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陽
〔摘要〕加強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是增強高職核心競爭力的需要;“高”、“職”等高職教育特質、不同類型高職的辦學理念和歷史文化資源、地域文化等是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邏輯起點;把握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建設路徑和著力點是其培育思路;本文從總體思路、培育路徑等方面闡述了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高職特色校園文化演藝文化
在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契機,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提升內涵、體現辦學特色,增強核心競爭力,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邏輯起點:影響高職校園文化特色內涵的因素
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內涵,就是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特色內涵,就是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本質屬性。高職校園文化特色內涵,就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所表現的獨特的本質屬性。影響高職校園文化特色內涵的因素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等高職教育特質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高”、“職”等教育特質是影響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因素。高職教育的特質主要是由其本身的“高”與“職”等特殊因素決定的,“高”是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較而言的,培養的是高素質人才?!奥殹笔桥c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較而言的,培養的是技術型、應用型的職業人才。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職業性、行業性、實踐性等特點是題中應有之義。
2、不同類型高職的辦學理念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不同類型高職的辦學理念是影響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因素。高職教育有各種不同類型,如農業類、醫藥類、財政類、公安類、藝術類等,不同類型的高職應有自身不同的辦學理念,以突顯自身的辦學特色
3、歷史文化資源、地域文化等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歷史文化資源、地理位置是影響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歷史文化名人留下的思想資源和文化資源可以作為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的重要來源。以地域文化為內容的校園文化對當地大學生的教育熏陶作用是其他教學素材所不能替代的,如“湖湘文化”是可以成為湖南省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特色的。
二、培育思路:系統把握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系統工程,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主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1)先進性與多元性統一原則。為堅持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堅持先進性原則。堅持先進性原則就是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指導。但文化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文化的多元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高校作為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校園文化自然也具有多元性,必須尊重和承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多元性,正確處理先進性與多元性的關系,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高校校園內的各種文化進行有效整合、凝聚和疏導,充分發揮各種文化的積極因素,支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改造消極落后的價值觀念,抵制和消除各種落后腐爛文化的負面影響。
(2)系統性與階段性統一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從長遠出發、整體設計,又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有步驟的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上一點一點建設,一點一點積累,通過長期努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3)共性與個性統一原則。共同的社會背景,共同的社會主流文化的影響,以及高校校園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使各高校校園文化有很多的共性,不僅表現它們都要遵循著高等教育和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還表現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但高職由于自己的辦學層次、辦學理念和辦學任務不同,必定有自己的個性。而不同類型的高職,又由于自身不同的學科專業和自身的不同實際,從而又有不同的特點。所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和大學的本質、辦學的普遍規律,又要立足于高職自身的實際,發揮優勢,凝練特色,彰顯個性,實現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
2、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1)在物質文化建設上,以獨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高職特色校園文化。高職特色校園文化最直觀的體現在其物質文化建設上,特色的物質文化又體現在其獨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上。高職的物質文化一般都打上了地域文化、企業文化的烙印,不同類型高職的物質文化,從校園建筑風格、輔助設施、logo設計、標牌標識等各種物化的東西,都應體現該類型高職的鮮明特色。
(2)在精神文化建設上,以鮮明的地域、行業、企業文化突顯高職特色校園文化。校企結合是目前我國高職普遍的辦學模式,不同類型高職的校園文化必定會受到地域與相關行業、企業文化的深刻影響。所以,不同類型高職的文化建設就應該與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的行業、企業文化相融合,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突出地域、行業、企業文化特點,打造高職校園精神文化的特色。
