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夫
新生兒會厭囊腫的診斷及治療體會
劉天夫
目的研究新生兒會厭囊腫致呼吸困難的原因, 探討該病的診斷要點及臨床治療方法。方法對9例診斷為先天性會厭囊腫致呼吸困難的新生患兒進行CO2激光治療, 其中2例為先行穿刺治療, 復發(fā)后手術治療。結果9例患兒均痊愈出院,1年后隨訪無因囊腫導致再發(fā)性呼吸困難。結論CO2激光在治療新生兒會厭囊腫上為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方式。
新生兒; 喉囊腫;CO2激光
新生兒會厭囊腫臨床發(fā)病率很低, 約為2/10萬[1]:多以呼吸困難、進食嗆咳為首發(fā)癥狀收入新生兒病房, 在對癥治療呼吸困難無緩解的情況下經耳鼻喉科會診后獲得明確診斷, 通過相關檢查確診為新生兒會厭囊腫。由于該病可導致嚴重的呼吸困難, 嚴重者可窒息死亡, 是新生兒阻塞性呼吸困難的病因之一[2]。故臨床上對常規(guī)治療不奏效的患兒應進一步明確喉梗阻原因并及時予以急診手術治療, 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病因。現將本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對9例診斷為新生兒會厭囊腫患兒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9例患兒中男4例, 女5例, 年齡12 h~5 d。臨床表現為:出生后出現明顯的吸氣性呼吸困難, 伴有喉喘鳴, 且不具備明顯的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的體征。患兒經直達喉鏡檢查均明確可見囊腫。
1.2 診斷標準 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即出現吸氣性為主的呼吸困難, 伴喉喘鳴, 且相關檢查不符合因咽喉部及呼吸道肺部急性炎癥所致的呼吸困難。患兒經直達喉鏡檢查可見會厭囊腫, 且對會厭形成擠壓, 聲門上區(qū)受遮擋。
1.3 檢查方法 為明確患兒喉部病情需行直達喉鏡檢查。要求該項檢查需在有搶救措施的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或手術室進行。患兒取仰臥位, 頭部后仰, 注意保護頸椎, 其下可墊適當厚度的肩墊。檢查者位于患兒頭位, 左手持鏡, 右手推開口唇及牙床, 同時清理口腔內分泌物以確保良好的檢查視野,將直達喉鏡沿舌根方向向下推進, 即可暴露會厭上緣, 將喉鏡沿會厭喉面向前抬起會厭, 觀察聲門區(qū)及杓區(qū)情況。然后退喉鏡至會厭緣沿舌根抵達會厭谷, 觀察此區(qū)域情況。此處為會厭囊腫的多發(fā)部位, 同時可以觀察到由于體積較大的囊腫或部分囊腫向后擠壓會厭從而導致聲門區(qū)因遮擋致患兒持續(xù)性的呼吸困難。整個檢查過程需操作輕柔, 尤其是接近會厭區(qū)域, 由于部分囊腫壁薄, 應避免檢查過程中不慎導致囊腫破損囊液外流引發(fā)誤吸。同時檢查應盡可能快速完成以避免因檢查的刺激而誘發(fā)喉痙攣的產生, 同時助手應持續(xù)關注患兒的口唇黏膜顏色及血氧飽和度指標。當血氧飽和度指標下降時, 需馬上提醒檢查者及時退出喉鏡, 予以吸氧, 待血氧平穩(wěn)后再繼續(xù)檢查。
1.4 治療方法 由于患兒均以出生后呼吸困難為首發(fā)癥狀,故均以“呼吸困難”為診斷收入新生兒病房, 經過相關的檢查后基本可排除因上呼吸道炎性病變引起的呼吸困難, 且在通過吸氧霧化等對癥治療后呼吸困難癥狀無明顯緩解后, 該9例患兒均經過耳鼻喉科會診進行檢查后確診。本科采用CO2激光全身麻醉下切除會厭囊腫, 具體方法如下:患兒取仰臥位, 靜脈誘導插管全身麻醉起效后, 術者位于患兒頭位,左手置入直達喉鏡, 右手以喉息肉鉗探查囊腫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后助手持鏡暴露病變部位, 術者左手持鉗鉗夾囊壁,右手操作CO2激光, 功率3 W, 沿囊腫根部逐步切除游離囊壁,邊切除邊使用吸引器清理囊液, 直至囊壁完整切除, 后以0°鼻內窺鏡檢查術區(qū)有無出血, 是否已解除會厭受壓的情況。術畢待患兒全身麻醉復蘇后送返監(jiān)護病房。其中2例患兒因病情危急, 吸氧情況下血氧值仍不穩(wěn)定, 在80%~90%, 故于床頭急行直達喉鏡下的囊腫穿刺抽液, 待呼吸困難緩解后再行上述全身麻醉手術治療。
