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霞+余金
〔摘要〕視唱練耳,作為各大音樂類院校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對于視唱練耳這門課的教與學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單一的以鋼琴為工具的傳統視唱練耳教學在這個更新換代迅猛的年代顯得較為傳統化、模式化、局限化,而實際音樂作品本著從音樂的角度出發,從各個方面凸顯了它在視唱練耳教與學中更深入、更全面、更有力的影響,其重要性也隨之彰顯開來。
〔關鍵詞〕視唱練耳實際音樂作品聽覺訓練
視唱練耳中的聽覺訓練主要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辨識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音響音頻等音像產業日益壯大,各大高校課堂教學硬件的不斷提高與完善,實際音樂作品運用多媒體教學這一手段,會更好地將音樂傳送至學生的聽覺感官細胞,所以與單一的以鋼琴為工具的教學課堂相比,以多媒體為工具的實際音樂作品的視唱練耳課堂會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筆者將對此闡述運用多媒體為工具使用實際音樂作品用于視唱練耳聽覺訓練的可行性、實用性和必要性。
一、實際音樂作品在聽覺訓練中的意義
很多人總是把視唱練耳稱之為“音樂的工具”,認為視唱練耳就只是學習音樂的輔助品,是打開學習音樂大門的鑰匙,視唱和聽覺訓練都當作是學習音樂的一項技能,其實不然。“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的一部分”,作為必修基礎課,視唱練耳也是學習音樂必備的一項技能。生活中聽和唱隨處可得,人們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媒介通道發出和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視唱練耳作為音樂院校中一門必不可缺的課程,它的作用也絕不僅僅是培養一項音樂技能如此簡單,在平時的聽覺訓練中包括的單音、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等音樂要素,會直接體現在實際音樂作品中,刺激人的聽覺,從而得到音樂帶來的美妙感受。
傳統的鋼琴教學在現在的聽覺訓練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很多,課堂教學有些模式化,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老師讓學生過分追求找尋音高音準的位置,節奏旋律的重拍落點十分明顯等等各種問題,這樣一來,師生雙方都丟失了學習這門課程最重要的東西———音樂的情感。實際音樂作品本著從音樂的角度出發,完整清晰地將作品表現給聽眾,那么,在視唱練耳的聽覺訓練中其意義如下:
1.音色更為豐富化。傳統教學中,似乎學生已經產生在聽覺訓練開始時直接條件反射出鋼琴音色的情況,對于不同的音樂作品,腦袋里反應出來的也都是由鋼琴演奏出的音色。而用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聽覺訓練,學生的聽覺中樞細胞會受各種器樂音色的影響,產生興奮情緒,通過各種器樂音色表現出音樂作品的音樂情感,這樣豐富的音色感能使得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各種不同的音色特點。
2.旋律、節奏更為立體化。傳統教學中鋼琴的單一音色會使得旋律和節奏在聽覺上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甚至為了突出特有的旋律與節奏而把這兩者要表現出的音樂情感給削弱了,顯得生硬而木訥。而大多數實際音樂作品中,特別是一些國際上知名的優秀樂團與音樂演奏家所演繹的音樂作品,配合融洽音色和諧,使得旋律與節奏不會過于突出,整體感較強,聲音的縱向聽覺一下就表現出來了。
3.聲部更為整體化。傳統教學中鋼琴演奏出的各個聲部通過一致的音色交織在一起,有時難以分辨出各聲部的旋律線條走向。而實際音樂作品中,每個聲部都是由不同的樂器或樂器組演奏出來,或者是由人聲合唱團中女高、女中、男高、男低聲部的交織,在聽覺上比鋼琴彈奏出的單一音色顯得更為立體與豐富。
4.速度變化更為明顯化。聽覺訓練中使用的聽寫材料一般都是節選于整部作品的某一部分,前后的音樂關系若通過鋼琴的彈奏似乎不容易表現出來,用鋼琴來演奏這樣一段旋律顯得有些無前因后果,且速度相對固定統一。而若截取自實際音樂作品中,速度則會隨著音樂的起伏、指揮的風格等因素,速度上就沒有了鋼琴那般中規中矩,更為自由。
