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無錫214153)
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在國家宏觀教學方針指導下,學生所在學校、專業以及授課教師通過確定一種有益社會、面向學生就業定位又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教學理念,并根據其制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相關的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學手段和方式進行實施,使學生主動和被動地在較短時間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即在符合國家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教學活動有效果、有效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幾個方面談談實施有效教學的體會。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我們選取的教材是由趙潤華主編、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級財務會計》一書。該書以2006年財政部頒布的會計準則體系為依據,以會計六要素為主線,以財務會計報告為總結,中間穿插了一些特殊業務,如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借款費用、或有事項、會計調整等。整本教材內容翔實,講解透徹。然而,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做了較大改動。首先,我們把所有的特殊業務都做了刪減,將其單獨作為一門課程并安排在第四學期講授;其次,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業,因而我們將投資章節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及長期股權投資中的部分內容按照小企業準則的要求進行了相應調整;再次,由于小企業的資產按照成本計量,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因而我們將資產減值一章做了刪減。
目前,市面上各種版本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琳瑯滿目,然而,無論哪種教材大多都是抽象的文字解釋,比如說,關于資產的概念,大多數教材是這樣描述的: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這是《中級財務會計》第一章的內容,可以說是對《基礎會計》知識的總結和回顧。雖然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之前,學生已經修完《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然而學生對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還是有些似是而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借助多媒體選取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原材料、商品等的圖片進行展示,使枯燥的文字描述變得直觀易理解。在學生對資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回到概念中來,并對概念加以解析。這樣以圖片、照片、實物或多媒體等手段來擴展、補充教材的不足,均不失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隨著會計準則的不斷變化和稅收政策的日新月異,教材理應反映新會計準則、新公司法和稅法等相關法規的最新內容。由于教材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因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如活頁紙、任務單或PPT等)作為補充,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構建與時俱進的教材體系。比如,2014年會計準則進行了大規模修改,其中,修訂后的職工薪酬會計準則引入了離職后福利和其他長期辭退福利,充實和明確了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的有關規定,修訂后的準則涵蓋了除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以外的各類職工薪酬。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這些知識點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及時傳遞給學生。
在高職院校的會計課堂教學中,大都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當然采用這種方法有時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為例,《中級財務會計》課時量總共140學時,分成兩個學期來完成。課時量跟同類院校相比還是偏少,如果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或情景教學法的話,有可能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再有,在學生多教師少的情況下,會計課不得不采用合班授課的方式來進行,這樣一來授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難靈活采用其他教學方式。從2014年開始,我校進行了兩校整合,教師數量大大增加,會計課全部實行小班化教學,這就為采取多種活潑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法、自助式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案例教學法將會計理論和實際工作有機結合,并具有較大的啟發性和引導性,對課堂教學與知識傳授具有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真正走出 “滿堂灌”、“填鴨式”的舊模式,更加重視師生的雙向交流以及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拓展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技能提供了最大保障。
本文以存貨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為例來說明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例:2009年11月8日,丙公司向甲公司訂購計算機200臺,雙方約定于2010年1月10日按每臺5 000元交貨。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型號計算機的庫存量300臺,每臺成本為4 800元。2009年12月,該計算機平均市場售價4 600元,銷售環節的費用及稅金每臺為50元。求期末甲公司該批計算機的可變現凈值。
首先,按座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每個人先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思考其他同學的觀點,兩者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問題可能就會迎刃而解。各個小組的同學經過激烈的討論,認為上例中甲公司的計算機總共300臺,應分成簽訂合同的部分和未簽訂合同的部分分別進行核算。簽訂合同的部分為200臺,根據可變現凈值的公式,其可變現凈值=200臺×每臺的合同價格5 000元-200臺×每臺計算機銷售環節的費用及稅金50元=990 000(元);未簽訂合同的部分為100臺,因為沒有簽訂合同,因而其可變現凈值=100臺×每臺市場銷售價格4 600元-100臺×每臺計算機銷售環節的費用及稅金50元=455 000(元)。最后,甲公司該批計算機的可變現凈值為兩者之和,即990 000+455 000=1 445 000(元)。
其次,進行集中討論。集中討論是班級同學分享經驗和知識的過程,由每個小組派出代表來陳述小組的共同觀點,其他成員也可以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同時不同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質疑、補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在適當的時候提供背景資料等,有效引導課堂討論的方向,并在討論出現偏差的時候予以糾正。
在上述案例中,各個小組共同分享他們的討論結果后,大家將結果匯總,得出的結論是:對于可直接出售的商品存貨,其可變現凈值等于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其中,簽訂了銷售合同的商品存貨,估計售價按合同價格來確定;而沒有簽訂銷售合同的商品存貨,估計售價按市場銷售價格來確定。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這個環節通常由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歸納,對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進行評價。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并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采用這種方法。授課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授課方法,不同教學方法交互使用,揚長避短,靈活應用,切忌生搬硬套。
