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醫院婦產科,重慶400800
孕產婦的心理特點與護理措施
劉莉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醫院婦產科,重慶400800
不良心理因素對孕產婦的身心健康和胎兒的發育具有較大影響,維護孕產婦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孕產婦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護理措施進行總結與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導其圍生期保健工作。
孕產婦;心理特點;心理護理
孕產期婦女的心理較為脆弱,由于一系列復雜、連續的生理變化,各種心理應急反應突出,產婦中普遍存在焦慮、抑郁情緒[1]。不良心理可導致孕產婦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影響其睡眠、食欲、子宮收縮等,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和胎兒的發育。研究[2]表明,孕產婦心理健康與子宮血流量、早產、低體重兒、日益增多的剖腹產均存在相關性,因此,護士不僅要關注孕產婦的生理狀況,更要關注其心理狀況,幫助孕產婦逐步適應角色的轉變,順利度過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時期。為了維護孕產婦心理健康,提高圍生期保健工作質量,筆者總結了孕產婦各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心理護理措施,現綜述如下。
1.1 妊娠期婦女的心理特點
1.1.1 驚訝與矛盾婦女得知懷孕后,無論是計劃內妊娠還是意外妊娠,幾乎所有孕婦均會感到驚訝。計劃內妊娠者主要是伴隨著喜悅的驚訝,意外妊娠者則是震驚,并隨之出現矛盾心理。某些孕婦可能由于工作、家庭、經濟等社會因素暫時不想生育,也可能由于懷孕前服用藥物、患病、飲酒、吸煙、接觸致畸因素等,害怕胎兒發育不健康。
1.1.2 接納與期待孕婦常與家人、朋友分享懷孕的喜悅,表現出對孩子的接納與期待,常通過撫摸、與胎兒對話等行為表現對胎兒的情感。孕婦開始專注于胎兒和自己的健康,積極尋求孕產知識,注重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產檢,自覺聽從權威人士的建議,以及準備新生兒用物、起名字、規劃孩子的未來等。
1.1.3 依賴性增強孕期婦女需要更多的關注,尤其是丈夫及家人的體貼和愛護,會使孕婦心理充滿安全感。相對而言,婦女在孕期對家人的依賴性增強;孕晚期隨著胎兒的成長,孕婦行動不便,對家人的依賴心理將會進一步加強。
1.1.4 擔憂與焦慮在孕產過程中,孕婦由于擔心胎兒畸形、流產、死胎、早產、分娩困難、懼怕疼痛等,往往會產生焦慮、恐懼情緒。Heron等[3]2004年對一個社區大樣本(8323例)的跟蹤資料顯示,孕18周的焦慮發生率為14.6%,抑郁發生率為11.4%,而對于妊娠早、中、晚3期的焦慮抑郁發生率的差別目前還存在爭議。Bennett等[4]薈萃分析認為,中晚期妊娠的抑郁發生率高于早期,Gavin等[5]報道,抑郁發生率在妊娠各期無顯著差異。有高危妊娠史、妊娠失敗史、傳染病史的孕婦更有可能產生焦慮情緒。閔麗華等[6]研究發現,接受輔助生殖技術妊娠婦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自然妊娠婦女,其焦慮因子分值、抑郁因子分值均顯著高于自然妊娠婦女(P<0.05)。鐘際香等[7]對18例HIV陽性的孕產婦通過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其心理狀態,發現HIV陽性孕產婦的心理壓力較普通孕產婦大。呂曉瑞等[8]對6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的婦女進行心理狀態分析,發現有恐懼心理者占66.6%,有悲觀心理者占56.4%。若孕婦的擔憂、焦慮情緒未能得以及時調整,將會伴隨整個孕期,并產生不良精神刺激,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1.2 分娩期婦女的心理特點
1.2.1 矛盾心理多數分娩期婦女會表現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對即將出生的小生命抱有期待、喜悅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恐懼分娩疼痛、擔心分娩不順利等而感到憂慮和緊張。
1.2.2 恐懼與煩躁不安對分娩的恐懼在分娩中主要表現為緊張和焦慮。適度的焦慮是有益的,交感神經系統的適度激活對于分娩是有利的,能增強產力,過度的焦慮則是有害的。初產婦的分娩恐懼比經產婦更為強烈。有20.0%的產婦有分娩恐懼,并且有6.0%認為是不可克服的,還有13.0%的婦女因為害怕分娩而放棄妊娠或者推遲妊娠[9]。何文靜[10]調查發現,分娩期婦女在第一產程時多數伴有恐懼感,96.67%怕小孩不好,93.33%怕陣痛,58.89%怕出血,42.78%怕手術,表明絕大多數孕產婦處于恐懼中。產房陌生的分娩環境、周圍待產婦痛苦的呻吟聲會給產婦造成情緒感染;產程中頻繁宮縮造成的腹疼,某些醫務人員對產婦的痛苦表現出不以為然等,也會對產婦造成不良刺激,導致其缺乏安全感,表現為煩躁不安、無所適從、緊張恐懼,甚至大喊大叫。如果消耗過多的體力,可能會導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危及母嬰生命。多數孕婦請求醫務人員幫助自己盡快解除痛苦,甚至要求剖宮產術。
