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
〔摘要〕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沉淀深厚,影響深遠的晉商文化在其長久的歷史發展中造就了深邃富麗的建筑空間藝術。本文對晉商宅院室內空間藝術進行分析,發掘其所具有的藝術和技術的內涵,用發展創新的眼光看待傳統居住文化,以便對當代設計提供寶貴的經驗。
〔關鍵詞〕晉商宅院空間藝術晉商文化
晉商宅院是近代山西社會的一個縮影,從這些院落的規模與彰顯封建等級制度的建筑空間中,可以窺看晉商當年的繁榮。晉商文化在民居空間中的體現,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晉商的雄風與氣魄。盛極一時的晉商們,通過建筑表述了語言文字無法表達的藝術文化內涵。現存的晉商宅院,大部分是清中葉以來建造的。其建筑空間布局有顯著特征:規模宏大,院院相套,布局嚴謹,以組團形式出現;采用四合院的形制。院落大多為一進到多進,也常帶偏院。每個庭院主要有正房、東西廂房、倒座、垂花門、大門、影壁等組成。外院與內院常用垂花門隔開,早在宋代,司馬溫公《居家雜儀》已載“婦人無故不窺中門、男仆非有大故不入中門及女仆無故不出中門”。前院外人可到,內院非請勿進。外院主要用于會客、門房、客房或堆放雜物;內院主要是院主人生活起居之用。
一、晉商宅院室內空間的類型
傳統建筑室內空間性質的異同,取決于使用人群、功能的不同,使建筑室內空間的類型呈現多樣化。在晉商宅院建筑中,根據建筑空間的使用功能和性質不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1)廳堂
自古以來,廳堂在中國人的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中以及禮儀等活動中均占有重要的位置。作為傳統住宅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禮儀性的空間,人們以能居高堂者為榮耀,在家庭結構中占據著精神和行為的主導和中心地位。從使用功能上看,可分為正規儀禮性廳堂、起居式廳堂和娛樂性廳堂。晉商宅院以起居式廳堂為主。分為商用和家用兩類。是全家人起居生活、會客中心。其空間布局嚴格依照中軸線對稱布置。
以靈石王家大院凝瑞居廳堂為例。由于受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其內部空間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型布置。在大廳中迎面居中懸掛書有“詩禮傳家”四個大字的藍底金字匾額。下面設置一大型的背景圖式座屏。前面布置一大核桃木翹頭案和八仙桌,案上擺設有小座屏,東瓶西鏡。翹案左右擺放一對大花瓶。八仙桌左右放有一對太師椅和燈架。在廳堂中心區兩邊,沿中軸線兩旁順序布置兩椅一幾。主客、尊卑、上下等秩序等級一目了然。是整個空間的視覺中心。廳堂的東西兩墻,放置有博古架。充分體現了晉商傳統民宅室內設計在空間形態方面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
(2)臥房
臥房空間作為休息睡眠的場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晉商民居的臥室一般布置在北屋明間的兩側,東西耳房或者東西廂房。由于地區和氣候的差異,山西絕大部分是以火炕作為臥室的主體,炕占得面積比較大。有的臥室比較大,就用落地罩或者炕罩進行分隔。通常火炕上還配套布置一些諸如炕桌、炕柜、炕幾、炕櫥等家具。炕櫥、炕柜一般放在沿炕的墻壁。除火炕等家具外,還常設有榻、衣架、燈架、盆架、鏡臺、櫥柜等家具。
(3)廚房
民以食為天,廚房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晉商宅院中,廚房大多處于軸線外的偏隅之處。如靈石王家大院敦厚宅的廚房就設在跨院的北向,廚房院分三進,南向兩進是仆人用餐的地方,北院是主人的。首層是灶房,二層是主人的餐室。它的位置恰好是主仆活動的界限。在用餐的場所也體現了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禮制思想。
(4)書房
