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秦成遜
摘 要: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基礎產業,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不同地區的特色農業道路的發展模式不同,推進特色農業現代化必須立足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突出優勢特色。冰城哈爾濱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根據高產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的要求,加快發展現代化農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堅持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的發展必須符合全面地、協調地、可持續性地發展理念,本論文對冰城哈爾濱特色的農業進行了研究與反思,提出了推進冰城哈爾濱特色農業發展的相關對策。冰城哈爾濱應根據實際情況從等方面入手。使其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走出特色農業的科學之路。
關鍵詞:特色農業;可持續性發展;哈爾濱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030-02
一、冰城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的發展優勢
(一)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的自然和區位基礎
冰城哈爾濱位于中國東北部松花江畔,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長夏短。地域廣闊,沃野千里。北臨小興安嶺,中部有松花江通過,山勢不高,河流縱橫,地形大部分為平原。冰城哈爾濱擁有肥力最高的土壤—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廣闊的黑土地使冰城哈爾濱成為著名的大豆、水稻、玉米生產地,其農產品擁有高產高效的特點,暢銷國內外市場。哈爾濱市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十分便利,是東北地區的鐵路樞紐,48條鐵路干線通往全國各省市。與吉林、遼寧、內蒙等三省臨界區最大的中心城市距離約在200公里左右。冰城哈爾濱與俄羅斯交界,與俄羅斯是“貿易伙伴”,擁有優厚的發展邊境特色農業產業的地理優勢。俄羅斯是哈爾濱市主要的農產品創匯國家之一。2013年哈爾濱市與俄羅斯洽談合作48項。所以,這種獨特的區位優勢為哈爾濱市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增加特色農業外匯收入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的產業基礎
目前,哈爾濱市已初步建成農產品生產基地168個,建成高產高效實驗示范園78個,建有4個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6個企業研發中心,哈爾濱市有6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實,培育出了“北豐”系列大豆良種。冰城哈爾濱在特色的種植上,重點發展大豆、玉米、瓜果、油等特色農產品,打造以“一圈、兩帶、三大板塊為核心的”都市型“農業示范區。特色農業發展較為突出的延壽縣的肉雞,東寧縣黑木耳等,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并出口俄羅斯、韓國等多個國家。
(三)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四位一體“生態農業基礎
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四位一體“生態農業的做法是在農戶庭院選一處坐北朝南、背風向陽的空地,建成一個日光溫室,其內部一端(南側除外)是20m2的畜禽和1m2的衛生廁所,畜禽舍下部是6—10m2的沼氣地,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四位一體“農村能源生態模式。主要形式是養雞-雞糞便、喂豬-豬糞便進入沼氣池-沼氣用于生活燃氣照明、沼氣液渣作肥料生產大棚蔬菜,實現了養殖糞便的循環再利用,既改善生態循環,又增加了效益。
(四)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的人文精神方面的基礎
在20世紀50年代初,10萬轉業官兵,開赴北大荒,經過幾代專業官兵人的艱苦創業,開發成“北大倉”,建成了中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農場,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人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北大荒人的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奮發向上的精神,至今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冰城農民,奠定了冰城哈爾濱發展特色農業的良好基礎。
二、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當前,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盡管在種植面積、產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特色業尚處于低級粗放階段,旅游產業發展單一,缺乏特色。哈爾濱市生態旅游產業管理體制方面不夠健全,影響特色農業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的發展。
(一)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單一,缺乏特色
特色農業是哈爾濱市最具有潛力、特色的發展項目,但是其特色農業開發與東北三省等地方的特色農業發展項目相似。由于冰城哈爾濱地處于中國最北端,因此,生態農業的競爭力也隨之下降。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產業單一,缺乏特色,應該開展一些農家樂項目。沒有有效地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保護區和城鎮為主的建設,影響了冰城哈爾濱特色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銷售渠道不暢,供應網點太少
目前,哈爾濱市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尚存在銷售渠道不暢、供應網點太少等問題。目前從事綠色食品外銷的單位僅有3家,經營綠色的商店也僅有1家,而經營有機食品的商家還沒有。這一方面說明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市場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氣候,另一方面說明其發展潛力很大。
(三)市場競爭力不強
哈爾濱市的生態旅游商品無論是延壽縣的肉雞、東寧縣黑木耳,大多數是半成或是粗放產品;比較知名的精細企業生產規模有限,而且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競爭力。關鍵原因是缺乏農業方面具有優勢的高端技術人才,這樣就造成了對產業效益的影響,使產業的發展得不到進步,市場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也因此使需求與發展不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特色農業產業與市場接軌的問題難以解決。
(四)特色農業發展中缺乏企業、政府的帶動作用
龍頭企業是指在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中,依托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建立的規模較大、帶動作用較強,具備引導生產、深化加工、服務基地、開拓市場等綜合功能,且與基地農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生產、加工、銷售、貿易、工業、農業一體化機制的副產品加工流通企業或專業批發市場。[2]就邯鄲市整體來講,龍頭加工企業數量少而且規模較小,經營較分散,帶動作用與輻射作用的力度不夠大,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產品的科技含量不足,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并且缺少在全國叫得響的名牌產品。因此,大力扶助龍頭企業的發展是促進特色農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endprint
(五)宣傳力度尚嫌不足
一個新的產品,從開始生產到家喻戶曉,都有一個從不知到相識,從相識到熟知的過程,該過程會因新聞媒介的宣傳和廣告的力度不同而有長短。冰城哈爾濱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從推出到現在已有10多年來了,但哈爾濱市民還未真正了解其內涵。也有人將綠色食品理解為綠顏的的食品,也有人恐怕聞所未聞,只有一小部分哈市有知階層或從事與之相關專業和產業的人才能準確地把握何謂綠色食品。有的商品推出時間不長,但很快就名聲大振、婦孺皆知,其質量可靠是一個方面原因,但廣告的力量也不容忽視。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也可以利用廣告等多種手段來擴大其影響。
