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何為和諧?看看這兩個漢字便有了答案。禾,即關懷自然,關注生態,讓人與環境協調發展;口、言應當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順應民意,彼此和睦共處,世界大同,體現人文情懷;比,更應競爭有序,在公平的競爭與合作中謀求發展和進步。由此而得出,一個和諧的社會也必和于自然,順于民意,諧于發展。
請以“暢想和諧”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近幾年來,“和諧”一詞在報刊、電視上頻頻出現,成了關注度極高的一個詞,“構建和諧社會”也成了社會的熱點。因而,我們最容易從“和諧社會的內涵”“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等角度來組織材料,謀篇布局,但這樣的選材行文,角度顯得大而空。我們的生活圈子比較小,思維深度及認識高度還遠遠不夠,如按上述角度來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必定空洞無物。因此,針對本文題,我們必須學會化大為小,變抽象為具象,從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切入,從具體的事物入手去構思,去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言之有物,具體而生動。我們可以從身邊常見的不和諧的小事入手,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去暢想和諧的生活環境。
現場作文一
陽光般的和諧生活
劉靜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透過那薄薄的晨霧,將陽光灑向大地,灑滿人間。在鋪滿陽光的街道上,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行人也三三兩兩地在綠化帶旁晨練,有的則向工作單位走去。
我們遠遠地便可以看到賣早點的地方。這些早點攤子前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買早點的人形形色色,有夾著公文包的、有穿著警服的、有頭發蓬亂的、有拄著拐杖的、有背著書包的……但沒有一個人插隊。長長的隊伍顯得十分安靜,沒有吵鬧,沒有擁擠,沒有推搡。大家都在規規矩矩地排隊等候,都學會了禮讓,不再像以前一樣嘈雜擁擠。在這種情況下,賣早點的時間也縮短了,只見那攤前的隊伍越來越短。
公交車站牌下,大家從四面八方涌來,都在焦急地等待,然而大家卻不吵鬧,不抱怨。當熟悉的車子映入眼簾時,大家不約而同地伸直了脖子。當車子停穩后,老人和孩童先上車,然后是婦女,男士們都很有禮貌地跟在女士們的后面。人們自覺地遵守著道德準則。
公交車內,雖然擁擠但秩序井然,所有的老人和兒童都有座位,在走道上站著的都是青壯年。整個車廂非常安靜,沒有喧鬧聲,沒有嘈雜聲,大家或者看書或者看報,安靜祥和。
和諧如春風細雨般浸潤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帶我們走向文明之路。我們昂首闊步,在文明的道路上履行著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無言的開始,更是無聲的進程。
細微的舉動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行。而所有人細微的舉動卻反映出整個社會良好的風氣。生活在和諧美好的環境中,人的心情都是舒暢的。清晨醒來,鳥語盈耳,推開窗子,花香撲面;走在路上,那迎面而來的一張張笑臉就像和煦的陽光;遇到困難,那陌生人的熱情幫助猶如嚴冬時節的炭火,讓人倍感溫暖。
當和諧之風吹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時,幸福便會如約而至,它如同清晨的陽光一樣灑向大地,灑滿人間,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教師點評
本文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緊扣話題,為我們展現了和諧社會的良好風氣。作者切入的角度很小,選取了“早點攤位”“公交車站牌下”“公交車內”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來表現自己理想中的和諧社會。但作者并沒有一味地選取小場景來表現和諧,而是在典型場面的基礎上,深入開掘,告訴人們和諧社會的美之所在:它不是某個榜樣的力量,而是所有人細微的舉動。文章語言流暢,結構嚴謹,稱得上是一篇佳作。
現場作文二
和諧,雨后的彩虹
張朝杰
沐浴在和煦的春風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享受著溫暖的陽光,自由自在地成長,這是我們21世紀的中國人所共同擁有的。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文明的腳步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了速度。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和諧將會遍及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會驅散天空密布的陰云,會帶來無限的光明和溫暖,會散發出幽幽的清香,會讓污染遠離這美好的世界,遠離這和諧融洽的社會。走在陽光里,我深信和諧的社會就在前方,不遠的前方。
和諧社會,給人的感覺是溫馨的。窗外,鳥雀在枝頭蹦蹦跳跳地打鬧著,唧唧喳喳地唱著歌。遠處,孩子們在開心地玩耍,行人有說有笑,滿臉幸福,快樂地向前走著。這是天地間最永恒的幸福,如溫暖的陽光般灑滿人間。
和諧會使陰沉的天空變得晴朗起來。喜歡和諧的人常常會使不和諧的環境變得和諧起來。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是卻帶著同樣的和諧味道。聚在一起的人們使這種和諧的味道更濃,更持久,而且傳播得更遠。
和諧,不僅僅體現在人與人的關系上,還包括人與自然。藍天白云,青山綠水,花兒競相開放,小鳥自由飛翔……人類的生存環境生機盎然,鳥語花香,溪水潺潺,楊柳依依……自然界的美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人類心靈的美滲透到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自然是美的,人的心靈也是美的!唯有和諧,才能使萬事萬物美得動人,美得明澈,美得清麗!
