漲幅有限,加之農產品生產還受地域、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終端消費者的多樣性需求也具有不確定性,農戶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導致其生產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農產品供應鏈利益沖突最嚴重的主要是農戶和農產品收購企業。盡管農戶與農產品收購企業提前達成了收購協議,但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保障措施以及各專業組織監管不嚴,導致違約成本不高。由于供應鏈整體約束力不足,各行為主體會按照自己的成本與收益核算,當自身利益與整體利益出現沖突時,違約行為出現,供應鏈上各主體普遍存在短期行為,供應鏈各主體難以長久合作與發展。比如,當價格上漲時,農戶會因協議收購價低于市場價而違約;當價格下跌時,企業會產生違約動機,導致兩者間利益沖突加劇,加大了供應鏈的不穩定性。
5.對大數據的處理和應用能力欠缺
對數據的采集、加工與整合能力,對數據的分析、決策以及精準、快速應用能力反映了一個國家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是一個基于網絡的集中式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這是物聯網時代智能化最為重要的特征。[7]比如,菜鳥物流取得成功的關鍵不在于資金、技術,而在于阿里巴巴堅實的大數據處理和應用基礎。自2003年開始,阿里巴巴就成立了商業智能部,用以進行數據采集與整合,后來又推出了大數據產品“數據魔方”和“聚石塔”。正是前期堅實的數據基礎,讓阿里巴巴能夠采集到包括供應商、電商、物流公司、金融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全方位數據并加以整合與分析,使打造智慧供應鏈系統成為可能。
近年來,北京整合集成平臺軟件、條形碼和掃描技術、物流配送、移動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研發出了一套適合商業流通的物聯網應用平臺;天津已經初步搭建了農業數據資源云中心和食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系統;河北省大力支持優質高效農業發展,滿足京津冀地區的市場需求。但是,京津冀地區由于數據資源不夠豐富,開放程度較低,信息孤島問題嚴峻,大數據核心技術水平不高,很多企業還停留在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等低級階段,各企業間缺乏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整體規劃與協調,削弱了企業的反應能力和競爭力。
6.商業模式缺乏創新
商業模式是企業通過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等,借助并利用自身資源,把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并獲取效益的贏利模式。與上文提到的五種障礙相比,最難的當屬商業模式創新。這是因為,物聯網需要整個產業鏈所涉及的科研院所、芯片生產商、終端生產商、網絡運營商、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最終用戶等參與者來共同解決物聯網技術應用問題、上下游企業和客戶問題、內外部運營管理問題等,創新物聯網應用的商業模式。[8]調研結果顯示,對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由于弄不清投資回報率,目前絕大多數企業仍持觀望態度,很多實驗項目比較普遍的情況是信息技術(IT)廠商出資,利用物流企業的業務做演示項目。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是斷裂的,尚未形成各參與者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的共贏商業模式。而從物流領域的應用來看,物聯網所創造的真正效益并不是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而是依靠物聯網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企業對商業模式的創新還很不熟悉,這是影響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應用的主要因素。[9]
對于物聯網標準體系,目前已有企業采用軟件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即只要符合公開的國際標準,設計軟件時可以回避國際專利的制約,形成一套自己的軟件解決方案。況且,很多情況下標準是相對封閉的,可以形成一個自動體系,還有很多情況下標準是可以協商的,因此標準不會構成主要問題。而成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盡管目前農產品本身價格不高,但射頻識別標簽的成本相對較高,不過考慮到任何技術的成本都是開始時較高,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射頻識別標簽的成本也會大幅降低,屆時成本也就不成問題了。[10]構建高效的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政府主導推動、利益有效分配、大數據平臺構建、商業模式創新是關鍵。
1.政府應主導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的構建
考慮到企業智慧供應鏈實施策略對系統初始狀態的高度依賴性,其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或行業協會營造有利于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發展的監管系統和相關配套基礎設施,而企業可用之來管理物流和供應鏈。自2006年起,深圳就開始將歐洲物品編碼(EAN)與射頻識別技術相結合應用于果蔬等農產品質量監管,并采用射頻識別技術記錄產品名稱、產地、認證、藥物等信息,監督部門可隨時利用手持讀寫器對產品進行抽檢,一旦突發食品安全事件,可立即實現追溯和召回。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也曾采用射頻識別技術對食品進行全程監控。由此可以得出如下模式:政府首先投資建設基礎網絡和監管系統,并按照特定規則向企業開放,企業在利用該系統向監管部門反饋信息的同時,對自身物流進行實時監控。此類政府主導項目對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發展具有十分巨大的推動和示范作用。[11]
2.利益分配公平合理