1.5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兒術后無呼吸困難, 無口唇發(fā)紺, 哭聲響亮, 進食正常, 自主呼吸情況下血氧飽和度正常范圍。
9例患兒經CO2激光全身麻醉下切除會厭囊腫后均未再因呼吸困難而行氣管切開術, 且全部痊愈出院。7例在全身麻醉囊腫切除術后病情穩(wěn)定, 無再發(fā)呼吸困難情況, 術后分別于6~8 d出院。9例患兒中的2例因家長暫不同意全身麻醉囊腫切除手術, 僅行囊腫穿刺治療。但分別在囊腫穿刺后的第5天和第7天再次出現呼吸困難且出現進行性加重情況,后經喉鏡檢查發(fā)現其囊腫復發(fā), 會厭再次受壓。故采取全身麻醉下CO2激光囊腫切除術, 術后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 無再發(fā)呼吸困難情況出現, 并于術后1周出院。以上9例病例均無不良術后并發(fā)癥出現。治愈率為100%。分別于術后6個月,1年隨訪均未再出現呼吸困難情況,3例患兒在此期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診, 予以抗炎對癥治療后均較快痊愈, 無呼吸困難情況出現, 故未再對9例會厭囊腫切除術后患兒進行喉鏡復診檢查。
新生兒會厭囊腫發(fā)病率低, 較小的囊腫在會厭不受擠壓的情況下通常不會有明顯的臨床表現, 但在新生兒呼吸困難的臨床病例中對于無明顯炎癥表現但持續(xù)呼吸困難的情況需要首先考慮到喉囊腫的可能[3]。應緊急請耳鼻喉科醫(yī)師會診,通過喉鏡檢查等多方面查找呼吸困難的原因, 在明確診斷該病后應急行手術囊腫切除治療。在直達喉鏡檢查過程中, 由于是在無麻醉的情況下進行, 該檢查本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隨時加重呼吸困難的程度, 尤其對于吸氧狀態(tài)下血氧飽和度仍不穩(wěn)定的患兒更應注意。同時需備好氧氣面罩、吸引器及搶救藥品。助手在檢查期間要嚴密觀察患兒基本生命體征, 檢查過程需輕柔、快速, 以避免反復刺激喉部造成喉痙攣等情況的出現。對于呼吸困難呈進行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的患兒, 緊急情況下可采取直達喉鏡下的囊腫穿刺抽液以在最短時間內減小囊腫體積, 緩解呼吸困難的危重情況。與氣管切開術相比, 此操作難度低, 用時短, 手術風險及術后并發(fā)癥均少于氣管切開術, 故氣管切開作為一項有創(chuàng)性的搶救治療手段非在緊急必要的情況下應慎用。在術前麻醉過程中,尤其是插管期間, 應告知麻醉醫(yī)師該疾病的特殊性, 避免在插管過程中造成囊腫的破裂、誤吸等突發(fā)狀況的出現。囊腫切除手術采用CO2激光, 大大減少了術中出血情況的發(fā)生,保持良好的術野, 選擇激光在合適的功率范圍內, 可避免激光功率過大產生對深層組織不必要的損傷[4]。
綜上所述, 對于明確診斷的新生兒會厭囊腫宜緊急行手術治療, 避免長期乏氧造成對新生兒各項臟器永久性不可逆的損傷, CO2激光在治療新生兒會厭囊腫切除的過程中, 具有安全快速、損傷小、出血少、并發(fā)癥少的特點, 適宜臨床推廣。
[1]黃選兆, 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40-42.
[2]李蘭, 楊振江, 張德倫, 等.新生兒阻塞性呼吸困難的病因分析及治療應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9):657-659.
[3]潘宏光, 李蘭, 梁振江, 等.嬰兒先天會厭囊腫的外科治療.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5(2):186-187.
[4]付明亮, 楊梅, 劉漢強, 等.等離子治療會厭囊腫臨床療效觀察.西南軍醫(yī),2009,11(3):447-4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069
2015-03-06]
114000 鞍山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