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琰楓 圖+陳琰楓 部分圖片由受訪方提供
獨家探訪中國第一搏擊俱樂部持 冷兵器的現代武者
文+陳琰楓 圖+陳琰楓 部分圖片由受訪方提供
The First BOTN Club in Chongqing
一群身披中世紀華麗鎧甲的武士,揮舞著刀劍錘盾,沖撞、劈砍、格擋,兵甲“呯砰嘭”作響……這不是花拳繡腿的角色扮演,這是動真格的搏擊比賽,規則相當簡單,那就是用各種鐵劍銅斧將對手們放翻在地。在國際上這項運動叫做“中世紀戰國大搏擊”( Batt le Of the Nations),簡稱BOTN。現在,這項運動也敲開了中國的大門,第一戰正式在重慶打響,就在重慶錘盾俱樂部。

英文導讀: The sport that called Battle Of the Nations comes to Chongqing. Several players set up the BOTN Club. More and more people take part in it.

就像電影《搏擊俱樂部》中的臺詞所說的:“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世界大戰,沒有經濟大恐慌,我們的大戰只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只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會成為富翁、明星或搖滾巨星,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逐漸面對著的現實,所以我們非常憤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有著同樣的無力感?城市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是否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在信息時代中是不是有太多負面情緒而無處宣泄?我不知道電影中那個“俱樂部”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在重慶,真就有一個“動真格”的搏擊俱樂部。
這個俱樂部運行的方式很簡單,周末的時候,成員身穿古代制式重甲,手執刀劍棍棒,在有盔甲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大家使出渾身解數,進行著或“決斗”或“群毆”的角力,直到“擊殺”對手或是被對手“擊殺”(除腳部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觸地,即為被擊殺)。
俱樂部名叫“錘盾”,倒是和他們做的事很貼合。俱樂部成立2個月來,迅速發展到了60人,現在還在如火如荼地壯大著。跟國術館、武道館這些高門檻的團體不同,這是中國第一個“無門檻”的搏擊俱樂部,成員們認為這樣的運動比進健身房、跑步、騎行等更有效地讓自己身心變得強大。在對抗時,他們都是真正的戰士,全身都處在最高警戒狀態,決不會為對手手下留情。卸下盔甲時,他們則握手言和,一起喝啤酒開懷暢談。
在探訪錘盾俱樂部時,本刊記者想到了《搏擊俱樂部》中的另外一段臺詞:“搏擊俱樂部只在聚會時存在,就算是我認為打得很棒的人,聚會結束后,也會馬上改變。在俱樂部的你不是其他地方的你。剛來俱樂部的人,屁股都是光滑圓潤,幾周后,就像雕刻過的木頭。”
探訪重慶錘盾俱樂部,本刊記者才知曉這項競技活動在歐美國家已經流行了不少時日。該活動由歐洲興起,名叫“中世紀格斗”(Historical Medieval Battle簡稱 HMB),參與者們身作貼近歐洲中世紀史實的鎧甲,配備不開刃的鋼鐵武器,進行全接觸搏斗。2009年,在HMB的第一次世界錦標賽“戰國大搏擊”(Battle of the Nations 簡稱BOTN)中,主辦方統一了國際規則并舉辦了首屆專注于未來運動的峰會。

5年來,參加 BOTN世界錦標賽的國家團隊已從2009年的4支發展到2014年的25支,BOTN已經在世界各國開始流行起來,盔甲武器的裝備也因此逐漸打開了國別或時代的限制。如今BOTN的國家隊分別有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奧地利、捷克共和國、愛爾蘭、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參加比賽之前,參與者的衣服、裝備和武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真實性檢查。
在2015年初,重慶錘盾俱樂部作為第一支BOTN中國戰隊應運而生。俱樂部創始人“劉大師”多次到歐洲的BOTN團隊中去取經,回國時也順帶為成員們購進不少裝備。“挑燈”和“星光”精研歷史及冷兵器知識,在俱樂部中負責檢驗成員們配備的武器盔甲的真實性。在重慶生活的西班牙人馬丁,身為西班牙BOTN的參與者,他在俱樂部中作外籍指導,為成員們教授歐洲劍術和歐洲古代兵器的歷史沿革。同時還有重慶的弓箭社、劍道社、國術武館、太極內家拳館等團隊為錘盾俱樂部的“戰士們”作專業的訓練指導。雖然錘盾俱樂部運動所采用的規則、標準是國際BOTN標準,但也有不少的參與者正在試驗著國甲(也就是中國古代戰甲)應用于BOTN錦標賽的可能性。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在國際BOTN比賽中,看到中國古代披甲將士馳騁沙場的身影。
面對鋼刀鐵斧的實戰搏擊,本刊記者自然想到一點:有人在運動中負傷嗎?俱樂部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這是為什么呢?秘密就在這些武器和盔甲里。
在錘盾俱樂部平日的訓練中,大家所使用的“練習甲”都是專業防暴甲——一種類似于外國反恐特警配備的裝甲,練習時需要從頭到腳的全方位覆蓋裝甲。而對抗時所使用的“訓練兵器”都是美國冷鋼生產的國際標準訓練兵器,這些兵器的外形構造上完全符合史實,材料則是由一種硬化塑膠——聚丙烯制成。柔韌性和破壞性都不足以對“練習甲”造成損傷。借“矛盾”的成語來打比方的話,這應該叫“矛不及盾”,盾的質量遠勝于矛的話,那么矛就根本無法對人造成傷害了。