5.織體更為多樣化。傳統教學中鋼琴織體的形式屈指可數,因為是本著方便演奏的前提。而實際音樂作品中,例如各個樂器聲部演奏的旋律線條、伴奏音型等都有著許多種類的交替,所以在聽覺上,對于不同織體也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6.音響素材更為多元化。在以往傳統教學中,都是以鋼琴作為教學工具彈奏聽寫材料予以學生進行聽覺訓練,可是與此同時能進行聽覺訓練的素材便受到了限制,如獨奏華彩片段、某件樂器solo部分等等,這在鋼琴為工具的教學中是不容易實現的,但在以多媒體為工具的聽覺訓練課程中便可以輕松實現,教師課前將實際音樂作品中類似這樣在鋼琴上不容易演奏的片段做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大大擴大了學生平時聽覺訓練的練習素材。
二、實際音樂作品運用于聽覺訓練中的取材
“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與學生參加工作實踐之間往往缺少一個中間環節,即缺少對于課堂以外的其他器樂和聲樂的聽辨訓練”。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實際音樂作品可運用多媒體方便快捷地在課堂上進行教學互動,在固定的課堂時間內,大大提升了時間和教學內容的利用率。傳統鋼琴教學都是采用模唱與聽記的形式,從而進行分析,綜合為聽、唱、讀、寫四個過程,對音高音位、調式調性、節奏節拍、和聲曲式等進行全方位的技能訓練。實際音樂作品中,有很多片段都是作曲家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為了表現出樂器的某一特性而創作出的,從視唱練耳的角度出發,像這樣類型的音樂片段作為聽覺訓練材料便有了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多媒體教學中從這些方面,根據不同專業學生,注重選取適合于聽覺訓練的實際音樂作品片段或段落,重要及具體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取材用以教學。
1.音色方面。音色是實際音樂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西洋管弦樂、中國民族器樂與人聲演唱都有著不同的音色,但并不是所有的實際音樂作品都能拿來當作聽寫訓練的材料,如何在作品中選取合適的片段來進行聽寫訓練呢?
A.器樂獨奏。應注意選擇音色較為明顯突出的器樂片段,若用來進行筆頭聽寫,那么也需要考慮聽寫片段的長度和難易程度,如一些自由發揮的華彩片段,就不適合用于聽寫了。不同樂器的獨奏旋律,可以豐富學生對于樂器音色的感知。
B.器樂重奏。重奏音樂一般為同一器樂組的樂器組合進行演奏,音色較為和諧,不會過分突兀,所以應注意選擇一些聲部之間對比較為鮮明,旋律較為流動或者聲部對位較為明顯的音樂片段,而盡量不要選擇選擇一些和聲同步進行(類似于四部和聲)的旋律片段,這樣聽寫起來較為困難,也無太大意義。通過器樂的重奏片段,可以豐富學生對同一樂器組不同樂器的音色感知。
C.人聲獨唱或合唱。人聲類型的音樂,獨唱類型和器樂獨奏需注意的地方有些類似,盡量選擇一些利于記譜,適合于聽寫的片段;而合唱方面,選擇則稍顯寬泛。人聲類型的音樂可以豐富學生對于女聲、男聲或混聲合唱的音色感知。
D.民族樂器。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有著中國特有的味道,調式調性也以民族調式調性為主,聽辨調性時要多注意。民族音樂多為橫向型的復調音樂,選擇時也應注意考慮讓學生大腦里需要多聲部的思維,在聽主要旋律時要顧及對位旋律,豐富學生對于中國或者世界民族樂器的音色感知。
E.管弦樂。管弦樂隊表演的交響樂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在不同的編制下多重的音響色彩,如多個聲部重疊、復合音色等等。若用這類音樂作為聽覺訓練的材料,可培養學生聽覺上的整體音響感。
