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傳偉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老校區英語組,河南 商丘 476100)
關注學生情感 提高教學質量
余傳偉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老校區英語組,河南 商丘 476100)
情感與智力活動的關系密切。它可以促進學習,也可降低學習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合情感教育,充分開發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英語教學;教學質量

現代心理學表明:積極健康的情感能夠有效地增強人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精力充沛,意志力旺盛,思維敏捷,想象力活躍豐富,記憶力加強,學生智力潛能也會得到高效的發揮。中學生的情感,最大的特點是直覺性、易變性和不理智性。中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憑直覺上的好惡,而不是經過理性的分析。一旦他們覺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口味,就會變得興趣索然,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如何根據中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呢?
興趣的培養和發展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機,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反之,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而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不斷創造能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條件、環境和氛圍。
(一)明確學習目的,在運用中增強學習興趣 。
中學生年齡小、閱歷少,對學英語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們把英語課只是看作升學考試中要通過的一個考試科目,對于難記的單詞、語法和發音感到枯燥乏味。美國心理學家魯迪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只有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反之,學生若失去了學習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而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首先可利用各種教具、材料和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能用直觀教具的不用圖片,不能用直觀教具的可用圖片、投影、簡筆畫等,內容較多或較復雜的課可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無論是形象生動的直觀教具,還是音、行、色具備、具有動畫效果的課件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其次,在各種英語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就要創造條件,設計各種活動,使學生盡可能的使用英語,讓他們在活動中嘗到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如角色表演;開展一些情感對話;值日生每天用英語匯報情況;學習中多組織一些英語游戲、競賽;英語歌曲演唱、詩歌朗誦;采訪活動等。第三,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重灌輸、輕啟發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各種教學工具,恰如其分采用不同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如討論教學法、情景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等,使教學形象生動,寓教于樂,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從事學習、思考,并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松愉快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老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和學的關系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產生恐懼感,那么通常對他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甚至因人廢事,討厭這門課。反之,學生所喜歡的教師,只要一走進課堂,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要以自己真摯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不以權威、監督員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講英語。
(三)讓學生經常有成功的體驗。
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他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成功與否并無絕對標準,好的考試成績、正確的回答了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圓滿的完成了練習等,這些點滴微小的成績均可視為成功。這種成功引起的滿足和興奮可以產生繼續得到滿足的需要,一次成功的體驗又可推動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使學生增強自信心,逐步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同時也為英語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一)尊重熱愛學生。
學生一般都非常重視教師對他們的態度,因此教師要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躁,切忌使用使用訓斥、懲罰等違反心理規律和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心理學認為,“愛”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需要,而每一位學生如果經常感到教師對他的愛和對他個人的尊重,便會激發其健康的情感,也更容易使他變得生氣勃勃,從而產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也會更自信。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從學習到生活全面關心學生。首先,要協調好師生關系,走進學生,親近學生,是他們有安全感和親切感,從而減少焦慮,充分調動學生語言學習和習得的積極情感。其次,注意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差生的“雕像”作用,對差生不僅不能歧視,反而要加倍小心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他們提出合理的要求,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并讓這種成功成為眾所周知的事,以便鼓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在教師的經常鼓勵中逐步協調自己的情感,克服逆反心理,逐步增強學習語言的自信心和自制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
(二)運用激勵機制。
為什么小孩子學習本族語言學的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點是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每一個進步都會受到關注和鼓勵。這對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啟發,在教學中,教師可開發的激勵教育資源極為豐富。除引進競爭機制,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激勵外,教師可利用課文中的對話、故事、文中人物的精神和品質,激勵學生;教材內容所包含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審美性,能使學生獲得禮貌待人、團結互助、熱愛祖國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產生健康的情感,產生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的動機;還可以隨時利用課堂評語和作業批改評語激勵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最大的期望就是自己的表現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所以教師要毫不吝嗇的多實用些贊美詞。特別是對那些后進生,哪怕只有點滴的進步,教師也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在作業批改中,對好的、有進步的和較差的作業要分別給予不同的激勵性評語,給優生以肯定;給有進步的學生以鼓勵;給差生以期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減少消極情緒對學習的影響。
(三)避免英語測試對英語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
目前中學生英語測試普遍起著一種考核的作用,而考試結果又是一般不能對英語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測試后教師常常按分數高低將學生排隊,或是張榜公布或向全班宣讀,這樣,只有少數名列前茅的學生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大部分學生只得去品嘗失敗的味道,尤其是被排在后邊的學生大多不會因為公布成績而努力學習;相反,過多的消極情感體驗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有些人會自暴自棄。因此,考試成績不宜公開宣布,但可以宣布少數考得好的學生名單,為那些考得不好的學生保密;同時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不足,鼓勵并幫助他們迎頭趕上。測試后教師應對學生的橫向比較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的成績還要作縱向比較,也就是多讓學生同自己以前的考試成績相比。這樣學生會看到自己的進步,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做好知識傳授的同時,應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把英語教學和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開發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的過程。
G424.1
:A
:1671-864X(2015)10-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