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娟
摘 要:本文針對現行新課標、中考、教學課堂的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結合初中語文教學使用的教材和教學實踐,得出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策略,以幫助中考語文備考,實現效率課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果說語文是學生的人生之樹,那么古詩文就是這棵樹的深深的根。學生在學習中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領略作品含蓄的意境,從而會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針對完成課程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事項,本文對初中古詩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性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 古詩文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137-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是語文課程的總體目標之一[1]。語文課程作為母語教育,擔負著培養具有中國民族文化之根的現代公民的責任。但因為古詩文距今時間較遠,文辭含蓄內斂,給許多學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加之教師應試觀念嚴重,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使得古詩文鑒賞教學出現了教者無趣、學者無味的現象,嚴重影響著古詩文鑒賞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完成課程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初中古詩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1 新課標對策
1.1 銜接課標
首先,新課標中提到“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語文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尤其是古代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所以語文老師在課下要多學習、多充電,彌補自己在語文專業基礎知識方面的不足,增加自己文言知識儲備量,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養和審美品味,更新教育觀念。
其次,新課標中提到“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促進者與激勵者,不是一個純粹的講課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在古詩文課堂教學中師生角色定位要準確。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作為主體,課堂上教師不能再滿堂灌,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而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參與,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且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的不同學習方法。
再次,新課標中提到“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边@就要求教師在古詩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語及相關知識,還要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詩文內蘊含的思想觀念及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促進自身的精神成長。
最后,新課標中還提到“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前面已分析過古詩文距離我們現在的生活比較遠,內容相對比較難懂,也缺乏運用的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在古詩文教學活動中,要結合不同內容的詩文,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超越目標
課堂教學不能僅限新課標規定的詩文篇目。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痹诮虒W中,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2 教學對策
古詩文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而古詩文教學有利于學生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在具體的古詩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的文言課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2.1 重視預習
在初中伊始,教師一定要手把手教會學生預習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自讀課文,通過查字典、翻資料、利用課下注釋掃清課文中的生字詞障礙,能結合課下注釋和手中的資料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對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進行標注。這樣做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體會到預習的樂趣,從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動機,同時也緊緊扣住了新課標對古詩文教學的要求——能借助注釋、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大體理解淺易的古詩文內容。
2.2 重視誦讀
誦讀是古人學習最常用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習古詩文最有效的方法。著名的語文教師錢夢龍在談到古詩詞教學時曾這樣說:“不妨讓學生適當學一點吟詠之法,所謂‘三分詩,七分吟,許多意境深邃的詩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領略其韻味”。在新課改這股大潮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也不能忽視這個法寶。而且中學課本中入選的古詩詞大都是精品,這些作品大都兼有語言凝練、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意境優美等特征,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在反復誦讀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作品中培養語感、陶冶情操、提升素養。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播放優秀的朗讀素材,給學生提供范本,使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去讀。同時教師自己也要積極參與朗讀,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當然教師還要結合具體文章進行朗讀指導。例如在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一文時,文章以四字短句為主,間雜五字短句,而且每一句還有韻腳,讀起來具有節奏美。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指導學生劃分節奏及在誦讀中感知語氣語調的輕重緩急。如在山、仙、水、靈、苔痕、草色后將語調拉得略長一些,而文章的主旨句:惟吾德馨中的德馨要重讀。
2.3 重視背景資料介紹
古代詞教學強調知人論世,何謂“知人論世”?這句話是由《孟子·萬章下》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演化出的,意思是要想了解作者其文其人,就必須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和經歷,但是在解讀文章時也不能盲目地緊扣背景分析,而是要根據具體作品分析背景知識和作品的文學價值有無必要聯系,有沒有介紹的必要性。比如:在學習《記承天寺夜游》這篇課文時難點就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閑人”的理解。這就要介紹寫作背景,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作者蘇軾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閑人不能理解成無所事事的人,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因為他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孤獨寂寞,他本身并不愿做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夜半賞月的閑人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慰罷了。如果學生不知道蘇軾的經歷,就不會明白他內心的苦悶,也就不理解為何作者半夜去賞月的行為。文章背景資料有利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融進作者營造的情感世界,達到“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2.4 重視理解鑒賞
古詩教學不僅要關注詩詞的文字層面,還要關注文學層面和文化層面。教師在進行文言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古詩詞基礎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方式進行評析,對文章的藝術手法進行賞析,對文章修辭手法進行分析。著名的語文教師黃厚江曾說過:“文言文教什么呢?顧名思義,一個是“言”,一個就是“文”。文言文教學能不能體現出它應有的內涵,體現它本身的教學規律,就是看你如何處理好“言”與“文”這一對矛盾。文言文要教得基本到位,“言”和“文”一定要融合在一起”。[2]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教法是串講,即“教師對課文進行逐字逐句地講析,再將它們的意思串聯起來講述,做到字字落實,句句落實”[3]。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把學生應掌握的“言”的東西落到實處,但很容易把文言文課變成純粹的古漢語課,忽略了文本的意蘊,這違背了新課標中的“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基本特點”這一理念。文言文教學要把文言文當作文章來學習,而不是把它當成是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語法知識的組合。在文言文課堂上不僅要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音韻之美、內涵之魅。
文言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以新課程標準為綱,綜合所教學生的總體特點和個別差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黃厚江.黃厚江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95-98.
[3] 默耕.經典教學方法薈萃[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