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裴佩
“依法治國,是順應時代潮流、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之舉。”“新時期的依法治國重在治。”“不靠法治,就無法找到治國理政的行為準則。”11月19日—20日,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發出了巴蜀大地厲行法治的動員令,全會公報一經公布,便引起熱烈反響。
從頂層設計入手,出臺《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頒布實施《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標體系》,為整體推進依法治省工作提供“度量衡”;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建立統一規范的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以“法律七進”為抓手,深入持久推進法治宣傳……
這是我省“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加快法治四川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為全力推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全省上下齊聯動,法治四川建設扎實推進。
“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省委鮮明提出了這樣一個重要論斷。在省委十屆五次全會召開之際,與會代表也紛紛表示,省委在抓法治建設上主動作為、超前謀劃,既能更好更快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同時也為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奠定了良好基礎。
那么,如何進一步增強深入推進依法治省的自覺性、堅定性?
“關鍵在執行。”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云認為,深入推進依法治省,首先是各級黨委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誠信意識。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楊泉明說,各級黨委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這個要求既抓住了依法治省的關鍵,也抓住了從嚴治黨的要害,要確保黨員領導干部嚴格依法辦事,完善黨委決策領導機制。
四川,作為中國西部的內陸省份,面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如何順應老百姓對法治社會的期盼?如何將權力關進制度和法律的籠子里?
站在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的起跑線上,各地黨員干部對把握好依法治省的正確方向,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已有充分的認識。
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劉毅認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是有機統一的。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有些與會代表則談到,法治建設是上層建筑領域的一次革命。“把握依法治省的正確方向,也就把握住了治蜀興川的規律,堅守了共產黨人的責任和擔當。”列席全會的廣安市市長羅增斌說。
高舉法治大旗,秉持法治思維,夯實治蜀興川的法治根基,法治四川的宏偉藍圖定會變為美好現實。
今年1月13日,我省建立了高規格的依法治省工作組織機構,由省委書記王東明親自掛帥,并將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委辦公廳,以便加強“法治”工作的統籌協調力度。由上至下,全省各市(州)、縣(市、區),省級及中央駐川各部門單位均參照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設置格局,建立起專門的組織機構。
“在推進法治建設上,我們明確黨委統籌抓總,各區縣黨委牽頭主導推動。”眉山市委書記李靜介紹,眉山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群眾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
在代表們看來,黨政主要負責人責無旁貸成為法治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這兩者是辯證關系”。
事實上,為加強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我省各級黨政及相關部門普遍建立常委會、常務會、黨委(黨組)會前學法制度。7月,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年末,各市州及縣市區法律顧問制度將全面建立。“一把手”帶頭談法治也已成為當下我省黨政主要負責人的“常態化動作”。
“全會提出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要‘共同推進、一體建設’,這為四川如何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提供了一張‘路線圖’。”多次參與依法治省頂層設計工作的省法制辦主任張渝田認為。
目前,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的行政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平臺,省、市、縣三級政府所有行政權力全部錄入行政職權目錄,全省共清理并錄入行政權力近80萬項,設置監察點位超過55萬個。
立法上,今年以來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修改、批準地方性法規13件,審查批準民族自治地方單行條例5件。在司法方面,我省人民法庭增至925個,一審結案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
“抓依法治省,應該像一個出色的鋼琴師,統籌協調十個手指,整體謀劃,方能彈奏出一曲法治建設的優美曲章。”與會代表們這樣認為。
“基層是依法治省的落腳點,必須作為普法的著力重點。”省委書記王東明強調。近年來,“法律七進”(進機關、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寺廟、進企業、進單位)和基層法治示范創建等活動在全省各地開展得有聲有色。
如今,打開當地電視頻道,翻開當地報紙,收聽當地廣播,搜索當地網絡,各類法治新聞、法治專題、以案說法撲面而來。聞名全國的“中江經驗”也作為我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典型示范在各地普遍推廣。
全會提出,要普遍推行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行業規約,把法律規定與良俗新風結合起來,加快形成依法立約、以約治理、民主管理的基層治理良序。
有代表認為,推進基層法治創建是創新和完善法治工作推進機制的有效手段。基層是社會的細胞,推進基層法治創建是把基層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以法治創建為抓手來推動依法治理,實現基層安定和諧。
省民政廳廳長黃明全認為,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行業規約”為抓手推進基層治理效果很好,應更加重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光大,下一步需要繼續抓緊抓落實,并與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結合起來。
盡管取得了諸多成績,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法治領域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我國傳統文化中‘青天’情結較濃,人們歷來有厭訟甚至恥訟的觀念。現在‘信訪不信法’‘法不責眾’等問題比較普遍,特別是矛盾突出的領域或地方以‘鬧’維權等現象還時有發生。”王東明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癥結。
全會召開期間,如何將頂層設計和基層落地更好地相結合,讓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創造性落實,成為黨員干部們共同討論的話題。
“要突出一個‘改’字。”遂寧市委書記楊洪波認為,依法治省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來解決。代表們普遍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省要與全面深化改革有機銜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省的全程助力和保障。全會直面我省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創新了一系列制度機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和措施,如保證司法公正、法治宣傳教育、推進基層治理等都包含了改革的辦法,體現了改革的精神。
新的目標已定,方向已明:“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各項工作,推動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在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指引下,高舉法治大旗,秉持法治思維,夯實治蜀興川的法治根基,法治四川的宏偉藍圖定會變為美好現實。(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