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靜+何燦群
〔摘要〕手機用戶日益增多,手機充電也成為一個問題,尤其是出差或旅行途中,手機沒電的確很不方便,所以自助手機充電站應運而生,但是這款自助服務設備在提供便利時,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手機自助充電站界面設計用戶中心設計
數據顯示我國手機使用人數已突破11億,這表明手機的應用日益廣泛,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就是充電問題,自助手機充電站應運而生,不僅方便出行的人,也能創造收益。[1]但它帶來便利時,其界面設計不合理也給用戶造成困擾,希望通過自助手機充電站的界面設計研究為其設計和改良提供理論指導。
一、自助手機充電站的簡介
自助手機充電站就是給手機等數碼產品充電,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落地式,高1800mm~2200mm,常放在大廳等場所,充電接口多,還有廣告等附加功能;另一種是臺式,體量小,可放在桌上或懸于墻上。數據線充電需用戶根據手機型號找到匹配接口,而萬能充對手機型號無限制。
二、自助手機充電站的界面設計研究
了解充電站界面要先了解其人機系統模型。“系統”指相互作用、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所以充電站的人機系統就是由人、充電站和環境組成的整體。在系統中充電站通過顯示設備作用于人,而人則通過眼睛等感官接受信息反饋并處理,最后通過控制器操作設備,實現人機交互。
1、手機自助充電站界面設計的要求。用戶不是專業設計師,不能也沒必要完全了解設備的內部結構和運行原理,他們要做的是根據產品界面進行選擇判斷,通過控制器進行操作來達到目的。[2]
顯示界面用來表達產品性能參數等信息。在充電站中,視覺顯示有投幣數量顯示等(圖1),提供充電時間等量化信息;其次是聽覺顯示,人對突發的聲音很敏感,所以聽覺顯示器常比視覺顯示器優越;最后是觸覺顯示,即利用皮膚受到觸壓后產生感覺向人傳遞信息。
控制界面指操控裝置,如手動控制器有旋鈕、搖柄、按鈕等。在充電站的控制界面中,常用按壓式操縱器,即投幣后確認充電的按鈕(圖1)。確認充電按鈕對應充電接口,數量較多,需進行編碼設計,讓用戶進行匹配,避免誤操作。
確定顯控界面后,最關鍵的是顯控協調設計,即設備狀態顯示和用戶操作之間的關系須與用戶期望一致。如充電站的界面設計要注意確認充電按鈕和投幣數量顯示之間的協調,給予正確的反饋,減低用戶焦慮感。
2、手機自助充電站的研究現狀及其問題。2001年上半年,自助手機充電站首次出現就引起消費者和投資者極大的興趣,發展速度很快,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3]盡管充電站使用步驟簡單,用戶依然會出錯,所以其界面設計研究很有必要。文獻檢索顯示這方面研究不多,且多針對充電站的必要性和經濟性,沒有從用戶使用體驗角度出發的界面設計研究。
經過文獻搜集、用戶調研及親身體驗,充電站的問題歸結為以下幾點:
①智能機時代來臨,但充電站的直沖數據線卻沒有更新,與用戶手機不匹配。②界面顯示和操作按鈕的設計不合理,投幣口在右側,難發現,限制擺放位置。③確認充電按鈕設置不合理,手機常接第一排數據線,用戶卻按第二排按鈕。④無退幣口,缺乏容錯性;投幣無響應,投幣數指示不清,用戶很難注意。[4]⑤無寄存設施,用戶要在充電站前等候,會感到不耐煩。⑥手機置放架設計不合理,三星等較大手機無法放置,需要用戶用手拿著充電。⑦收費方式單一,只能投幣才能使用,降低了便捷性。⑧手機充電接口長時間暴露在外,容易損壞,后期維護不完善;⑨產品外觀過于單一,不能與所處的環境相協調,感覺很突兀;⑩現代多媒體廣告的應用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三、手機自助充電站的界面設計原則
1、自助服務中的用戶心理分析。常見的自助服務終端有ATM、TVM等,服務不同用戶,服務時間短,操作簡單,因此發展迅速,并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自助服務的使用從信息傳遞開始,通過人機交互和信息反饋來獲得有效信息并進行判斷和完成操作,如要提高使用效率,須簡化步驟,但這會減少信息量,加上沒有工作人員指引,用戶操作會有一定困難,所以想設計好的服務界面,必須對用戶心理進行分析。