對比教學法即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一筆交易業務,同時作交易雙方會計主體的賬務處理。通過對比做賬的方式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此方法在財務會計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乎每個知識點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比如說,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應收票據和應付票據、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負債、應付債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資等知識點都可以用對比法來學習和理解。
例:甲公司賒銷給乙公司商品一批,售價300 000元,增值稅51 000元,并附有相應的現金折扣條件:2/10,1/20,0/30。采用對比分析法,同時作銷售方——甲公司和購買方——乙公司的會計分錄,甲公司按“應收票據”入賬,而乙公司按“應付票據”入賬。
(1)辦妥托收手續時: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應收賬款 351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 00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原材料 3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1 000
貸:應付賬款 351 000
(2)如果上述款項在10天內收到: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實收款) 343 980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依然沒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大多數教學內容也都圍繞著考試進行。事實上,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通過朗讀,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記憶和背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朗讀教學的價值,也就不會真正重視朗讀教學,從而導致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質量普遍偏低,嚴重影響了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財務費用(現金折扣,假定計算折扣時考慮增值稅)7 020
貸:應收賬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賬款 351 000
貸:銀行存款 343 980
財務費用 7 020
(3)如果上述款項在20天內收到: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347 490
貸:應收賬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賬款 351 000
貸:銀行存款 347 490
財務費用 3 510
(4)如果上述款項在超過現金折扣的最后期限收到: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351 000
貸:應收賬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賬款 351 000
貸:銀行存款 351 000
從以上例題可以看出,運用對比分析法,對于一筆交易業務,同時做交易雙方的賬務處理,可以使學生同時掌握兩個知識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盡快掌握知識要點,從而能全面把握中級財務會計。
顧名思義,自助式教學法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學生自己或學生之間進行學習的方式。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采取小組討論、請學生上講臺講課等方式,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學得更靈活更透徹,課堂氣氛也更加生動活潑。比如,《中級財務會計》中的存貨的后續計量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有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采用自助式教學法來進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的放矢地學習,比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授印象要深刻,效果也要好的多。
對課程的考核評價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它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課程考核的結果不僅可以反映教與學的實際效果,更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考核方法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考核的結果、教與學的積極性以及良好學風的建設。
1.考核方式單一,內容片面。《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采用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平時考核占30%,期末考試占70%,平時成績多以作業、考勤、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來定,期末考試則采取閉卷筆試的形式,由任課教師按照教學計劃中的重點內容出題考試,考核內容側重于對課本識記內容的考查,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很少涉及。這種考核方式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平時上課不聽,課后不學,全憑期末搞突擊就能順利通過考試,其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
2.缺乏過程性考核。過程性考核包括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學期論文等,這些教學活動不僅是專業課程教學的一種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是一種高效的過程性考核。而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招生規模的連年擴大,不得已采用合班授課的方式,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十分有限,任課教師很難對學生的過程性學習情況做出評價。
1.考核方式和內容的靈活性。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建立了試卷庫。我院會計系借鑒全國骨干高職院校的經驗,凡開課人數達到一定標準以上的核心專業課程都必須建立試卷庫,每門課程試卷庫包括五套試卷,試卷由各課程組擬定,交教務處統一管理。期末考試前由考務辦公室從試卷庫中隨機抽取一套試卷進行考試,真正實行教考分離,以保證考試的公平性。
實行教考分離,能夠促使教師自覺地按照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教學,注重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以求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能促使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不再抱有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僥幸心理,從而形成重教重學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另外,考試內容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可以適當涉及課外相關知識,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課程知識要點。
2.強化過程性考核。除了期末卷面考試外,平時應該增加如案例分析、崗位技能、閱讀摘要、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等多項測試,將課程考核從最終的卷面考試延伸到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強化過程性考核,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養成收集課外閱讀資料的良好習慣,培養其團隊協作、表達溝通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說,學生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時,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和學術界的熱點難點問題適當布置寫作小論文,教師可給出參考文獻,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來完成。通過這種方式,平時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為將來畢業論文的選題、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