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紅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系,北京 100016)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策略研究
于桂紅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系,北京 100016)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消費大國,而且中國生鮮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促進了我國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迅速發展以及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的不斷改善,使得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規模快速增長,且出現了網絡化、標準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態勢。
農產品;冷鏈物流;流通網絡
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和需求增速加快,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市場的規模近幾年的增速在20%左右,消費者對健康農產品的需要量增長迅速,冷鏈物流在食品行業的平均年增長率在8%以上,估計到2018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但是行業發展空間和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為20%左右,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達到90%以上。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主要特點一是系統建設投資大,系統工程龐大,而且比普通的常溫物流系統要求更高、更復雜;二是因為易腐食品的時效性,要求系統的各環節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三是要安裝溫控設備并使用低溫倉庫及冷藏車,還有先進的信息系統支持,才能確保生鮮果蔬等在流通各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條件下,所以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成本要比普通物流系統成本偏高;四是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快遞業的新的業務增長點,物流企業紛紛試圖在冷鏈物流“藍海”里尋找商機,所以冷鏈也是快遞業未來的一個新的發展分支。
我國是人口大國,是農產品消費大國,我國蔬菜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8%左右,水果和肉類產量占29%左右,水產品及禽蛋產量約占37%左右。近年來中國生鮮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農產品冷鏈物流比例逐步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規模快速增長。我國農場品物流的現狀主要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差距。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成本高,在流通過程中損耗也高,低溫儲藏存才能保持天然生鮮農產品原有的色澤、風味、營養和新鮮程度。國際常規標準食品物流成本不超過總成本的50%.由于我國冷藏運輸效率低、食品流通過程高損耗,所以食品物流成本約高出國際標準20%。
2.設備陳舊。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升,居民對生鮮冷凍食品的市場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但我國冷鏈系統設備陳舊,已經不適應快速發展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市場需求,我國當前人均冷庫容量僅為發達國家的1/10左右,冷藏運輸的比例也比發達國家低很多。
3.再加工產業落后。
農產品冷藏后再加工產業比較落后,農產品中的大部分以原始形態賣出,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采摘或捕獲后必須應盡快進行低溫包裝貯藏和加工,才能保證產品的新鮮程度。我國農產品采摘后的包裝技術也落后,低溫加工能力也落后。
4.冷鏈市場競爭激烈。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的潛力巨大,我國冷鏈市場規模超萬億,對國內外眾多的投資者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同時投資者的不斷加入也使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
5.冷鏈物流專業人才較匱乏。
因為我國物流行業起步較晚,物流體系還不太完善,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缺乏足夠的重視,冷鏈行業更是確實專業人才。
6.對冷鏈物流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以及標準不健全。
雖然國家對冷鏈行業給予了高度重視,但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尚需時日,相關部門對農產品物流的疏通及監控環節缺乏制度依據,冷鏈行業技術指標(包括設施、設備、溫度控制和操作規范)也不統一和完善,特別是信息不對稱及信息資源難以有效傳達,導致了農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而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因此要加快法律法規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鏈物流行業標準。
1.有規劃的投資布局冷鏈系統。
