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平
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的臨床觀察
付亞平
目的 觀察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應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22例(25眼)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給予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1周、4周后患者的BCVA(最佳矯正視力)均明顯優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4周后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明顯優于治療1周,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天出現角膜水腫12眼, 前房滲出5眼, 前房積血2眼, 術后眼壓升高3眼, 經對癥干預后, 并發癥消失。結論 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應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水平, 且并發癥發生率低,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葡萄膜炎;白內障;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
葡萄膜炎是臨床常見疾病, 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青光眼、白內障等并發癥, 同時這些并發癥可進一步加重病情。現階段, 隨著醫療水平不斷提高, 微創技術的臨床應用范圍擴大, 且在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1]。本院為研究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應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取22例(25眼)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給予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 現將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患者22例(25眼)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12例(15眼), 女10例(10眼), 最大年齡75歲, 最小年齡20歲, 平均年齡(48.5±3.3)歲, 平均病程(5.4±2.2)年。所有研究對象的炎性反應均較為穩定, 且穩定期>3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3 d所有患者服用20 mg強的松片(清晨頓服), 局部使用雙氯芬酸眼液, 4次/d。術前30 min使用美多麗眼液散瞳3次。給予患者表面麻醉, 使用開臉器開臉, 選擇隧道刀于患者顳側透明角膜行一切口(長約3.0 mm)進入前房, 并選擇穿刺刀做側切口, 將粘彈劑注入前房內, 剝離晶狀體前肌化膜, 將虹膜后粘連分離, 根據患者具體粘連情況選擇鈍性或銳性分離方式進行操作。虹膜粘連分離后, 使用截囊針實施連續環形撕囊術(直徑為5.0 mm), 隨后使用平衡鹽溶液完成水分層及水分離操作, 核乳化吸出后, 選擇自動灌注抽吸系統將殘留皮質吸出。并在前房與囊袋內將粘彈劑注入, 并在晶狀體囊袋內植入水凝膠人工晶體, 位置恰當后將前房及囊袋內粘彈物質吸凈, 并在前房內注入平衡鹽灌注液。術畢注射妥布霉素及地塞米松于球結膜下。術后進行抗生素眼膏、散瞳等治療, 并使用全身類固醇激素3~5 d, 術后隨訪半年,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 詳細觀察患者最佳矯正視力、眼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數據均選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前后BCVA情況比較 術前, 患者BCVA為(0.10±0.08), 術后1周患者BCVA為(0.49±0.15), 術后7周患者BCVA為(0.57±0.24), 術后1周及術后4周患者的BCVA均顯著高于術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4周患者BCVA高于術后1周,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分析 術后第2 d, 患者角膜水腫12眼(占總數的48.0%), 經對癥治療3~5 d后消退;前房滲出5眼(占總數的20.0%), 前房積血2眼(占總數的8.0%),經對癥治療3~10 d后消退;術后眼壓升高3眼(占總數的12.0%), 治療1周后眼壓恢復正常。
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由于發病機制較為復雜, 選用傳統手術治療的術后反應較強烈, 曾經被列為人工晶體植入禁忌證。且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常伴有瞳孔膜閉及虹膜后粘連等,瞳孔不能散大, 明顯降低了可視度, 加大了手術治療難度[2]。在微創技術不斷發展下, 超聲乳化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具有對患者機體創傷小、術后炎癥反應低、并發癥少等優勢[3]。
在本次研究中, 22例(25眼)患者均選擇了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 治療后患者的BCVA明顯改善,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出現角膜水腫12眼、前房滲出5眼、前房積血2眼、眼壓升高3眼, 均經對癥干預后并發癥消退。由此可見, 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的臨床應用效果理想。超聲乳化摘除術由于手術切口小, 可避免角膜散光現象發生, 也緩解了對虹膜的刺激,降低了患者手術反應。另外手術操作者在手術過程中可在患者囊袋內實施碎核處理, 避免了瞳孔及括約肌損傷, 并有效防止了術后眩光等并發癥發生。
但由于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患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發,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 因此在進行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時,需要掌握恰當的手術時機, 嚴格按照手術操作原則進行, 進一步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患者滿足以下手術指證才可實施乳化超聲術治療。手術指征:① 患者被診斷為晶狀體過敏性葡萄膜炎, 且需要接受白內障切除術治療;② 有眼底病變傾向, 且白內障對眼底檢查具有較大影響者, 如反復玻璃體出血者, 可進行白內障摘除術;③ 視力嚴重下降,對日常生活可造成嚴重影響, 且炎癥控制較為穩定, 術后可明顯改善視力者;④在進行眼后節手術時, 對于眼后節觀察可造成嚴重影響的白內障患者[4,5]。患者應滿足上述指征,并在此基礎上, 非晶狀體皮質引起的葡萄膜炎患者也可盡早接受超聲乳化術治療, 但要求所有患者炎性反應穩定>3個月才能進行手術。并且術后要積極給予患者抗炎、散瞳治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 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應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可有效促進患者視力恢復,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吳瓊, 劉建榮, 方紅霞, 等.超聲乳化術治療葡萄炎并發白內障的作用觀察.河北醫學, 2014, 20(11):1851-1853.
[2] 張厚洪.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葡萄膜炎合并白內障的臨床療效觀察.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 25(14):3325-3326.[3] 王艷東.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臨床分析.國際眼科雜志, 2012, 12(3):540-541.
[4] 孫理彬.硬核性白內障行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的效果觀察.中華眼科醫學雜志( 電子版) , 2014, 4(1):15-18.
[5] 王萍.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慢性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的臨床觀察.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4, 24(5):32-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51
2015-03-23]
474250 鎮平縣第二人民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