1.3 產褥期婦女的心理特點
1.3.1 滿足與幸福感產婦從妊娠期的期待、分娩期的痛苦中逐漸恢復,在產褥期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初為人母的興奮、喜悅、滿足感、幸福感。此時的產婦較多利用非語言溝通方式如對新生兒目視、身體接觸等方式傳遞并表現出母愛。
1.3.2 情感沖突產褥期婦女心理處于脆弱和不穩定的狀態,既能感受到初為人母的幸福,又面臨著潛意識內在的角色沖突及初為人母角色適應所需的情緒調整等問題。有的產婦因為理想中的母親角色與現實的差距而發生沖突,或者可能為胎兒娩出后生理上的排空而感到內心空虛;或者因為新生兒外貌及性別與理想中的不吻合而感到失望;或者因為現實中剛開始承擔母親的責任而感到力不從心、倍感疲勞;或者由于丈夫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新生兒身上,產婦有失落感與愛的剝奪感。上述情感或角色沖突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協調,可能會導致產后心理障礙的發生。
1.3.3 產后心理障礙產后心理障礙發生于產婦分娩后,包括產后沮喪與產后抑郁。產后沮喪即短暫的抑郁,其發病率為50%~70%,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易哭、情緒低落、感覺孤獨、焦慮、疲勞、易忘、失眠等,可發生在產后任何時間,但通常在產后3~4 d出現,產后5~14 d為高峰期,可持續數小時、數天至2~3周。產后抑郁是一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產后心理障礙類型,表現為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對事物缺乏興趣、社會退縮行為、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嬰兒的能力;或者自責、自罪、擔心自己和嬰兒受到傷害者,重者可發生傷害嬰兒或自我傷害的行為。產后憂郁綜合征是很常見的現象,發生率高達80.0%,但是自限性的幾天后就會好轉[11]。產后抑郁一般發生在分娩后的2周內,某些癥狀比產后沮喪持續時間長,可持續數周至1年以上。國外研究產后抑郁的發生率為13%[12],亞洲國家產后抑郁發生率為5.5%~37.7%[13],在我國的調查研究中,產后抑郁的臨床發病率為15.14%[14],而高齡產婦較非高齡產婦抑郁情況更嚴重[15]。
2.1 心理評估
對于孕婦來說,在整個孕期保持良好的心理,有利于孕婦自身的健康和胎兒發育,對良好妊娠結局有著積極作用。某些孕產婦由于個性心理特征影響對待孕產的態度,易產生負性心理,甚至產生異常行為,因此,醫務人員首先要評估孕產婦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水平,便于針對性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孕產婦的心理健康評估內容:孕產婦的個性心理特征、孕產婦對孕產的認知、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孕產婦的社會支持水平評估內容:孕產婦是否具有正常的家庭和社會資源;孕產婦是否已學會正確的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孕產婦在孕產期的具體人際交往和親社會行為,如人際關系是否緊張,應對方式是否積極,有無負性事件發生等。初步評估發現心理障礙的孕產婦,可以采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SDS、焦慮自評量表(SAS)、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進一步評估[16]。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目前使用的調查量表只是檢出有焦慮或抑郁情緒或癥狀的孕產婦,而對于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并沒有作進一步確診,這是當前研究中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2.2 健康教育
張園園[17]研究發現,對孕產婦實施全程健康教育與系統的心理輔導,可以明顯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因此,護士應根據孕產婦不同的社會背景、孕產的不同時期、個體具體信息需求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方式、內容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①護士應向孕婦普及孕產知識,完善孕期咨詢服務:宣傳優生優育及有關妊娠、產前檢查和分娩等各項孕產知識,使孕婦了解孕期可能出現的生理改變,學會自我保健和自我監測。護士為孕婦及家屬提供孕期咨詢服務時,應首先評估孕婦現有的孕產知識、信念和行為,根據孕婦現存問題有針對性的給予解答,糾正孕婦錯誤認知,緩解孕婦由于孕產知識的缺乏而產生的茫然、不安與焦慮情緒。②指導孕婦做好分娩的心理準備:多數初產婦由于對正常分娩認知不足,妊娠分娩的相關知識獲取主要來源于他人介紹,其中多強調分娩的痛苦和危險,因而護士應加強產前健康教育,幫助產婦正確認知分娩,指導其采取一些放松技術,緩解其緊張、恐懼的心理,使產婦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面對即將來臨的分娩。③教授產婦育兒知識與技能,幫助其全面勝任母親角色。
