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鳳
摘 ?要:本文通過對政治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及其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和政治經濟學運用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的闡述,以期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政治經濟學; 教學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政治經濟學》是國家教委規定的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財經相關專業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所以,掌握好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是非常關鍵的。但由于該課程極強的理論性,加上老師們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們上課積極性不高,課堂效果差。這種局面的出現,表明政治經濟學確有改革的必要,應勇于改革,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及其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內涵。案例教學法是指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針對案例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實施步驟。(1)準備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選編是成功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重要前提。課前教師要整理時事和事實,選擇并整合那些與本課程相關的資料,撰寫教學案例并在課前發放給學生預習準備。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案例素材來源廣泛,既包含國內國際時事、社會熱點問題,也包含發生在學生周邊的日常事實。教師在準備案例時應注意保證案例的真實性、相關性、時代性、案例的生活性。(2)組織案例討論。課堂上組織案例討論是政治經濟學課程成功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關鍵環節。案例討論的方式是多樣的,通常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各小組依次推薦一位同學代表本組發表該小組的觀點。在各小組代表交流觀點的同時,教師自始至終應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策,積極地組織、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3)對學生案例討論的評價與總結。及時對案例討論進行總結和評價是案例教學法的重要環節和落腳點。教師要通過點評實現從現象到本質、從案例到理論的、從個別到一般的飛躍,最終落腳到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上,通過案例分析達到強化課程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三、政治經濟學開展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第一,案例教學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興趣。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方式具有多變、靈活的特點,讓原本不易理解的政治經濟學變的更加貼近現實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第二,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改變學生傳統的思維方式。在如今的社會大背景之下,作為高校教學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為這個社會培養真正的應用型人才。第三,案例教學法能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在開展案例分析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案例后,鼓勵同學們自己去思考,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案例分析報告或者是以小論文的方式展示出來,做到觀點鮮明,分析有理有據。第四,開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改革政治經濟學傳統教學方式。政治經濟學詳實的闡述了當代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的運動規律,在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理論指導作用。但是,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社會歷史條件在不斷的變化,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網絡化、知識化帶動巨大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政治經濟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四、政治經濟學運用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充分做好案例準備工作。教師應多收集與政治經濟學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根據這些素材組織所需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而是教學內容的促進者、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角,積極的參加者。其次,選取的案例應貼近現實生活。越是貼近現實生活的案例,越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不是簡單地舉例,其內涵比簡單舉例要豐富得多。在政治經濟學案例教學中,把政治經濟學理論與現實經濟相結合,運用政治經濟學理論,解釋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使學生認識到政治經濟學理論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感,這樣學生才會感覺到政治經濟學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相反,為案例而舉例,或所用案例過時,與現實經濟聯系不緊密,學生對政治經濟學就會產生膩煩心理,學習效果就差。第三,注重案例與理論的融合。政治經濟學案例教學是政治經濟學理論教學的輔助方法,二者相輔相成,理論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基礎和依據,案例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深化。理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體系,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案例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迅速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去。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從現實的角度來思考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問題,它提供了一個檢驗教科書中所提出的概念和理論的實驗室,使學生有機會鍛煉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不再是課本上的教條,而是活的知識和經濟學的思維。。
參考文獻:
[1] 馬愛玲.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J].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5( 9) 51 -52.
[2] 劉飛.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之我見[J].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6( 12) 51 -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