經濟學觀點認為,供應鏈企業之間的聯盟關系能否形成以及能否保持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潤分配制度。聯盟產生的高于供應鏈各環節獨自經營所取得的收益,是爭議的集中所在,也是企業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這里需要關注兩點:一是核心企業的作用。核心企業是整個供應鏈聯盟的盟主,是供應鏈上的“信息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核心企業能夠通過協調供應鏈上的信息流,降低整個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成本,有利于聯盟成員達成合作協議,同時使市場需求信息準確而及時地到達供應鏈中的相關節點,使生產更具有計劃性,降低農民的市場風險,提高供應鏈的運行效率。[12]因此,核心企業的協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著整個供應鏈聯盟運作的優劣以及競爭力的大小。二是建立正確的利益分配原則和有效的分配機制。[13]要確保各成員得到的收益高于其獨自經營所獲得的收益,且根據公平原則,收益要與投入成正比。這里的收益不僅僅指利潤,還包括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研發能力、獲得渠道、知識產權、經驗、商譽等方面的投入;不僅包括房屋、設備等生產要素資源,還包括經驗、關系等組織資源。[14]
3.構建京津冀農產品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把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吸納到大數據物聯網平臺,通過對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從海量數據中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京津冀農產品供應鏈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可在傳統供應鏈渠道體系中嵌入信息平臺,將各種技術手段應用于不同的供應鏈環節,使信息平臺發揮作用。具體參見圖1。
首先,從供應鏈的第一個環節——農戶開始采集數據。以基本生產單元為單位,進行農產品初始數據收集、分類、提煉、整合,為供應鏈的每個環節提供支持和指導。將農產品來源、加工過程、質量情況、農藥初始檢測結果、出產地塊土壤情況、農戶個人信息等一一收入該平臺。此后,每經過一個環節進行一次數據實時加載,結合用戶網上日志與農產品相關網頁內容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企業可從中獲得用戶偏好、產品競爭力分析等多項數據支持。
其次,建立與企業的接口,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數據共通,確保數據準確、及時傳輸。系統將輸入的數據加工處理成所需要的生產、物流及需求信息后,對其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挖掘與分析的結果可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終端等各種平臺形式發布給具有各種不同需求的用戶。在技術上,建議采取以Hadoop為代表的NOSQL數據庫技術和基于SQL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將需要進行關聯分析或經常査詢的數據保存在關系型數據庫中,將不需要進行關聯分析或査詢較少的數據保存于NOSQL數據庫或Hadoop平臺,將中長期數據放置于低成本平臺,將短期高價值數據放置于高性能平臺,以實現數據的高效率、低成本存儲和處理。

圖1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農產品供應鏈示意圖
再次,建立消費者監測端口,讓消費者有知情權,確保高品質農產品的銷售。2015年4月26日之后,受“致癌農殘”傳言波及,全國各地草莓滯銷,草莓種植戶至少損失了十幾億元。[15]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費者難以分辨哪個批次的草莓合格,哪個批次的草莓有毒害,為安全起見,只好拒絕購買。智慧供應鏈一旦建立,消費者只需根據賣家提供的電子產品編碼(EPC),即可查到其從原材料供應、生產流程、加工流程,直至最終銷售的所有相關信息,從而決定是否購買。此外,還可考慮在批發商及零售商處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監測對比終端,通過大屏幕或其他有效渠道使消費者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想要選擇的農產品的品質信息,并提供與同類產品進行對比的可能,從而有效解決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孤島”效應。
4.選擇適合不同發展階段的商業模式
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智慧供應鏈商業模式選擇,除考慮各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外,還要考慮物聯網中物流、價值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之間的關系。為加快物聯網在農產品智慧供應鏈中的應用,可根據農產品行業市場需求以及物聯網的商業特點,選擇適當的商業模式。通常認為,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供應鏈的商業模式設計主要包括運營商主導型、系統集成商主導型、公共事業應用型以及“云聚合”模式。這些商業模式的比較如表1所示。
建議京津冀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的構建采用公共事業應用型與“云聚合”相結合的模式。在初期建設階段,以公共事業應用型商業模式為主,政府或公共事業部門搭建公共平臺,客戶可以租用或購買平臺及相關軟硬件產品,并支付相關通信費用。由于農產品是民生產品,其獨特性決定了政府一定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對農產品智慧供應鏈的支持力度可以大一些。在建設初期,由政府承擔初始成本,并嘗試讓供應鏈上的各用戶免費體驗物聯網應用,從而一方面培養用戶使用物聯網的習慣,一方面加快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普及的速度。
“云聚合”是以云計算為基礎理念,以為用戶服務為中心,根據當前運營平臺已經具備的規模與業務能力水平,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形成的商家、用戶以及其他市場參與者共同創造價值的一種網絡商業模式?!霸凭酆稀蹦J绞俏磥砦锫摼W發展的理想商業模式,其特點之一就是可在一定的安全機制監控下,使信息實現全面而自由的流通以及大量而快速的傳送,從而有效解決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中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實現價值的高速增值;其特點之二就是可使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從傳統的線性流動提升到各企業之間的跨邊界合作,云聚合模式下,客戶需求是企業存在的理由與源動力,個體可圍繞客戶需求自由地向商家和投資者轉化,個體之間的界限趨于模糊。事實上,各商業模式與“云聚合”模式之間并不沖突,替代后過去各種模式的主體都將成為“云”中的一朵。

