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1月13日文章,原題: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的大利好 不超車、不急停,也不高速行駛——這是開車謹慎的商人李佳峰(音)最近幾天的做法,這樣他就能在今早之前不必加油。
42歲的李先生知道,中國政府今天將公布最新汽油價。民眾廣泛預期,隨著原油價格暴跌,油價也會出現去年7月以來連續第12次下調。他估計,近幾個月油價從每升8元降到近6元,他已節省了2000元油費。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影響已滲透到中國各行各業。周一,中國民航當局下調燃油附加費。昆明和武漢等城市的出租車公司,則降低或免除了燃油附加費。
今年,中國經濟將進一步減速,可能低至不到7%的增長率。這種情況下,油價下跌對中國整體經濟也是一項意外利好。美銀美林的經濟學家估計,油價下降10個百分點,將提高中國國內生產總值0.15個百分點。
市場研究機構SCI的大宗商品分析師高健(音)說,油價暴跌將減少中國的進口成本,省下的錢可轉而用于社會支出和基礎設施等領域。能源專家霍利·莫羅表示,油價暴跌也有助于中國轉變國內燃油定價機制。
但分析人士也警告稱,油價下跌可能給中國產油企業帶來壓力,增加通貨緊縮風險以及破壞治污的努力。它還可能削弱發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動力,打擊處理環境問題的努力。
當然,面對油價暴跌,中國已采取措施趨利避害。比如,去年11月,中國提高石油產品的消費稅,以幫助減排和促進綠色經濟。▲
(作者許建明,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