首先要提的是自我責備的心理,[5]即當錯誤發生時,人會感到內疚,不是試圖隱瞞錯誤就是責怪自己,不利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其次是使用自助設備的猶豫和恐懼,還未使用便有距離感,擔心被人嘲笑;另一種比較典型的心理是操作失誤后的無助、焦慮甚至憤怒[6],自助服務出錯不能立刻得到幫助,用戶會感到擔心焦慮甚至憤怒,這也是自助設備常損壞的原因。
2、界面設計原則。基于手機充電站現存的問題及用戶心理分析,界面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⑴、用戶中心設計,關注用戶體驗。技術發展使產品更新迅速,企業競爭也很激烈,所以在“用戶即上帝”的時代,改善用戶體驗成為企業競爭的新手段,因此企業組織各類資源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案滿足用戶需求并提供獨特的產品體驗。為了保證用戶滿意度,界面設計師就要讓用戶參與設計,了解用戶需求,確保產品設計適合目標用戶,增強產品的可用性。[7]
⑵、一致性原則,即界面的信息傳遞、布局等都有高度一致性,最好能與用戶習慣保持一致,[8]這有助于用戶熟悉界面和預測系統狀態,如界面中確定“人工服務”按鈕在頁面右下角,那么整個系統就要保持這樣的一致性。手機充電站的充電時間顯示就存在一致性問題,當用戶投一元硬幣并確認充電時,顯示“600”(單位為秒);但投兩元硬幣并確認充電后,顯示“020”(單位為分),因為沒有單位標識,用戶容易將“020”誤解“2000秒”。
⑶、反饋性原則,即用戶操作無論對錯都應作出反饋,顯示操作的結果。[6]反饋形式很多,聲音、文本、圖像等均可。如ATM有語音提醒用戶取卡,避免用戶遺忘銀行卡。有時設計師過分追求用戶體驗而消除反饋,反而給用戶帶來困擾。如設計師故意消除換氣機的聲音,并將其隱藏在浴室頂部,但沒了換氣扇的“呼呼”聲,換氣機工作狀態不可見,用戶會疑惑機器是否工作。
⑷、給用戶多種選擇。因為個人使用習慣不同,每個地區也有其地域特色,所以自助服務設備應該給用戶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如自助售票系統中,從最初的投幣式,到接受紙幣,乃至刷卡購票,付款方式多樣化讓自助購票更加順利。再說回手機充電站的界面設計,充電接口多樣化也并不困難。
⑸、簡便性和容錯性原則,即操作流程要盡量簡化,減少操作難度,避免用戶誤操作;但即便用戶操作失誤,系統也能通過返回等方式重新開始,不會引起太嚴重的后果。[8]如自助售票系統會讓用戶反復確認購票信息,即便出后發現問題,仍可通過改簽和退票來糾正,減少用戶損失。
總之,在調研和使用的過程中,不難發現自助手機充電站因為具有方便、快捷、體積小等優點,受到商家的親睞,被廣泛應用到商場等場所,也給出差、旅行等活動頻繁的用戶帶來極大便利。總之,自助手機充電站在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解決公眾不時之需等方面有巨大作用,發展空間極大。雖然其界面設計仍存在問題,但在未來的設計研究和改進中必定可以改進完善,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皮龍劍.在公共場所配備手機充電站[J].北京觀察,2012年03期
[2]張翱旻.人機界面設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6
[3]鄭惠國.街頭手機充電站[J].現代營銷,2001
[4]毛曉剛.自助手機充電機成了吞幣機[J].北京日報,2006.7 .31
[5]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6]王珊珊.自助服務系統的人機界面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學院碩士論文,2010
[7]M.L. Wong, C.W. Khong, H. Thwaites,Applied UX and UCD Design Process in Interface Design[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51 ( 2012 )
[8]任倩慧.銀行ATM界面設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