2.3 妊娠期婦女的心理護理措施
妊娠期婦女由于體內激素水平變化,情緒波動明顯,孕婦會因為一些小事或軀體上的不適引發不穩定情緒。充分了解孕婦的心理特點及影響因素,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維護其身心健康[18]。護理人員在接待孕婦時要有愛心、耐心和自信心,積極傾聽、主動安慰、關心孕婦,讓孕婦感到親切、可信、被關注,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應鼓勵孕婦抒發內心感受和想法,根據孕婦的心理需要解決問題。對于負性情緒較為明顯的孕婦,應適當告知負性情緒對胎兒的影響,勸其為了寶寶的健康,學會控制情緒。對于緊張、敏感、依賴性增強的孕婦,可增加其產前檢查和電話隨訪的次數,或由孕婦選擇自己信任的醫生與護士,提供醫護人員的電話號碼、QQ等聯系方式,囑咐其寫個人孕期日記,簡單記錄孕期不適與反應,可利用QQ或電話隨時咨詢醫護人員,增強孕婦的安全感,確保其安心待產。吳程曦等[19]認為,孕產婦的心理健康與其年齡、文化程度、內心擔憂胎兒健康等因素有關,構建社會-家庭等模式來關心孕產婦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陳敏蓮等[20]將中醫的情志護理應用到孕產婦的心理護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分娩期婦女的心理護理措施
分娩期婦女常有矛盾、恐懼與煩躁不安的心理反應,需要及時得到心理輔導。在產婦分娩過程中,醫務人員的態度是產婦產程中心理壓力來源之一,因此,醫務人員應用友善、親切、溫和的語言,向產婦傳遞信心和關懷。一方面,護士應認真觀察產程進展并及時了解產婦心理動態,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產婦保持情緒穩定、精神放松;另一方面,借助親屬的情感支持使產婦積極應對產程進展,緩解其恐懼感。羅雅萍[21]研究發現,給予分娩期產婦溫馨舒適的待產環境,根據不同心理問題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指導產婦放松、調整呼吸、正確用力,多鼓勵和安慰,穩定孕婦情緒,可以緩解產婦分娩的心理壓力,并可以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和并發癥發生。楊帆等[22]對100例健康無難產指征的單胎產婦進行導樂陪伴分娩的觀察與比較,結果顯示,導樂陪伴分娩組產婦分娩后SAS、SDS評分明顯低于非導樂陪伴分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導樂陪伴分娩能夠緩解產婦焦慮、抑郁的不良心理,有利于維護產婦的心理健康。
2.5 產褥期婦女的心理護理措施
產褥期婦女由于經歷分娩,既有初為母親的興奮,又有生理變化上的身體不適,容易出現情感沖突、產后抑郁等問題,因此,護士應耐心傾聽產婦訴說心理困惑,做好產婦心理疏導工作,及時指導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母嬰喂養的保健知識和操作程序,通過講解母乳喂養知識、產后康復知識,減輕產婦焦慮情緒。可為產婦提供與其他產褥期婦女交流的機會,有助于減輕其心理負擔和對不良軀體癥狀的感知。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緩沖產婦的心理不適,鼓勵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員多關心、體貼產婦。引導有心理障礙的產婦進行理性的歸因并進行相應的心理指導,減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必要時,請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師治療。
孕產婦在整個圍產過程中,由于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導致多種心理特點產生,不同心理特點對孕產婦的孕產過程影響不同,孕期心理障礙可引起流產、早產、死產、產后出血、產程延長等,增高妊娠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導致早產兒、低體重兒,影響胎兒神經免疫系統發育,嚴重者會導致胎兒死亡[23-24]。更有研究[25-27]表明,母親孕產期抑郁,有可能會使子女的犯罪率增加。由于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優生優育觀念的加強,心理護理在孕產婦圍產保健中作用愈來愈重要[28],因此,系統地研究孕產婦的心理特點與心理護理措施,明確其應用的價值和意義,能夠更好地指導圍生期保健工作,為婦幼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參考。
[1]Akay C,Ozkan SA,Sentürk Z,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metronidazole and miconazole in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by RP-HPLC[J].Farmaco,2002,57(11):953-957.
