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梅山島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315832)
本文以一家注冊在某國家保稅港區的大型國有物流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為研究對象,該公司業務范圍涉及自營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代理、通關代理、倉儲、運輸服務等,結合目前物流業的相關稅收政策和會計政策,研究和探討物流企業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稅收籌劃。
(一)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籌劃。目前“營改增”試點期間,應稅服務的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為小規模納稅人。作為一般納稅人可采用抵扣制計算繳納增值稅,而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的征收率。由于在認定為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時企業仍存在一定的自主選擇空間,物流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稅負情況,經過下列簡單測算做出合理選擇。
設X為增值率,S為不含稅銷售額,P為不含稅購進額,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率為T(考慮到物流企業可能涉及多種增值稅應稅稅率,這里應根據不同業務比重采用加權平均后的稅率),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稅率為3%。則一般納稅人增值率為:X=(S-P)/S;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為:(S-P)×T=S×X×T;小規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為:S×3%;令兩種納稅人納稅額相等,即 S×X×T=S×3%,可得“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X=3%/T。當企業實際增值率低于“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時,一般納稅人稅負低于小規模納稅人,企業若成為一般納稅人可以節稅;反之,成為小規模納稅人可以節稅。
(二)混業經營的稅收籌劃。A公司以自營進口貿易、國際貿易代理業務為主,同時兼營通關代理、倉儲、裝卸、運輸等業務。“營改增”后,涉及的增值稅應稅項目實際包括以下三類:稅率為17%的一般貨物銷售(自營進口業務)、稅率為11%的“交通運輸服務”(運輸業務)、稅率為6%的物流輔助服務(進口代理、通關代理、倉儲、裝卸業務等)。根據2013年5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3]37號)中對于混業經營的增值稅納稅人規定:“兼有不同稅率和征收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從高適用稅率”。因此,兼營不同稅率業務的物流企業應當積極規范會計核算,加強內部控制,以防止“從高適用稅率”的風險。
首先,物流企業應全面厘清和梳理適應增值稅要求的業務流程和業務屬性,避免混業經營帶來經營上的混亂。其次,應完善符合增值稅要求的內控制度,健全財務核算,規范會計處理,統一科目設置及核算原則,根據增值稅核算的要求,分別核算各個業務,同時制定增值稅稅務工作管理流程和相應的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等。最后,應加強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必要時做好相應的備案和解釋工作。
(一)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財稅優惠政策。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目前無論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均執行相同的基本稅率25%,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稅收的公平性。但物流企業仍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經營模式、不同的注冊地點,享受國家和地方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比如,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物流企業如果要享受該條政策需滿足以下條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 000萬元。另外對于物流企業來講,由于全國各地招商引資和鼓勵物流企業發展的力度不同,各地的財稅優惠政策包括企業所得稅政策存在一定的地方差異性。形式上一般都是將企業所得稅的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返還給企業,但扶持力度可能有所不同,物流企業在選擇注冊地時應予以綜合考慮。A公司注冊在某國家保稅港區,對企業所得稅的扶持力度相對較大,A公司爭取到了“五免五減半”(地方財政留成部分)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二)選擇合理的會計政策。