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弋
(德宏州人民醫院,云南 德宏 678400)
會計的謹慎性原則是企業在進行交易或其他活動中所進行的相關報告時采取的一種謹慎原則,隨著我國的深入改革和發展,企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的投資承擔更多的風險,對壞賬和固定資產等多種風險也不斷加強,企業的這種生產和經濟以及投資中的風險,無形中就要求財務人員在做報告和相關計量時需要保持謹慎的原則,因此,需要對會計的謹慎性的原則進行必要的研究和分析。
會計謹慎性原則最初由西方國家提出,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的時代,為了能夠規避財務的風險和防止風險的加大,很多企業和會計領域的專家都接受并開始作為一條行為的規范原則,通過一段時期的應用和實踐過程,會計謹慎性原則顯示出了較強的科學合理性。
會計謹慎性原則對商品經濟要求和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尤其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面對競爭殘酷的經濟社會,危機此起彼伏,破產現象比較常見。因此,一部分企業家面對這種情況,出于自我保護意識,采取審慎的態度把謹慎性原則引進會計管理中,成為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利用謹慎性的態度進行會計核算和相關報告時,就以此原則為指導思想,對企業的各方面運營情況進行謹慎地分析,使企業鞥能夠緩過來余力去適應各種經濟條件下引起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和各種風險。
謹慎性在會計操作中較為先進,且操作具有可行性的優點。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有較大的經濟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的發生,財務人員在進行相關會計分析和報告、核算時,較難掌握企業經濟的確切數據和精準資料,出于謹慎的原則考慮,對一些材料和數據進行保守性的分析和使用,有效地避免較高評估企業資產和過于樂觀對負債進行低估。把這項原則貫徹落實,形成制度和規范,對財務人員面對不確定的情況下,規避了不必要的風險和失誤,具有強烈的可操作性。謹慎性原則的使用主要是為了避免過于樂觀,進而加大企業的風險。在實際的經濟實踐活動中,充分證明了謹慎性原則的優勢。
謹慎性原則的利用不是只有優勢特點的,它具有兩面性,其弊端也較為明顯,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也存在不少缺陷。謹慎性在操作過程中的隨意和不可驗證的特點,決定了謹慎性的原則較為不足。如在企業相關資產的評估中以舊換新的情況下進行估價時,就顯示出謹慎性原則的弊端,謹慎性原則在處理過程中帶有較為隱蔽的主觀性,容易變成調解收支平衡的一項手段,直接影響會計工作的信息可靠性和信息的中立特點,這說明謹慎性原則的使用,并不是完美的。
在使用謹慎性原則時,常會出現主觀壓低企業的盈利、并藏匿相關資產的行為發生,主要是保護自身企業和債權人的經濟利益,對企業的資產和相關利潤進行壓低評估。過低的評估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經濟利潤,對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相關稅收工作產生阻礙,也會引起企業的股東和投資者的誤判,進而錯誤的進行決策,給企業自身和國家都帶來負面的影響和損害。
謹慎性原則在企業實際生產和經營活動中的應用雖然不是完美無缺,但在相關問題上的實踐應用還是利于大于弊。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對會計謹慎性原則的使用能加強我國相關會計工作的發展和管理,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對于會計謹慎性原則時,要重點關注企業在相關的經濟活動中是否反映了相應的商品經濟規律,是否有利于國家財政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在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謹慎性原則的實踐操作。謹慎性原則對企業的應收賬款的計提壞賬的準備比例并沒有剛性的規范要求,在實際操作中,財務會計人員務必要提高其操作性,既要考慮壞賬的年限時間的長短,又要針對企業的當前具體情況來確定相關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還應從企業內部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中所處的位置來考慮,對企業和客戶來往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才能體現出會計工作中的謹慎性的使用原則。
在使用謹慎性原則時要結合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折舊時的估算時,企業基本上會考慮能對財務風險有利于本企業,在選擇折舊方法時,會計人員應綜合考慮管理的效率和產品成本的合理分配情況,還應考慮到能否對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經營能力的進步等因素,在前期和后期的不同成本資產的考慮是不同的,會計人員充分、綜合地考慮企業的固定資產在磨損狀況下的折舊程度,選擇合理的折舊方法。
會計人員在會計原則使用時應選擇優先的會計原則,對其他的相關原則應合理考慮,選擇恰當的原則。在具體工作的處理中,可能會遇到幾種原則的交叉使用和相互制約,要根據相互的優先級別進行選擇。使用謹慎性原則時,要保證可靠的前提情況下,并且對相關信息進行驗證為真實可靠,才能使用謹慎性原則。在使用謹慎性原則還應注意會計信息的關聯,確保把決策的影響情況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后在謹慎性原則的使用中,如果出現與歷史成本相抵觸,就要優先選擇謹慎性原則,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會計的謹慎性原則時,很大程度要靠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高低。會計人員在處理相關工作時,要頭腦清醒、冷靜,運用理性的思維進行選擇,避免采取主觀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會計人員能有效科學地使用謹慎性原則。
會計人員應對會計謹慎性原則的優缺點有清醒的把握,對其優點能夠合理運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于謹慎性的弊端能夠有效規避,通過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根據企業和各種情況的綜合分析靈活運用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在具體使用和操作中,要切實加強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
[1]張婷.現階段我國會計謹慎性原則運行問題探究[J].甘肅科技,2011,8(2):87-88.
[2]汪逸塵.會計謹慎性原則之利弊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5(6):27-28.
[3]劉相禮.謹慎性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體現及其利弊分析[J].經濟師,2011,11(9):152-153.
[4]王靜.對會計核算中應用的謹慎性原則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1,4(6):49-50.
[5]郭維君.試論會計謹慎性原則在我國的幾點運周及建議[J].北方經貿,2012,7(10):18-19.
[6]鄭濤.基于會計實務的謹慎性原則運用探討[J].大觀周刊,2010,6(4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