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元

“顯然,沒有人能夠恐嚇、遏制、孤立俄羅斯,過去從未有過,將來也不會有。”2014年12月20日在慶祝安全機構工作人員日晚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將這句話送給俄安全人員,同時也甩給了西方。
然而,普京的強硬態度卻無法改變俄羅斯日益深陷泥沼的事實。受西方制裁及油價大跌等因素影響,盧布深陷貶值危機。據估計,俄羅斯政府2014年為保衛盧布已經斥資超過800億美元,而俄羅斯央行也已經5次加息。
僅僅在2014年12月,俄羅斯央行為制止盧布重挫,就已經合計加息750個基點,并以80多億美元外儲干預匯市。不過,俄羅斯政府的努力并未扭轉盧布持續走弱的格局,2014以來,盧布幣值已跌去約50%。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政府不斷加碼制裁俄羅斯,大有一舉擊潰俄羅斯經濟之意。美國國會已經通過《烏克蘭自由支持法案》,對俄羅斯武器公司和高科技石油項目的投資者實施新的制裁措施。
雖然有分析認為俄羅斯擁有高達四千余億的美元外匯儲備以應付當前的困難局面,但也有分析指出這些儲備中一半以上流動性并不好,再加上資本流出(俄羅斯經濟部預計2014年將有1250億美元資本凈流出,2015年預計流出990億美元),石油價格依然低迷以及國際金融大鱷一擁而上的做空炒作,俄羅斯擁有的這點本錢可能支撐不了多久。
德國《世界報》2014年12月16日稱,盧布已現“大崩潰”,這是“普京面臨政治生涯最大挑戰”,“讓人想到199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俄羅斯極有可能尋求外部支援,而中國將是目前形勢下最有可能伸出援手的“白武士”。
一時間,關于中國該不該在此局面之下對俄羅斯伸出援手迅速在中國媒體空間引發爭論。
2014年12月16日,《環球時報》發表文章《中國不希望俄羅斯倒下,這誰都知道》。文章指出,“中俄戰略合作早已不是意識形態的作品,而是兩國國家利益互動的杰作。一個不向美國和西方示弱的俄羅斯對中國國家利益提供了重要策應,中俄相互需求,是一組彼此背靠背的戰略關系。”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中俄是共同對抗美國和西方的戰略關系,唇亡齒寒,一旦俄羅斯倒下了,中國就是美國下一個收拾的目標。
英國《金融時報》則認為應當綜合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利益交換等多種因素分析中國是否應當出手援助俄羅斯,其援引安邦(ANBOUND)研究團隊研究結論認為,在俄羅斯處于危急時刻的現在,中國應當考慮以某種方式施以援手,以防止俄羅斯徹底崩潰,維護中國的發展利益。但中國也需要把握時機和力度,避免付出代價過高,畢竟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還是來自于內部。同時,中國在出手幫助俄羅斯之時,也可以提出一定的條件,比如可以要求俄羅斯放寬外資對俄戰略性部門投資的法律要求,以求獲得更大利益。
在全世界范圍內,中國是否會在此關鍵時刻對俄羅斯施以援手也成為西方各大媒體關心的話題。彭博社援引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室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特約研究員程亦軍評論稱:如果俄羅斯政府決定向中國政府求助,中國高層不大可能拒絕。這將是絕佳的機會,既能展現中國自身的大國地位,也能表明中國是患難與共的朋友。至于中國是否決定將油價下跌帶來的收益用于幫助俄羅斯,程亦軍認為,這取決于俄羅斯政府是否愿意求助。中俄兩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意味著,如果盧布的危機惡化,中國必然會出手相助。
紐約宏觀經濟與政策顧問機構 PRC Macro Advisors的研究主管之一William Hess指出,無論如何,普京“都寧可自斷一臂,也不會同那些對俄制裁的國家協商金融支持”,正是那些國家的制裁加劇了俄羅斯的危機。俄羅斯對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意味著,在對俄羅斯提供幫助時,中國可能考慮“大膽的舉措”。中國領導人可能成為拯救普京的“白武士”。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則撰文指出,“如果從更廣闊的視野和中國長期發展的大目標考慮,中俄在長期內相互支持將是一種基本格局,雙方將發展雙邊關系作為兩國外交的長期戰略選擇,彼此視對方為重要發展機遇和主要優先合作伙伴。中國在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改革,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時,都需要俄羅斯的支持和配合。當前新興經濟體發展面臨共同的挑戰和機遇,在這種時候,救俄羅斯就是救我們自己。”
與之相反,以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研究員聞一為代表的另一派聲音則認為在當下歷史階段中國不能救,也根本無法救助俄羅斯。
聞一稱,“面對俄羅斯經濟突然陷入的困境,中國輿論場出現了該不該救俄羅斯的討論。我的意見是,燃燒在數千公里之外的這場大火,我們沒法救,也救不了,而且俄至今未尋求他人救助,也不愿意看到自己被他人救的尷尬處境和對俄羅斯利益不利的結果。”聞一的理由主要有兩點,其一,俄羅斯此番危機涉及俄羅斯本國以及國際社會經濟、社會、政治,甚至軍事的深層次經濟動蕩,危機程度之深,范圍之大遠非中國一己之力所能扭轉。其二,國內很多人認為,當此危難之際,俄羅斯應當將俄中關系視為使自己脫離困境的唯一選擇。
而實際上,俄羅斯政府及普京本人似乎有不同的判斷。聞一稱,“普京新東方政策的面是很廣的,扇形般擴散開來。這個扇面的主要對象除中國外,尚有普京時刻不能忘懷的包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內的歐亞聯盟。而俄羅斯與印度、越南的戰略協作關系也是舉足輕重的。2014年12月11日俄印簽署了一份長達15年的合作大單。”
基于上述理由,聞一質詢,“在我們把中俄戰略關系看成唯一,而俄羅斯看成多元的情況下,我們能用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的辦法援手俄羅斯嗎?在如此低價的情況下進口俄羅斯石油,俄羅斯會高興嗎?我們能援手俄羅斯幫助其對抗制裁嗎?我們能幫助制裁那些‘影響俄羅斯經濟的投機者’嗎?這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我們真的這樣做,會得到俄羅斯真誠的回報嗎?當普京強調必須捍衛俄羅斯的利益時,我們也別忘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此外,搜狐財經署名凌書巖的文章則稱,“不管俄羅斯歷史上與中國恩怨如何,當前中國只應考慮現實利益。”
凌書巖認為,由于政府的不可信與低效率,故即便中國決定救助俄羅斯也應當多采用民間手段而非政府行為。“中國應該把俄羅斯危機視為一次機會。可以借此促使俄羅斯對中國在貿易領域開放更多。讓中俄民間企業互相交易、合作,才能更好地解決俄羅斯的問題。”
凌書巖指出,“國際政治無非也是一場生意。網絡流傳的段子說俄羅斯可以以土地抵押在中國融資,這個段子可實現性小。不過,雙方在貿易、移民等方面更加開放,這是容易實現的。只要克服觀念的阻力,利益會驅動中俄企業展開蓬勃的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