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亞璐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成亞璐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今天讀周國平老師的《人與永恒》,讀到《孤獨》一文時,感觸頗深。或許每一個感受著思考的人 在與他“對話”時,腦海里總能引起聯想和共鳴。周老師講到“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無聊尋求的是消遣,寂寞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尋求的是理解?!蔽蚁?,或許庸人無聊,天才孤獨,而寂寞是人人都有的。
我有這樣一個習慣,走到哪里,都需要有兩個屬于自己的空間:現實的,精神的。我總是習慣將自己的小床圍上藍色的床簾,那樣我會覺得在集體的生活環境中,有與人相處的融洽,也有一個自我獨處的世界。一天里,人總會有開心或者難過,有喜歡分享的,有留給自己品味的。發自內心的高興時,我喜歡坐在簾子里滿意地笑笑。難過時,我便躲在簾子里去等待自己心靈的自我疏導。夜晚,在結束一天繁重的學習任務后,我習慣在床簾中總結學習經驗,讀些書,聽些音樂,記下當日的日記。小床簾便是我的現實空間;一個喜歡在自己世界里享受心靈獨得的人,總會有一個精神空間。我喜歡反思,喜歡記錄生活中的小感悟。反思是我的思想日記,感悟是我的感情日記。這兩者構成我的精神空間。我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有很多隨感,腦海中閃過一個思緒,生活中一點感想,實踐中一則心得,隨時記錄,這些所感所思,是我精神的慰藉物,日記本便是容納他們的最好儲藏所?;蛟S在別人看來,這一種思緒的泛濫,可對于我來說,理解與被理解并不重要,困惑與收獲屬于我自己。
我有這樣一段時光,在寧靜的鄉村里教書和學習。在與鄉村兒童相處的日子里,備課,上課,補課,重復著每一天。在課余時間里,我會躲在學校不大的圖書室,和孩子們交流讀書經驗,同時也逃離外界的壓力,惡狠狠地充實自己,獲得精神的自足。在結束每日的教學任務后, 我獨自坐在黑漆漆的教室里讀書,陪伴自己一個冬季的只有一盞不存電的小臺燈和舍友溫暖的關懷。因為是鄉村,夜晚狗的叫聲很清晰,在害怕中,我告訴自己為了提高專業水平,就得堅持學習。在每日的雞叫時,我又從被窩爬起,和比自己還勤快的學生一起背書。愜意的午后,沒有香奶咖的鼓勵,我則坐在教室里給幾個孩子讀一篇美文。美文,默讀和朗讀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這種自娛自樂的生活里,我反而平靜,簡單。
我有這樣一個歷程,每天第一個走出宿舍樓,登上自習室的最高層,在背書的過程中迎接每一天的朝陽。當朝陽灑在我的臉上,才是自己新的一天的開始。后來,聽來一個傳說,圈夠一千架飛機就能實現一個愿望。于是,在學習累的時候,看看天空,偶爾有飛機劃過,就圈起來。坐在自習室里,一學就是一整天。書,冷板凳,日復一日,一坐就是整整一年的時光。有時我也問自己,你害怕孤獨么,我不怕,我本來就是一個習慣獨處的人??晌遗碌氖窃谝粋€地方呆的久了,久到所有人都要離開了,你卻還在,變了又變的師院,換了一批又一批人的自習室,你會覺得自己像一個老妖精,被局限在某個空間,眼光也變得局限。可我還是告訴自己,就算只剩下自己獨自作戰, 也要穩住自己的心,等待收獲的那一天。
精神的空間,平靜的支教,堅韌的奮斗,見證這些的只有自己,我以為這就是孤獨。可是,我錯了。什么是孤獨呢,孤獨是一種自足,我在經歷這些日子時還有按耐不住的欲望,便不是孤獨;孤獨是悲劇性的,可我還有學生,朋友,便不是孤獨;孤獨是精神上的超越卓群,可我并不是強者,這便不是孤獨。然而,我也不是一個無聊,寂寞的人。我并不喜歡和別人混在一起,談天,打牌,看電視。然而,在自己失落時,我又想念朋友,會會朋友。在有了感想和反思時,我喜歡獨自品味,又喜歡找到一個能夠讀懂的人與我交流,可至今寥寥無幾。這樣看來,我要求自我的精神獨得,又需要被理解,可并不想破壞這種矛盾。我喜歡的不過是內心的一點寧靜,可是,我只能向往孤獨,卻做不到真正的孤獨。那么我的習慣和經歷又說明了什么呢,或許只是自我的一段獨處時光。
做到孤獨不容易,能享受孤獨的是強者。如果獨孤是可以學會的話,那該會是怎樣的一種強大呢?
I26
:A
:1671-864X(2015)10-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