(六)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居高不下,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也屢有發生
農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據統計,哈爾濱市2010年使用農藥制劑23.8公頃,其中有效成分7.98公頃,大大超過發達國家的0.1—0.7公頃的用量。2012年化肥食物用量高達2 645公頃,存量為536.7公頃,相當于發達國家平均121.6公頃的4倍多。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短期內似乎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產量,但長遠來看,將不利于冰城哈爾濱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化肥、農藥產品的污染,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勢必會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另外,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也屢有發生。
(七)隨著城市化的擴大和工業的發展,“三廢”污染日益嚴重
哈爾濱市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益加劇。其中印染工業、化工廠水體污染尤為突出,不但直接污染水產養殖業,還通過農業用水污染農作物,進而污染畜禽養殖業。78%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松花江現在污染嚴重,2 300多公里的河段魚蝦基本絕跡。
三、促進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
(一)應該突顯出冰城哈爾濱特色農業發展的特色
哈爾濱市的地理位置極其突出,其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形為特色農業的開發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哈爾濱市雖然開展了特色農業項目,但是這些特色農業項目開發單一,與其他省市特色農業的開發相比較落后。所以,應該開發一些吸引人特色農業項目,讓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來投資,讓他們感受到冰城哈爾濱的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讓人們親身體驗到大農業的發展。這樣不僅能給投資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帶來哈爾濱的經濟效益。所以,冰城哈爾濱市在發展具有特色的農業的同時,更注重其創新。可根據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需要,制定出不同的發展農業路線,充分利用地形、氣候等特點,開發生態農業。這不僅可以吸引投資者,而且帶來經濟效益。
(二)加大宣傳力度,增設銷售網點,增加供應的品種和數量
除了在大商場設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專柜以外,還可在菜市場和銷售水果的地方開辟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蔬菜銷售專營店、專柜,可先從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居民文化素質較高的地方開始設立,再發展到哈爾濱市周邊縣鄉。
(三)促進哈爾濱市生態旅游市場的形成
市場開拓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冰城哈爾濱特色農業能否健康長期的發展,因此,必須積極地開拓市場,準確把握市場發展動態,掌握市場供求信息。積極開發新特色農業項目,增加特色農業項目的科技含量,搞好市場調查,包括市場需求、市場環境和市場競爭情況的調查,全方位掌握市場信息。搞好招商工作,組織各類特色農業龍頭與國際聯系與合作,進一步拓寬特色農業領域。
(四)培育龍頭企業,加強政策扶持
要培育一批在綠色有機食品領域的龍頭企業就必須在開發這些食品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政府部門前期的大力投入,給予必要的優惠措施。在政策上面能夠為綠色蔬菜企業提供一些優惠的政策,也能夠促使該市的綠色食品的發展迅速。尤其要避免申報程序過于復雜、收費太高等日前制約綠色食品發展的一些問題。也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通過政府審批的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的發展效率。(下轉46頁)
(上接31頁)
(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
開發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標志,是倡導新的飲食文化需要。政府及有關管理部門要從人體健康的高度進行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介紹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概念、特點及有關知識。經銷商也可利用廣告效應,促進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市場營銷,從而增強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與開發的活力。
(六)多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采用綜合措施防治病蟲草害,減少農藥的施用量
減少化肥、農藥的用量,將成為生產綠色食品的一個關鍵措施。有機肥料因其主要由無毒、無害、無污染的自然物質組成,含有作物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并對土壤結構、微生物活性等產生良好影響。在農業生產中,哈爾濱市應繼承我國傳統農業中的精華,提倡多施有機肥,選用優良抗病品種;應開展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開發高效無公害的生物農藥,以控制農業內部的污染,維護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為生產優質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提供保障。
(七)綜合治理冰城哈爾濱生態環境,確保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的質量
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有賴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哈市必須以凈化環境為基礎,綜合治理生態環境污染;必須嚴格控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廠“三廢”對周邊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哈爾濱市要從宣傳教育、管理制度、行為法規及產品結構調整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治理。在建立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基地前,要對哈市的生態環境本底狀況,對大氣、水質、土壤等主要環境要素進行多種污染項目的測定,以確保食品優質、無污染。
四、結論
目前,雖然哈爾濱市在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與成就,但是一直尚存在產業發展單一、缺乏特色問題。銷售渠道不暢、供應網點太少、市場競爭力不強,缺乏企業、政府的帶動作用等問題仍然制約著該市特色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問題,哈爾濱市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也是實現黑龍江省整體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栗長生.冀南平原特色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分析——以邯鄲市平原地區為例[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7,(12).
[2] 黃連秋,梁軍.邯鄲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5).
[3] 鮑琳,張貴煒,唐愛莉.邯鄲東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9,(5).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