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華
近年來,沙洋縣高度重視干部隊伍建設,以創新監督方式為抓手,以規范權力運行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支撐,抓住干部監督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探索建立“五分模式”,促進干部謹慎用權、規范用權,有力預防腐敗行為發生。沙洋縣的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被定為全國廉政風險防控唯一縣級聯系點,中紀委常委張紀南同志對該縣經驗作出重要批示。
分崗清權,排查風險。著力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執紀執法、政府采購、“三險一金”管理等重點部門和人財物管理等重點崗位,認真排查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共清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權力5692項,查找風險點7634個。
分險設防,防范風險。根據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可能給國家集體造成的損失、可能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及信訪、舉報案件發生頻率等具體指標,將廉政風險劃分為高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三個等級,按等級制定相應防范措施,建立一系列防范制度。
分權制衡,處置風險。班子成員之間合理分權,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實行一把手“四個不直管”;科室之間科學制權,將決策與執行、審核與批復、調配與使用、調查與處理等權力分離,由不同科室完成;壓縮固化自由裁量權,進一步壓縮公職人員利用權力尋租的空間;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下放和委托政務服務中心審批事項162項,減少和終止行政審批事項56項。
分級預警,控制風險。按干部管理權限,分為鄉科級預警和縣級預警。鄉科級分為“一類風險責令整改、二類風險誡勉糾錯、三類風險警示提醒”;縣級實行“一級(紅色)、二級(黃色)、三級(藍色)”預警管理。先后對22個單位和25名領導干部發出預警通知書。
分層追責,化解風險。開展專項督查,重點調查“查找風險、制度防范、預警控制”等各個環節的落實情況。對拒不落實或落實不力的單位,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作者系沙洋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