目前我國專業的物流企業硬件設施多停留在傳統水平,對于投資成本高的冷鏈設施設備望塵莫及,所以政府應該針對加大冷鏈行業加強硬件設施設備的投資建設,建立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冷藏庫、冷藏集裝箱等。還應該積極發展小批量、多品種的冷藏機組,滿足市場對多品種、小批量貨源運送的需要,同時積極發展機械冷板車冷藏車和冷藏集裝箱。近些年,多種交通方式組合銜接成為普遍的趨勢,全國性的流通網絡進一步凸顯了鐵路和航空的重要性。原先長距離大跨度的更多依賴于陸路運輸,但是從經濟發展,包括技術手段的跟上,很多生鮮農產品時效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高品質、附加值比較高的農產品,所以對運輸設施要有統一的規劃。政府可以采取租賃的運營模式,這樣能避免物流企業的高成本,能夠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
2.渠道創新。
發展并規范傳統的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流通渠道,更要注重新型的流通方式的創建。比如農超對接的方式,保持了很高的增長態勢。新型的流通方式的規模雖然在短期內不會趕超批發市場,但它等促進市場競爭,提高物流的效率,在先進的物流技術應用方面也會起到導入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提升農產品的物流效率和流通效率。
3.流通組織創新。
由于冷鏈基礎設施投資大,企業單獨投資建設完整的流通設施比較困難,所以要使農產品冷鏈物流得到長久發展,就應該聯合各方面的力量,發揮資本運作的核心功能,整合資源,加快功能性結點平臺建設,比如信息平臺、供應鏈平臺、金融平臺等多功能的平臺建設。政府的支持和行業組織的協調,成立一個由客戶、運營商和投資者組成的聯盟等,逐漸形成了資源配置的中心,形成高效率的流通組織。另外還可以發貨物流協會的作用,冷鏈物流的行業協會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起著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在完善行業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協會一是代表企業的利益充分聽取企業的建議,另一方面可以積極宣傳政府的交通方針、政策和法規,對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業經營提出意見和建議,協會能從不同角度起到溝通情況、協調關系、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等作用,從而幫助規范冷鏈物流市場。
4.縮減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和速度。
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的方式相對單一,大宗的生鮮農產品物流一般都會經過生產者、產地市場、運銷批發商、銷地批發商、零售商到消費者,在渠道流通的時間相對較長,即使是在低溫下流通,也很難保證產品的新鮮度。要保證生鮮農產品從生產者手中快速及時地進入消費環節,必要對現有的流通渠道進行改造,盡量減少流通環節及作業環節,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以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
5.培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
在農產品的流通過程中,第三方物流企業起著重要的作業。隨著冷鏈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促進了冷鏈物流的發展,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這幾年呈現了明顯的快速增長,以低溫冷藏和冷凍運輸、倉儲企業為主的第三方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得到了快速發。現在我國有冷藏企業超過2萬家,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其中,國有企業主要以大中型的冷庫業務為主。另外,打造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推動其向以綜合物流代理為主的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轉變,鼓勵大型零售企業開展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提供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
6.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冷鏈市場的需求驅動是冷鏈物流發展的驅動力,我國冷鏈物流產業開始進入了一個社會化的狀態中,相應的冷鏈物流產業園、產業項目也在逐漸增加。而驅動冷鏈物流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是電商配送的快速發展。食品冷鏈市場供給的渠道主要有超市、餐飲以及批發市場。但隨著電子商務高速發展,電商的商業模式創新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電商配送到戶的需求快速增加,在整個農產品流通體系當中,比重也有明顯的上升。政府應該加強政策的落實和監管,通過各種融資方式加快平臺建設,并進行專業化分工,基地只負責產品生產環節,電商只管發展用戶和服務用戶,物流外包給專業生鮮物流企業,這樣同時解決了標準化、產品安全性、冷鏈物流等三大難題。
從近今年農產品的物流狀況看,冷鏈物流的設施設備有了較快的發展,政府及社會對冷鏈系統的也比較重視,成為了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體系建設的重點。預計到2018年,我國將實現肉類冷藏運輸率達到33%、水產品冷藏運輸率達到27%左右、速凍米面食品流通要求100%、果蔬冷藏運輸率達到20%左右計算,全國總體冷凍物流運輸的需求量將達到1.32億噸。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消費者對生鮮冷藏冷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冷鏈物流行業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雖然現在的我們的冷鏈物流系統在設備、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存在滯后于市場的現象,有關的法律法規也跟不上市場的要求,但也有了較大的進步,通過加大設備資金投入,發展創新技術,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培養專業冷鏈物流人才,政策服務緊跟其后,相信我國的冷鏈物流體系會逐漸健康壯大,并且逐步完善走上更健康的發展軌道。

F304.3
:A
:1671-864X(2015)10-0121-02
于桂紅,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系,教授;學歷:研究生畢業;職稱:教授;專業方向:管理類(企業管理、物流、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