和諧社會是多么美好啊!為了讓我們將來的生活更美好,為了讓人們不再看到戰火中彌漫的硝煙,為了讓人們不再看到地震后蒼涼的廢墟,為了讓人們不再看到污染后天空的暗淡,我們都應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雖然我們只是全世界六十億人中小小的成員,但滴水穿石,溪流成海。只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相信我們的世界將很快迎來美好的明天,我們也會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感到無比的幸福。
教師點評
本文的題目,初看似乎有些不妥。“雨后的彩虹”與“和諧”關系不大,但讀完全篇后,便會明白文章的題目很有創意,構思精巧。常言道:“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作者正是把和諧社會的構建與全體公民的“經歷風雨”拼搏努力結合在一起。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美好的暢想,運用行云流水般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和諧的魅力,為我們構想了和諧的生活。作者的眼光長遠,并沒有讓想象停留在一個國家,而是推向整個世界,同時在人際關系和諧的基礎上又想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最后落腳點放到了實處,發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呼吁。
現場作文三
愛,使人間和諧完美
鮑月肖
愛是博大的,它能容納百川,它能穿透堅固的巨石;愛是細膩的,猶如一杯香氣四溢的茶,越是細細品味,就越能品出它的香味。
我們的生活需要愛。每個人都應該去愛,因為愛是無私的給予。愛,能營造出美麗的境界,能演繹出動人的歌聲。愛是古老而優秀的品質,可以讓人閃耀出天使一樣的光芒,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自己。只要每個人都去愛,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美好。
愛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雖然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它卻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的身邊,給我們訴說著一個個動聽的故事。
曾經,有一個美麗的女子,抱著琵琶,別長安,出潼關,無怨無悔地走向大漠。她站在明月初升的祁連山上許下誓言:愿保漢朝和匈奴永久友好。為了使大漢王朝平安,為了使大漢王朝和諧發展,為了大漢和匈奴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她甘愿做大漠中一只獨飛的大雁,用自己去維護和平,用愛換取和平。
歷史上有著太多這樣偉大的愛:“懷石投江”的屈原,“心系天下”的陸游,“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然而,和諧社會不是一兩個人的愛就能實現的。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愛鑄一道美麗的彩虹,帶給人們溫馨與快樂。愛就像蠟燭,雖然比不上巍峨的燈塔,但是照樣能散發出光彩奪目的光芒,無私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愛就像冬日的爐火,在寒風凜冽中送去暖意。
愛是奉獻,只有給予,不求回報。若每個人都這樣想,那么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隔閡,整個社會將更加和諧。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愛奉獻出來,即使自己不能成為太陽,也可以做一顆流星,劃出生命美麗的軌跡,留下瞬間的光芒,為世界增添一點點光亮和溫暖。
叢飛,這個曾經“感動中國”的人物,這個“用舞臺構筑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的歌手,這個把自己的青春和財富無私地投入到援助貧困生的事業中去的志愿者,這個曾經幫助過178名貧困生的人。在病危時,雖然他資助過的人沒有一個去看望他,但他卻坦然地說:“不要責備他們,我已不再需要治療了。”這是何等的大愛。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活出了自己的風采,賦予了愛更深層的含義。
愛是一顆啟明星,在生命的地平線上升起,給人們帶來希望;愛是一縷陽光,穿透濃濃的大霧,融化人們心中的寒冰;愛是我們心中那潔白無瑕、自由歡快的天使,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橋,讓我們的整個世界散發著和諧的芳香。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將構建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
教師點評
本文段落結構清晰,表達簡潔貼切。本文通過描寫“遠嫁匈奴”的王昭君,“懷石投江”的屈原,“心系天下”的陸游,“用舞臺構筑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的叢飛……賦予了愛更深層次的含義。本文排比手法的運用,使文章富有氣勢,細節上較好地體現愛與和諧這一中心,結尾總結性的句子更具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