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 ?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以在紹興外國留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依據跨文化旅游理論分析外國留學生旅游行為進行調查分析,為促進紹興旅游業國際化的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跨文化;外國留學生;旅游
一、在紹外國留學生群體特征分析
外國留學生群體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外國人組成,鑒于他們的各方面的差異因素造成了他們在旅游行為、消費習慣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點。紹興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本科院校—紹興文理學院和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本調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0份,進行歸納總結,獲得基本特征,表現如下:(表格一)
從年齡結構上看,以 20歲左右的學生為主。所調查的外國留學生主要來自韓國、也門、意大利、美國、土耳其、越南等國家。
二、在紹外國留學生出游情況分析
1) 出游頻度。由圖可知:在紹留學生因學生身份,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受學習的影響,但是對于不同文化的好奇、吸引,對出游動機還是比較強烈。
(2) 出游消費。由圖可知,在紹留學生群體中,超過45 %的學生每人每次出游的消費是控制在 ?400元之內。由于大部分外國留學生屬于無固定收入群體,在旅游經費上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呈現分布不均的現象。而且絕大多數的留學生喜歡用銀行卡支付,但是部分景區不能支持刷卡支付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留學生的消費。
(3) 出游時間段選擇。在出游的時間段上,有的學生會選擇在周末出游,出游逗留時間比較長的學生往往會利用中國長假或寒暑假。
4) 出游信息來源。有21 %的學生通過從朋友、同學那里獲得旅游信息,有6 % 學生通過旅行社宣傳及宣傳用品子獲得信息,有47 ?%的學生在做旅游決策時選擇從網絡途徑獲取信息。
三、在紹外國留學生對旅游六要素的偏好
1) 對旅游過程中食物的選擇。有70 %的學生在外出旅游過程中會嘗試當地的特色食物,而17%的留學生會選擇國際化的連鎖餐飲。
2) 對旅游過程中住宿的選擇。經濟型酒店是留學生在旅游過程中比較感興趣的住宿環境。而選擇星級賓館和親朋好友家住宿只占10%。中國的家庭旅館(民宿)因設施簡陋,不受留學生的喜歡。
3) 對旅游過程中交通方式的選擇。無論是長途旅行還是短途旅行,留學生們更傾向于選擇火車作為出行的交通工具,占
45%。其他交通工具的選擇比例相差不大。
4)對旅游過程中游玩的選擇。而對于旅游景點類型中,前三名的景點主要為主題公園、自然風光、古鎮園林,而對于宗教場所、人造景區、革命圣地、休閑度假場所選擇率均不高。
5) 對購物消費的選擇。在購物中,外國留學生最喜歡購買的是當地的土特產,這個比例高達48%,對于其他方面的購買,學生興趣不是很大。
四、影響外國留學生“跨文化”旅游的因素分析
(一)不同的語言和交際習慣。語言作為交際手段,它是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重要特征。東方人比較含蓄、委婉,紆回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圖。而西方人則比較張揚、注重時效性,會開門見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不同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本質特征,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并按照自己的文化方式行事。東方人是比較集體主義,而西方人則是邏輯、分析和批判性思維方式取向。
(三)不同的民族個性和文化心理。亞洲的民族往往會堅守特定的民族個性和文化個性,會遵循特定的風俗習慣,有很強的民族團結和依賴性。而西方的學生,往往有很強的自我主義,獨立性比較強。
五、對紹興旅游市場的開發及營銷建議
(一)旅游產品的開發。開發提供給外國人群體的旅游產品就要以外國人旅游消費特點為基本點,應針對其旅游心理需求的 “個性、多樣、參與和自助”需要,從跨文化角度,了解國際游客在愿望和需求,在了解中國的同時嘗試新的與眾不同的東西的同時,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個性決定購買適合自己的旅游產品。從而升紹興國際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加強旅游文化的交流能力。
(二)充分利用網絡手段。通過對外國留學生調查,了解現在信息多來自互聯網,這使得互聯網成為旅游提供者最為有效的營銷載體。
(三)增強服務品質。需要培養一批既懂外語又懂專業的旅游服務人才,積極宣傳,讓國際游客對中國文化需求度和認可度,從而消除或減弱對中國文化的敏感和文化障礙,對文化交流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建昌,保繼剛.游客的行為研究及其實踐意義[J].地理研究,1987 7 (3) : 44-51.
[2] 高潔瑞.上海外籍人士的跨文化旅游行為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