物流企業在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政策時,一般可選擇采用加速折舊法或平均年限法,如何選擇要考慮對企業所得稅的實際影響。一般情況下,在不考慮減免稅的情況下,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與平均年限法在固定資產存在的納稅期間的應納稅額總額是相同的。但是在加速折舊法下,可以在固定資產使用初期多計折舊,加大企業初期成本而減少利潤,從而減輕企業前期所得稅負擔,將企業繳納所得稅的時間推遲,因而企業可以提前取得部分現金凈收入,促進資產的更新改造。企業推遲繳納的部分所得稅,可以視同政府提供的無息貸款,這對企業是有利的。但是,如果企業在前幾年可以享受減免稅待遇,加速折舊法就不見得是最好的折舊方法。因為加速折舊法使得企業利潤集中在后幾年,使企業后幾年的利潤與前幾年形成明顯的差距,從而導致后幾年必然要承擔較高的稅負而使企業納稅額增加,稅負加重。A公司享受“五免五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這種情況下,宜采用平均年限法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
(三)采用融資租賃方式。融資租賃又稱設備租賃或現代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風險和報酬的租賃。資產的所有權最終可以轉移,也可以不轉移。融資租賃不僅作為企業融資工具的一種創新,同時有利于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籌劃。因為對于承租方而言,融資租賃不僅可以按照自有固定資產全額計提折舊,而且可以通過租金的平穩支付減少企業利潤、取得融資節稅的效果,進而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因此現代物流企業在考慮購置大型機器設備時,越來越多的考慮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進行納稅籌劃。當然“營改增”后,物流企業采購固定資產取得增值稅進項稅發票可以用來抵扣增值稅,因此企業在決策時,還應綜合考慮企業的整體稅負情況。
物流企業往往擁有自己的倉庫,倉儲業務通常是物流企業的主要業務之一。涉及的稅種主要有增值稅(自營)、營業稅(出租)、房產稅。由于房產稅的計稅原則分為按房產余值計量和按租金收入計量兩種方式,即從事倉儲業務交納房產稅時,其計稅依據為房產余值,稅率為1.2%;將自有倉庫出租的房產稅計稅依據為租金收入,稅率為12%。物流企業在考慮從事倉儲業務時就應充分考慮房產稅成本的影響,做好相應籌劃。A公司有一倉庫原值1 000萬元,扣除比例為30%,采取不同經營方式應納增值稅、營業稅、房產稅及公司利潤(不考慮其他成本項)如下:
方案一:為P公司提供倉儲業務,獲得收入160萬元,應納增值稅=160×6%=9.6 (萬元), 應納房產稅=1 000×(1-30%)×1.2%=8.4(萬元),支出合計=9.6+8.4=18(萬元),公司利潤=160-18=142(萬元)。
方案二:出租給Q公司,年租金150萬元,則應納營業稅=150×5%=7.5(萬元),應納房產稅=150×12%=18(萬元),支出合計=7.5+18=25.5(萬元),公司利潤=150-25.5=124.5(萬元)。
比較上述兩種方案可見,房產稅支出是影響納稅成本和最終利潤的主要因素。在不考慮其他稅負及其他成本的情況下,單就房產稅來講,假設租賃收入為X,房產原值為Y,令 X×12%=Y×70%×1.2%,可得 X/Y=7%,也就是說在房產稅扣除率為30%的前提下,若倉庫出租收入X與房產原值Y的比率大于7%,則采用出租方式的房產稅成本較高;低于7%,則采用提供倉儲業務方式的房產稅成本較高。
若物流企業具有自營或代理國際貿易業務,則關稅籌劃也是企業稅收籌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充分利用保稅制度。為了創造完善的投資經營環境,我國在許多地區設立了保稅區,保稅區是在海關監控管理下進行存放和加工保稅貨物的特定區域。注冊在保稅區的物流企業,一般都能享受相應的保稅政策。A公司注冊在某國家保稅港區,港區內復運出口的進口貨物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物流企業利用保稅制度進行稅收籌劃,首先應積極在保稅區內注冊公司,并開展相應的加工整理、運輸、倉儲、商品展出和轉口貿易等業務,以獲取豁免進出口關稅的好處。其次,企業通常可以將進口貨物向海關申請為保稅貨物,待該批貨物向保稅區外銷售之時再補交進口關稅,從而達到延遲繳稅的目的,相當于企業從海關獲得了一筆一定時間的無息貸款。
(二)合理控制完稅價格。在稅率確定的情況下,完稅價格的高低決定了關稅的輕重。完稅價格的確定是關稅彈性較大的一環,在同一稅率下,如果完稅價格高,以價計征的稅負重,如果低,則稅負輕。在審定成交價格下,如何縮小進出口貨物申報價格而又能為海關審定認可為 “正常成交價格”是關稅籌劃的關鍵所在。海關審定成交價格,一般以進口商申報的進口貨物成交價格 (含貨物運抵中國境內起卸前的包裝費、運費、保險費和其他費用)為基礎進行調整,包括買方在成交價格之外另行向賣方支付的傭金。因此,利用控制完稅價格進行稅收籌劃,就要選擇同類產品中成交價格比較低的,運輸、雜項費用相對小的貨物進口或出口。但企業在此項稅收籌劃時,要注意不能片面地理解為申報價格越低越好,從而造成被海關認定為偷稅情況的發生。
不同物流企業的經營范圍和業務復雜程度不同,現代物流企業(如A公司)比較注重整體供應鏈的開發建設,業務過程往往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關稅等多個稅種。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應充分把握全局觀,即稅收籌劃不僅要針對某個稅種,更應關注企業的總體稅負,以及對企業總體經營成本、利潤和企業整體戰略實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