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作風建設開局起步,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從嚴管黨治黨,從嚴正風肅紀,推動作風建設取得明顯好轉。隨著反“四風”的常態化,少數干部發出了“為官不易”的感慨,進而演變為“為官不為”的怪象。一些黨員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作風狀況上處于“亞健康”狀態,成了作風建設的“攔路虎”、“絆腳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對“為官不易、為官不為”的現象進行了嚴厲的鞭撻,要求黨的干部“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凈又干事”。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就必須出重拳、下狠招整治“為官不為”現象,打掉這只“攔路虎”,搬走這一“絆腳石”,充分調動和激發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校正理想信念的坐標,讓干部“愿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有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滑坡、生活上腐化。促使干部改進作風,自覺做到服務于民,最核心的就是要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一是要加強教育引導。要深入開展經常性教育,組織廣大干部認真學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幫助干部厘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擺正“公仆”位置,理順“干群”關系,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始終踐行“三嚴三實”,心存感恩、帶著敬畏做好本職、服務群眾。要繼續深入開展向焦裕祿等先進典型的學習活動,引導干部見賢思齊,修身力行。二是要促進本領提升。有能力才能有作為。要著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突出宏觀形勢、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轉型升級、生態文明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重點課題,采取集中辦班、選調外訓、網絡學習、參觀考察等方式,開展大規模教育培訓,幫助各級干部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升引領科學發展的本領。要常態滾動推進年輕干部實踐鍛煉,注重把他們放到發展、穩定和民生一線去接地氣、墩墩苗、扎深根、長才干。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作為培訓辦班的必修課,增強各級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三是要督促自我革新。強化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的成果運用,引導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直面問題,開門整改,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把身上存在的“四風”問題一個一個地改掉。要健全完善談話談心制度,加強與干部談心交流,從關心愛護出發,當面指出問題,幫助干部改掉“小毛病”,促進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要常態開展“三下三聯三交”、“結對幫扶”等體驗式走訪聯系活動,讓干部在與群眾接觸中感受艱辛與疾苦,促使干部珍惜崗位,勤懇敬業。
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讓干部“想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講話指出:“要健全科學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形成重德才、重實績的用人導向,讓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華,讓作風漂浮、嘩眾取寵的干部無以表功、受到貶責,使求真務實在全黨全社會蔚然成風。”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只有把作風好、有作為的干部用起來,才會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導向。一是要確立鮮明的用人標準。用什么樣的人,不用什么樣的人,直接關系到黨的作風形象,影響著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干部的衡量標準不盡相同,在革命戰爭年代,能夠沖鋒陷陣、英勇善戰的就是好干部。在改革開放初期,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的“四化”就是啟用干部的標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下,就是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牢固樹立重品德、重基層、重實績、重公認的用人導向,著力把那些政治素質好、駕馭能力強、實戰經驗豐富、敢于擔當負責、群眾認可度高的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以用人上的“風向標”指引干部崇尚實干、奮發有為。二是要建立科學的考評標尺。客觀公正地考核評價干部,對于激發干部內生動力能夠起到“加油、加速”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要緊密契合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改進完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科學設置考核評價指標,把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考評干部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看發展速度又要看發展質量,既要看任內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又要看消耗了多少資源、留下了多少債務,決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同時要辯證地看干部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前任基礎與現任業績、個人貢獻與集體作用,全面歷史地辯證地評價領導干部的政績,引導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發展觀,做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政績。三是要構建完善的選任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干部選任條例》,著力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堅決克服“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取人的不良傾向,讓干部用當其時、用其所長。要不斷改進民主推薦測評,適當加大領導班子、分管領導權重,讓知情人投知情票,讓負責任的人投負責任的票,把得票情況與組織平時掌握的情況綜合起來分析研判,看票但不唯票,為平時敢抓敢管、得票可能不高的干部主持公道,對不堅持原則、不敢擔當的老好人,即使得票再多也不能用。要不斷改進干部考察方式,注重考察干部“八小時”之外的德才表現,切實把黨性強、敢擔當、有本事、有實績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讓干部工作有動力,價值有體現,發展有作為。
保持從嚴管理的態勢,讓干部“不敢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再次重申:“堅持從嚴管理干部。要堅持以嚴的標準要求干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干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是要加大日常監督管理。健全完善領導干部關愛預警機制,嚴格執行干部監督提醒、函詢、誡勉等制度,對群眾反映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采取措施處置,經常念念緊箍咒、打打預防針,防止小毛病演化成為大問題,小漏洞變成大窟窿。要繼續落實好“一報告兩評議”、“三責聯審”、巡察、問責等制度,促使干部嚴以用權、規范用權,讓干部不敢懈怠、不敢亂為。二是要加強黨內生活歷練。嚴肅的黨內生活是黨的特殊政治優勢,也是加強干部管理的重要途徑。要按照《黨章》要求,重建正常的、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制度,不斷擴大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成果,經常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有力武器,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教育干部自覺“照鏡子、正衣冠”,幫助干部徹底“洗洗澡、治治病”,切實增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要保持正風肅紀的態勢。嚴是愛、松是害。在干部管理上,教育關愛是基礎,從嚴執法執紀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警示震懾作用。要進一步加大對“為官不為”、損害群眾利益、違反“八項規定”、違法亂紀、消極腐敗等行為的曝光和查處力度,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防止形成“破窗效應”,起到處理一個人,教育一大片的作用。同時,還要進一步研究探索干部“下”的路徑,對確實受不了約束的干部,允許通過辭職等方式離開干部隊伍,不斷凈化干部隊伍風氣。四是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在從嚴管理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激勵關愛,大力宣傳優秀干部典型事跡,釋放正能量,及時把黨員群眾的關注點從抓住“為官不為”干部的“小九九”不放,樂此不疲地評頭論足,轉移到謀發展、惠民生上來,給他們提供有利于自我凈化、改過提高的輿論空間,警惕和防止干部群體被“污名化”。要積極鼓勵各級干部大膽闖、大膽試,支持干部銳意改革、創新創優,為干部干事創業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高郵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