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14年9月15日報道,英國教育部建議所有公立小學和中學延長學生每日在校時間,增加更多的教學時間,并開展人格培養的活動,防止來自工人階級白人家庭的孩子落后于同齡人。數據顯示,英國貧困白人學生在去年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中表現較差,只有33.3%的學生獲得A,而在英國的外來移民學生中,中國貧困學生獲得A的有75%,印度有61.5%,孟加拉國有59.2%。
英國教育部官員在報告中提出,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將受益最多,這是因為延長在校時間可使學生在可支持性的安靜環境下完成作業,而不是在混亂的家庭環境中學習。延長在校時間意味著學校有更多時間輔導學生,為學生提供有目的的人格培養活動以樹立學生自信心。報告稱,教育部不會強制學校延長在校時間,但是會在網站上展示出成功的實踐案例,顯示延長在校時間的益處。
據悉,一些學校在校時間已由原來的7~8小時延長至12小時,包括從早7點至晚7點開展課程與課外活動。英國一家由政府支持的教育基金會表示,小幅度延長學生在校時間(3~4個小時以下)會獲得比較大的收益,過則不及。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任麗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