書房在家宅體系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大部分晉商宅院的主人也很重視讀書。如榆次常家莊園貴和堂的偏院正樓,常家為了能讓晚輩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常家不惜花費巨資營造書房,采購書籍。以豐富的藏書為基,通過借助書籍傳遞戶主的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樹起了晉商各族延綿至今的文化大旗。書房內布置陳設相對自由一些,除了書籍,還有有琴桌、硯匣、筆格、筆床、筆屏、圖書匣、燭臺書燈等,少了一些莊重,多了一些雅致。書房室內家具種類多樣化,有桌案、椅墩、博古架、床榻等,大多質優工良。
(5)祠堂
祠堂,又稱家廟。是中國傳統的敬祖思想的主要表現形式。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祠堂也常常是商議家族內部重要事務的場所,其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崇拜祖先和宣揚孝道的思想,維護和發展宗族權威。祠堂也可以作為家族的社交場所;在大多數的晉商宅院中基本上都建造有家祠。榆次車輞村常家莊園的常氏北祠堂就是其典型代表。
二、晉商宅院室內空間的藝術特征
室內空間是與人聯系最緊密的空間環境,是人們為了一定目的而用相應的物質材料和藝術、技術手段從自然空間中圍合而成,人在內部活動,身臨其境,周圍存在一切與人息息相關。單一空間是建筑最基本的構成單位,其形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人的精神感受。晉商宅院的建筑單體平面盡管簡單,但室內空間仍體現出豐富多樣性。
首先,內部空間體量大小與功能匹配適當。一般情況下,內部空間的尺度與空間的使用功能基本相一致。如宅院中的廳堂、正房就比東西廂房和耳房的空間體量和尺寸要大;宅主人的住房比仆人的住房尺度大。廳堂主要是主人平常會客、商談的場所,其型制有三開間、五開間,等級比較高,廳內裝修豪華考究,青磚墁地,雕梁畫棟。廳堂正立面大都設有檐柱,充分體現出主人在宅院中的地位。檐口下的木雕、彩繪絢麗多姿,并將空間組織的一致性貫穿始終。廂房是主要的臥室空間,內院兩廂主要是子女居住,外院兩廂多為下人居住。空間尺度相對于廳堂就小些。通過空間體量的匹配,充分體現出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倫理觀。
其次,室內空間虛實相生。晉商宅院室內空間將虛實關系表現的淋漓盡致。從空間構成的角度來說,虛與實的構成呈現著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關系。如宅院的正房,中間是廳堂,兩邊是臥房,構成一明兩暗的對比關系。從圍合程度和虛實方面講,開敞的明間則是虛空間,兩邊被隔扇等圍合的臥房為實空間;從空間圍合的立面要素來看,又可分為虛和實兩部分,墻體為實,門窗為虛,立面要素的虛實關系形成了明顯的對比,作為分隔構件的隔扇、罩、博古架等,介于兩者之間,以半虛半實的特性,在虛實體的對比中形成一種調和、過渡的作用。
再次,分隔手法多樣化。晉商宅院建筑以木構架結構為主,一般的墻體不具有承重作用,由于各種生活功能的需求,必然會創造和組織出多樣化的空間分隔形式。由于空間功能的不同,常常利用各種形式的造型手法,構成似隔非隔的空間關系,力求在有限的空間中,實現空間的多樣化。并由此衍生出各類虛擬空間、通透空間和心理空間的生成機制。空間分隔手段多種多樣,有墻體、窗體、隔扇、屏風、帷帳、罩、架等。例如罩在晉商民居室內空間中,應用比較廣泛,形式多樣。安裝于正房、廂房、書房等進深方向或面寬方向的柱子之間,集分隔空間、美化空間、滲透空間于一體。形成隔而不斷、似隔非隔的空間感;具有透空的木雕式樣的花罩,以通體虛敞性呈現于室內空間中,對于被分隔的兩個空間產生了朦朧感和流動感,并在罩旁設置帷帳或紗簾等,不僅加強了隔而不斷的空間感和流通性,而且強化了空間的藝術文化氛圍。
結語
晉商宅院室內空間藝術是中國傳統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蘊,是晉商文化與中國建筑文化相結合的精華,值得我們去認真探索和研究。本文嘗試著從室內空間藝術特色的方向分析其所具有的藝術與技術的內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居住文化,尋找其內在的一些優秀品質,以期對當代設計有一定的借鑒。(責任編輯:劉小紅)
參考文獻:
[1]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2]朱廣宇.中國傳統建筑室內裝飾藝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顏紀臣.山西傳統民居.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