2.節奏方面。在實際音樂作品中,節奏的體現往往不如傳統教材中將各類節奏型進行組合,由于音色的轉換,節奏的體現不再是由教師口讀或是采用鋼琴某一音進行彈奏,而是通過各種器樂或人聲得以體現。在實際音樂作品中,有時也會根據作品或是指揮的風格將整體節奏節拍演繹得較為自由化,所以在實際音樂作品中,是將音高音位與節奏節拍結合起來,綜合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傳統教學中的節奏方面,學生習慣根據預備拍的節奏律動推出鋼琴彈奏出或教師口頭念讀的節奏片段,這樣略顯枯燥與模式化,若用實際音樂作品進行節奏訓練,學生也許會體會到不一樣的新鮮感。選擇材料片段時,可特意選取一些節奏感較為立體與突出的片段給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3.旋律方面。傳統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于鋼琴十二平均律的固定音高音位感,對于調式調性的分辨并不會太困難,而實際音樂作品里由不同音色不同類型的器樂(如管弦樂、民族樂器)演奏或是人聲演唱,例如弦樂器是純律樂器,聽覺上略顯陌生,使得學生在音高音位感的聽辨上難度變大。各類樂器都有著不一樣的音域范圍,在特定的音域范圍里演奏出的音樂和用鋼琴演奏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運用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聽辨訓練,學生們在聽覺訓練中對于不同的音色產生的旋律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4.和聲方面。實際音樂作品在和聲的體現上應是比傳統鋼琴教學顯得更為立體化了,和聲上帶來的聽覺感受更切身實際地縱向化與整體化,特別是聽到整部樂隊齊奏時帶來的和聲聽覺感受,和鋼琴上一雙手彈奏的和聲聽覺相比則是截然不同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這一點,可以選擇一些管弦交響樂強有力的樂隊片段,讓學生在聽覺上有“被和聲震撼到”的感覺。但選擇時應還注意,有些片段雖然有“強有力”的和聲感,但是和聲變化得并不多,如不停地主到屬的重復,這樣的片段就不適合用來當作針對和聲方面的聽辨材料了。
5.綜合方面。綜合起來,運用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課堂教學,實用性和趣味性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應是更優,要結合各大學習要點進行材料選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對于教師來說,自身了解掌握的曲目量也是衡量用實際音樂作品教學優劣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從這么多曲目中來選擇合適的音樂片段進行教學,也需要下一定的功夫。而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堂上跟著多媒體用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聽覺訓練,是與以往在課堂上聽鋼琴彈奏音樂片段進行聽覺練習不一樣的,是充滿新鮮感的。在此基礎上,若進行練習的都是耳熟能詳能背能唱且音高也已經熟記于心的片段,那么聽寫起來就并無太大的難度,也就沒有太大的練習意義了。所以在材料選擇上,盡量選擇讓學生感覺新鮮而又不太熟悉的片段,這樣不但利于提升學生曲目量,也能提高學生聽寫難度上的技能。
綜上所述,聽覺訓練是視唱練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傳統教學單一的鋼琴教學稍顯呆板枯燥,將實際音樂作品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聽覺方面提升更多的能力技能,同樣能擴大學生自身的學習知識和曲目量,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將多媒體運用到課堂會越來越廣泛,實際音樂作品運用到課堂教學也會隨之應用越來越廣,其優異性和實用性也會更好的展現出來。(責任編輯:劉小紅)
注釋:
①2011年5月12日武漢音樂學院劉永平教授在“李紅梅教授八十華誕暨視唱練耳學科建設座談會”講話中指出。
②《多媒體練耳教程:音樂作品音響聽覺訓練》前言,姜秦豐編著,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ISBN 978-7-224-08036-0。
參考文獻:
[1]鄒瀟歡.實際音樂作品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音樂時空,2011年07期
[2]姜秦豐編著.多媒體練耳教程:音樂作品音響聽覺訓練.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ISBN 978-7-224-08036-0
[3]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4]王光耀.中外多聲部音樂聽寫與聽覺分析曲例薈萃.陜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