表1 物聯網商業模式比較
*本文受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物聯網環境下京津冀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HB14YJ100)、2015年河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河北省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54576139D)資助。
[1]鏈農:如何降低農產品價格和損耗?[EB/OL].[2015-03-19].http://www.wokeji.com/nypd/cyzfj/201503/t20150319 _1001418.shtm l.
[2]陳姝.“智慧物流”有望創新商業模式[N].深圳商報,2014-06-09(5).
[3]戴定一.物流信息化領域:繼承發展亮點顯現[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4(4):71-73.
[4]RFID國標將出,電子標簽價格降[J].網印工業,2013(1):56.
[5]、[6]何忠偉,等.基于供應鏈的北京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49.
[7]張舟.張燕生:利用大數據解決農產品買賣難[N].華西都市報,2014-09-19(21).
[8]俞華,路紅艷.物聯網在我國流通領域應用前景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8):36.
[9]、[10]戴定一.成本與標準不是困擾RFID的主要問題[EB/OL].(2007-06-22).http://tech.163.com/07/0622/16/3HJ T21O200092APB.html.
[11]、[12]趙曉飛,李崇光.農產品供應鏈聯盟的利益分配模型與策略研究[J].軟科學,2008(5):90-94.
[13]薛楠.我國綠色物流跨域協作機制:缺失與構建[J].中國流通經濟,2014(4):45-49.
[14]魏修建.供應鏈利益分配研究——資源與貢獻率的分配思路與框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78-83.
[15]祖春玲,楊慧.受“致癌農殘”傳言波及長豐草莓大量滯銷損失超1.5億[N].安徽商報,2015-05-06(6).
責任編輯:陳詩靜
Build the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 Supp ly Chai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Based on Internet Plus
XUE Nan and JIANG Xi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Aerospace Engineering,Langfang,Hebei065000,China)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w ill be helpful to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reducing circulation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and guaranteeing foo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 this region.Atpresent,there are somany problemsw ith the build of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is region,such as the high cost in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the disordered standard system,the notenough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in term of the development of RFID,the imbalanced interests distribution,the lack of capability for big data processing and applying,and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business pattern.In the light of Internet Plus,to bett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lligentsupply chai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we should,first,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government;second,we should rationally distribute the related interests;third,we should build the big data platfor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and fourth,we shoul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business pattern fordifferentdevelopmentstages.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agriculturalproducts;intelligentsupply chain;the internetof things;RFID
F252.8
A
1007-8266(2015)07-0082-06
薛楠(1981—),女,遼寧省新民市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企業管理;姜溪(1973—),女,北京市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德國帕紹大學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