[2]胡其姣.孕產婦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290-291.
[3]Heron J,O′Connor TG,Evans J,et al.The cours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rough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in a community sample[J].JAffectDisord,2004,80(1):65-73.
[4]Bennett HA,Einarson A,Taddio A,et al.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systematic review[J].Obstet Gynecol,2004,103(4):698-709.
[5]Cavin NI,Gaynes BN,Lohr KN,et al.Prenatal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J].Obstet Gynecol,2005,106(5 Pt 1):1071-1083.
[6]閔麗華,張小建,曹學華,等.輔助生殖技術妊娠婦女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6):59-61.
[7]鐘際香,孫敏,周金萍,等.HIV陽性孕產婦18例圍產期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8):54-55.
[8]呂曉瑞,宛金玲,鄭佳佳.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312-313.
[9]Alehagen S,Wijma B,Lundberg U,etal.Fear,pain and stress hormonesduring childbirth[J].JPsychosom ObstetGynaecol,2005,26(3):153-165.
[10]何文靜.180例圍分娩期產婦的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5):155-156.
[11]CampbellSB,Cohn JF.Prevalenceand correlatesof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first-timemothers[J].JAbnorm Psychol,1991,100(4):594-599.
[12]O′Hara MW,Swain AM.A prospective study of sleep,mood,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ost parturm and nonpostpartum women[J].Obstet Gynecol,1997,90(3):381-386
[13]Brummelte S,Galea LA.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contuibution of stress and ovarian hormones [J].Py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10,34(5):766-776.
[14]桂欣,程丹玲,趙靜.產后抑郁的臨床調查分析及護理研究[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3,4(3-4):83-84.
[15]馬奎麗.高齡產婦心理因素對妊娠結局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10-212.
[16]于津,朱麗萍.孕產婦心理的評估、影響因素及其干預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6):2303-2307.
[17]張園園.對孕產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預防產后抑郁癥的重要措施[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148,158.
[18]蘇春蓉.高危孕產婦心理健康及護理研究進展[J].右江醫學,2012,40(3):424-426.
[19]吳程曦,董燕,周曉梅,等.孕產婦縱向心理變化特征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2):181-182.
[20]陳敏蓮,滕美君,馬袁英.情志護理在孕產婦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1):85-88.
[21]羅雅萍.孕產婦心理護理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2014,8(3):206-207.
[22]楊帆,羅曉菊,江帆,等.導樂陪伴對孕產婦心理狀態的影響與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1):92-93.
[23]Ruiz RJ,Fullerton J,Brown CEL,et al.Predicting risk of preterm birth:the roles of stress,clinical risk factors,and corticotrop in-releasing hormone[J].Biol Res Nurs,2002,4(1):54-64.
[24]Wadhwa PD,Culhane JF,Rauh V,et al.Stress,in fection and preterm birth:a biobehavioural perspective[J].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01,15(Suppl 2):17-29.
[25]MarquesPR,Pokorni JL,Long T,etal.Maternal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features of 9 year old children prenatallyexposed to cocaine[J].Am JDrug Alcohol Abuse,2007,33(1):45-61.
[26]Misri S,Oberlander TF,Fairbrother N,et al.Relation between prenatalmaternalmood and anxiety and neonatal health[J].Can JPsychiatry,2004,49(10):684-689.
[27]Maki P,Veijola J,Rasanen P,et al.Criminality in the offspring of Antenatally depressedmothers:a33 year followup of the Northern Finl and 1966 Birth Cohort[J].JAffect Disord,2003,74(3):273-278.
[28]周輝瓊.產婦臨產前的心理觀察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2,18(18):129.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gnant and lying women
LIU 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People′s Hospital in Wansheng Econom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0800,China
Adver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regnant and lying women and the growth of fetus,an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mental health of pregnant and lying women.In this study,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pregnantwomen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perinatal health care work of pregnant and lyingwomen.
Pregnant and lying women;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sychological nursing
R715.3
A
1674-4721(2015)04(c)-0036-04
2014-12-10本文編輯:許俊琴)
劉莉(1970-),重慶萬盛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婦產科護理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