本刊記者參觀過“訓練武器”和“練習甲”后,還親身體驗了一把。武器強力擊打在頭上、肚子上、背上、腿上,在裝甲中僅能感覺到震動和推力,絲毫沒有疼痛感。倒是裝甲的覆蓋和高爆發性的運動,讓記者在短短幾分鐘之后,周身已被汗水潤濕了。
訓練用的裝備已經體驗到了安全性,那么那些鋼鐵的真刀真鎧,又如何保證安全呢?緣由依然在那個“矛不及盾”里面。在對武器和護甲的制作上,國際BOTN組織已經有了非常嚴密的規定。其實這些比賽用的盔甲,鋼板厚度及防護力實際上比史實盔甲還要大一些。而比賽使用的武器,在重量上不能超過3000克,這重量比起史實中的武器來說可是輕太多了,而且所有武器的刀刃和尖刺都必須進行鈍化處理。所謂鈍化,就是要把武器的尖和刃磨圓。“BOTN的武器鈍化半徑是10毫米,尖銳部分必須磨到跟一個直徑20毫米的硬幣的半徑符合。所有武器的刃部和打擊面,必須磨到至少3毫米厚,包括所有可能凸起和凹陷部位也要至少3毫米厚。”重慶錘盾俱樂部的成員這樣介紹道。
所以,雖然看上去無比暴力,但事實上玩家都能得到極佳的保護,這也是BOTN始終倡導的原則:除了安全第一,還是安全第一。
劉誼今年33歲,從事著醫藥、建筑、進出口行業。他是錘盾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圈內人昵稱他為“劉大師”。“大師”這個昵稱其實并不是代表他武藝拔群,而是因為他對BOTN的研究一直保持著熱情,同時也為重慶俱樂部走向國際賽事不遺余力地努力著,所以圈內都對他尊敬有加。
從BOTN開賽以來,劉誼就一直在關注這項令人著迷的運動。在2014年底,劉誼在中世紀文化愛好者“挑燈”還有西班牙友人馬丁的支持下,正式開起了這家錘盾俱樂部。
劉誼的武器是雙手劍。雙手劍是一種傾向于力量型的武器,必須雙手持用,格斗技法主要是以劈斬為主。這是一種相當帥氣并且具有王者風范的武器,電影《指環王》中人類王者阿拉貢佩戴的,便是雙手劍。劉誼還專門去西班牙學習過一段時間的雙手劍技法,在這項運動中,這種修煉技法被稱為“古歐洲武術”(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 簡稱HEMA)。而劉誼最心儀的防具,則是帥氣而且精致的全身哥特板甲。


談及這個俱樂部,“劉大師”告訴本刊記者:“雖然BOTN在中國才剛剛興起,但是我們有著非常光明的發展方向。即便現在我們才幾十號人,但我們絲毫不孤獨,因為我們的前方將遇到越來越多世界性的朋友和對手。而我僅僅希望,俱樂部的發展不要太浮躁,一直保持俱樂部的相對純潔性,穩步走入國際賽事。”
今年32歲的“星光”在國企工作,也是俱樂部創建的參與者之一。“星光”有著外語和歷史學的特長,因此在俱樂部的發展中,“星光”承擔著裝備史實考證及與國際BOTN溝通學習的工作,在俱樂部中像軍師一樣,為大家細心甄別裝備和講解規則。
“星光”選擇的訓練方向是15世紀歐洲騎士團重步兵,格斗技法以練習力量和防御為主。重步兵可以選擇的武器非常豐富,既可以選擇右手執單手斧、短劍、直刃軍用砍刀搭配左手大盾進行防御型格斗,也可以選擇雙手使用的長柄戰錘或鉤鐮進行徒步近戰格斗。所穿戴的裝備是板甲和重型步兵頭盔。重步兵的訓練非常辛苦,而且主要是體能、耐力、力量上的練習,沒有任何技巧可言,因此“星光”周一至周五都要不停地進行體能練習。除了這些訓練之外,“星光”平日里還要對歷史理論知識進行學習,他認為除了實戰技能的提升,BOTN還有另一部分重要工作要做,那就是對古代歷史和文化的研究。“星光”告訴本刊記者:“加入錘盾俱樂部讓我開闊了眼界,我可以將過去從歷史書本中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將歷史還原,將歷史激活,這讓我感覺非常快樂。”