(3)在制度文化建設上,以鮮明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規制高職特色校園文化。高等學校的辦學定位是指高等學校明確為社會提供勞務的品種、數量和質量,并做出其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發展方向上的戰略選擇的過程。從定位的內容看,高校定位是高等學校確定自身辦學目標、辦學類型、辦學層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質量、服務面向等因素的全過程。辦學理念,是學校辦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觀念思想及其對價值追求的總和,是學校長期辦學過程中建構起來的總的辦學指導思想,包括辦學宗旨、辦學目標、辦學特色、治校理念等要素。從邏輯關系來看,高職的辦學定位決定了其辦學理念,辦學定位與辦學理念又決定了其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又決定了其學科專業設置以及培養模式、培養計劃、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師資隊伍和教學環境等內容。而這些內容是可以而且必須要靠制度確定下來的。所以,高職以鮮明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來規制特色鮮明的制度體系,是打造高職特色制度文化的途徑。endprint
(4)在行為文化建設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職業素質為核心創新高職特色校園文化。職業,就是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素質,就是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的具體素養和要求,包括職業要求與專業素養等。不同的職業既有不同的要求,也有共同的要求。高職在行為文化建設上,要在學校、各個系部的策劃下,組織學生開展既有共性職業要求的活動,又有不同專業特色的活動,既要創新活動內容和活動平臺與形式,又要逐步養成職業行為習慣。
3、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著力點
(1)提髙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社會轉型期是各種矛盾的多發期和尖銳期,它歸根結底會指向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因此,解決社會轉型給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各種問題,關鍵在于提高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
(2)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素質培養是高職教育的核心,也是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職業素質的內容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專業素質、能力素質、職業文化和職業心理等方面。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主要是要針對其內容構建職業素質的課程模塊與課程體系,打造職業素質培養載體,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分段進行。
(3)堅持以人為本,提髙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性。提髙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實效性的根本途徑是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堅持以人為本,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解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最終提高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實效性的根本。
三、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1、學院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
以藝術高職教育特質、學院辦學理念與育人特色為邏輯起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湖湘文化為根基、以西方文化為借鑒,以藝術為載體,打造學院特色演藝文化品牌。演藝文化就是以藝術為載體,以文化為支撐,文化以藝術為表現形式,藝術以文化為依托,達到文化與藝術完美融合的一種文化。
2、打造學院特色演藝文化的依據、可行性與合理性分析
(1)“圍繞舞臺,造就人才”、“文化與藝術相結合”已成為學院的辦學理念與育人特色。學院是湖南唯一一所藝術類高校,在60多年辦學過程中,根據藝術高職教育特質形成了“圍繞舞臺,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場”的辦學理念,探索了“課堂+舞臺”演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育人特色。所以,學院特色演藝文化事實上已經初步形成。但需要總結提煉,總體規劃,朝著打造特色演藝文化品牌而努力。
(2)打造學院特色演藝文化必須首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近年來學院打造了許多以紅色文化為代表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如歌劇《江姐》,話劇《永不凋謝的姊妹花》、《一門英烈》,微電影《當國旗升起》、《天堂瑤寨》等,這些作品為學院打造特色演藝文化開啟了正確的方向。
(3)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學院的藝術教育和演藝文化必須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支脈,學院地處湖南長沙,學院特色演藝文化中傳承湖湘文化更是題中之義,也是學院特色演藝文化品牌形成的最主要文化因子。非物質文化遺產湘劇、花鼓戲已經是學院的文化品牌,也正是湖湘文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充分體現。
(4)借鑒西方文化的精華。只有開放性的文化才會歷久彌新,學院演藝文化必須借鑒西方文化,實現東西結合,古典與現代的演繹,特色才會更鮮明,生命力才會更長久。
3、學院特色演藝文化的培育路徑與展望
(1)物質文化建設。第一,新校區楚漢風韻的中式建筑風格從根本上奠定了學院的物質文化特色。新校區建筑所體現的傳統文化與湖湘文化已撲面而來,學院的物質文化特色初步顯現。第二,新校區一切物質性的輔助設施要與楚漢風韻的中式建筑風格相協調。如樓宇、道路的命名,校園路牌、相關文字圖案等從形式到內容要體現傳統文化與湖湘文化。第三,建立相關文化研究陣地。如設立演藝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學生傳統文化協會、舉辦傳統文化實驗班等。這些陣地與學院的星河演出公司、實訓部等組合,申報演藝文化研究基地。
(2)制度文化建設。圍繞學院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和育人特色,以培養學生表演能力為目標,在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實訓演出等方面建立演藝文化相關制度,形成特色鮮明的演藝文化制度體系。
(3)以學院各種文化載體聚焦精神文化。在學院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價值觀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各種內化形態中體現精神文化。
(4)活動文化建設。提升現有活動文化品牌,挖掘創新的活動文化品牌。進一步創新文化課教學形式,探索文化課與演藝形式的有機結合。以演藝文化為支撐,創造出更多有深刻文化和思想內涵的優秀作品,擴大學院影響。
(責任編輯:蔣晗玉)
參考文獻:
[1]胡錦濤著.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人民出版社, 2012.11
[2]李術蕊.挖掘黃炎培職教思想的精髓構建特色校園文化體系———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3
[3]胡梅.張睿元素在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以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04
[4]葛錦晶.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究———以浙江省高職院校為例[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
[5]葉凡.《地方高校定位研究》[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50
[6]田伏虎.關于高等學校定位的若干思考[J],民辦教育研究,2006.05
[7]楊美和.高職院校職業素質培養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