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
摘 要: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媒介形態和傳播環境日新月異,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新媒體傳播景觀的快速變化收到廣泛關注,新媒體的發展取決于人們觀念的改變和認識的覺醒,新媒體獨特的傳播特點給傳統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挑戰。為應對新媒體語境下的各種挑戰,傳統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模式應更加注重新聞意識和敏感性的培養,來通過多種形式的競賽和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來塑造多才多藝的全能型主持人才。
關鍵詞:新媒體 傳播學 播音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209-01
1 何謂新媒體
作為新生事物,新媒體一直處在發展變化中,而各界人士也尚未對其做出明確清晰的定義。大體上說,新媒體是依托網絡和信息通信技術進步而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媒體類型,諸如:手機媒體、博客、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將文字、視頻、圖片等融合于一體,從而具有很強的視聽性。
2 新媒體的傳播學新特點
2.1 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多種信息傳播渠道,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傳統媒體逐漸突破自身在傳播方式方面的限制,并將各類傳播手段運用到信息傳播上,從而將傳統的單向傳播轉變為受眾可以自主選擇收聽、收看時間和地點的傳播模式。這一轉變為受眾提供了更多選擇余地,從而使他們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并使信息傳播更加靈活和開放。
2.2 超細分化的受眾
在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呈現出小眾化和分眾化的特征。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用戶的不斷增加、媒體的不斷變革都使得受眾的細分化成為可能。受眾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選擇收看、收聽的節目,尤其是新媒體技術使得每個用戶都能擁有制作節目的能力,從而使節目形態更加豐富和多元化。
3 新媒體環境對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
3.1 角色轉變要求
在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的角色不僅是轉述者和溝通者,而且逐漸成為內容生產者。除了自身所在的廣播電視媒體,播音主持人大多都有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平臺,而鑒于播音主持人自身所具有的社會影響力,這些信息傳播平臺往往受到很高的關注,而這也使播音主持人不能在這些信息傳播平臺任意表達個人思想。他們所表達的意見必然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甚至會大于他們在從事本職工作時所帶來的影響,有時公眾還會將這一影響與其本職工作相聯系,繼而會影響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傳播。由此可見,在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新媒體下的工作環境也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文化素質。
3.2 綜合能力要求
在新媒體語境下,各類媒體日漸融合并互相影響。雖然新媒體的發展無法取代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卻促使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逐漸發生變化。舉例來說,由于新媒體具有快速傳播信息、互動性強和全面信息覆蓋等特點,傳統媒體需要打破固有的單向傳播模式,電視媒體與互聯網和手機的結合就是這一轉變的力爭。通過與新媒體結合,一方面電視節目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再傳播;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引入可以加強節目與受眾間的互動程度,吸引受眾參與到節目中。一些節目甚至在微博平臺上開設訪談版塊,從而實現與受眾的線上互動。這種轉變也要求播音主持人不僅需要具備在傳統媒體工作時的業務能力,同時也需要擁有全媒體觀念,學習和運用在多媒體融合背景下作用所需要的技術和能力。
3.3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求
在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不再局限于原來的職能劃分,而是需要更多地接觸節目制作的多個環節,只有這樣播音主持人才能實現與節目更好地融合。而介入節目制作中則需要播音主持人勇于創新,在節目中融合富有新意的內容。
4 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創新培養思路
4.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播音主持教學應充分利用專業小課的特點,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通過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創設針對學生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話題討論,并在此過程中融合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的教育。還可以通過設計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小課內容,以體現出播音主持教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并借此提高學生的應用操作能力。通過仿真和模擬廣播電視主持的創作全過程,使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節目的播音主持特點及創作手法,從而達到延伸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的目的。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課本內容,開放的信息渠道既能提高學生檢索和遴選咨詢的能力,也可以提供學生喜愛的教學課件,從而使教學更加鮮活并具有實效性。
4.2 專業課程教學及實踐應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
首先,播音主持人的思維與語言能力需要加強。新媒體語境下,信息渠道不斷增多,網絡語言持續泛濫,主持人不僅要在紛繁的信息中提取精悍,還要避免因受網絡語言的影響而導致節目不夠嚴肅。網絡語言有其適用的虛擬網絡環境,而播音主持人面對的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因此需要對網絡用語進行甄別使用。其次,播音主持人應具備操控硬件設施的能力。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將更多融入到節目制作過程中,因此,操控硬件設施成為必備能力之一。也只有能夠操控各類設施,才能承擔節目制作中的各個工種,真正成為全能型人才。
4.3 注重培養運用多媒體平臺傳播信息的能力
多種類型媒體的融合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合作需要傳統的播音主持人才掌握運用多媒體平臺的能力,既要精于使用傳統媒體平臺進行信息傳播,也要善于運用多媒體平臺。因此,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應更加注重培養運用多媒體平臺的能力。
4.4 重視運用新媒體與受眾進行溝通
手機、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增強了受眾與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間的互動,也為廣播電視節目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播音主持人可以通過新媒體擴大信息傳播的范圍和深度,同時,節目與受眾間的互動也豐富了節目內容,擴大了節目在受眾中的影響。新媒體對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滲透要求播音主持人重視新媒體的運用,也要求播音主持教學加強對新媒體運用的重視。
4.5 利用新媒體塑造主持人個性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同時,創新成為節目成功的重要途徑。然而,傳播途徑的增多既使信息獲取成為易事,同時也使抄襲現象泛濫。各節目間相互模仿致使創新缺乏,播音主持人也缺少鮮明個性。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通過利用新媒體展現個人的特色,這不僅能夠吸引觀眾,而且能夠使節目和主持人本身更具權威性。
5 結語
3G技術推動新媒體向數字化、小眾化和細分化方向發展,面對新媒體的傳播特性,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必須創新培養模式,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要求,培養能夠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新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創新傳播方式,滿足受眾需求,真正使受眾獲益。
參考文獻
[1] 趙娜.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研究[J].新聞知識PKU,2013(9):70-71.
[2] 劉想如.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專業的應對思考[J].電影評介,2010(12):83-84.
[3] 徐瑞陽.淺談播音主持人的培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2):137.
[4] 張瀟瀟,譚天.論我國節目主持人培養模式改革[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6):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