“魚臣”今年30歲,曾是一名真正的軍人,現已轉業,經營著一家水族館生意。對于“魚臣”來講,加入錘盾俱樂部,就像是他的第二次“參軍”。
“魚臣”是一個古代軍事迷,他長期出沒于傳播兵器盔甲以及古代冷兵器戰爭知識的網絡貼吧。2014年底,他在一個叫做“虎賁騎士團”的網絡貼吧中知道了重慶錘盾俱樂部,之后這里就成了他長期出沒的另一個地方。
因為“魚臣”是一個狂熱的冷兵器發燒友,他的喜好就顯得比其他成員更加多元,日本武士刀、德國雙手劍、片手劍、漢劍、唐刀等他都統統喜歡。目前他正在外地定做一套歐甲和一套日本扎甲。本刊記者問到他打算修練哪一種武術時,“魚臣”很輕松地回答:“我主要是喜歡和大家在一起開心,一起鍛練身體,圖個熱鬧而已。至于修練的話,因為有參過軍,體能不錯,所以在這方面就稍微糊弄一下了,哈哈。”
誠然,作為一個在真正戰場中摸爬滾打過的退役軍人,錘盾俱樂部對于“魚臣”來說更像是一個同好會。因為自己是古代軍事迷,平時也不怎么愛鍛練身體,所以錘盾俱樂部給了他雙重的意義:讓愛好得以繼續,又可以堅持鍛練,何樂而不為呢?


“冬風”是一個年輕的平面設計師。他的理念里,健身房運動或體育運動都太過常規,太過單調和無趣。所以,當他從朋友口中聽到錘盾俱樂部后,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進來。
“冬風”一直在尋找一種對抗性運動,它具有開放、熱血的特性,又充滿未知和變數。他說,這樣的運動才能滿足他的創意性思維,也才能帶給他極大的滿足感。
BOTN的出現,就如同給“冬風”量身定做的一樣,這讓他很是興奮。“冬風”選擇的兵器是德國雙手劍,這是一種文藝復興時期的劍型,輕便、迅捷、狡詐。由于“冬風”對事物考究的個性,他選擇了非常講究的“理查特納爾流派”德式劍術去修行。“理查特納爾流派”以其對杠桿原理等力學的研究而知名,是一種講究四兩撥千斤的干練劍術。至于裝甲,他放棄了防護性能高的重型板甲,而選擇防護性低下但外形炫酷的西班牙劍客服。在BOTN中,他這樣的配備屬于一種非常極致的HEMA分支,也就是主攻無甲劍術。放棄笨重的盔甲防御,用快速而猛烈的劍術打擊讓敵人沒有還擊的機會,聽起來就像是《笑傲江湖》中令狐大俠使的“獨孤九劍”劍術,以無招而勝有招。

在錘盾俱樂部中,“冬風”的興趣和強身健體走上了一條共同的道路,它引導著“冬風”持續地、深入地去改變自己的體質和內在。

洲舉是俱樂部中最特別的一位,因為他比其他成員都小十幾歲。所以在俱樂部中,13歲的洲舉叫其他成員為叔叔。一開始小洲舉是在新聞上看到這樣一個俱樂部,他非常感興趣,于是開始四方打聽,最后終于找到錘盾。

小洲舉非常喜歡軍事、兵器、歷史方面的知識,尤其對中國的盔甲以及武器感興趣。他還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內心充滿了民族自豪感。他喜愛大唐陌刀、戚家軍刀以及蒙古復合弓,還喜歡戰國馬車和各種名馬,可以說,他是俱樂部中的一個“小國學”,修習的也是中國刀法。在裝備上,他
喜歡唐朝明光甲、明朝明定陵出土的鐵盔,他正打算配置一套實用的明朝扎甲。他想通過深入研究“國甲”和自己的努力修練,一定要讓叔叔們刮目相看——中國冷兵器和刀術并不差勁,“國甲”一樣可以打入BOTN國際錦標賽。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紀的洲舉從現在就立志讓“國甲”打入BOTN國際錦標賽,對于錘盾俱樂部的發展來講,可以說是彌足珍貴的。相反的,錘盾俱樂部生活,也給洲舉帶來了樂趣,使他的成長變得更健康,更強壯。
BOTN玩家攻略
1.HMB和BOTN的區別:
HMB是Histo rica l Med ieva l Ba ttle的簡稱,翻譯為“中世紀格斗”,選手身穿歐洲中世紀史實的鎧甲,配備不開刃的鋼鐵武器,進行全接觸搏斗。
BOTN是Ba ttle of the Na tions的簡稱,即HMB運動的國際錦標賽。時代與地域限制更小,武器與盔甲已不僅限于歐洲中世紀了。
在圈內,使用HMB或BOTN兩種簡稱來指代這項運動都是可以的。
2.入圈條件:
· 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參與,沒有年齡或性別限制。
· 入圈需要自備一套練習甲與訓練用兵器。
· 后期需要量身定制一些高水準工藝的盔甲與武器,要求參與者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3.入會方式:
QQ群號:重慶錘盾俱樂部245105656
聯系電話:13527425731 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