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俊
(中國農業銀行審計局上海分局審計一處,上海 200030)
理順思路才能把握住正確方向。審計正常類貸款要以風險為導向,審計前不僅要認真研究審計抽樣,明確疑點、難點,還應總體把握、抓住特點、重點。審計思路如下:
一是“有什么”?充分利用現代審計技術手段,對由非現場生成的樣本疑點線索和初步掌握的信息資料進行初步分析,通過整體把握、篩選鑒別,判斷所審計業務中有沒有問題。
二是“是什么”?如果判斷審計樣本中有問題,要明確重點,按照審計程序多策并舉、內查外調取證,認定是什么性質(如系統性風險、能力風險或舞弊風險)問題,鍥而不舍,深度挖掘。
三是“為什么”?進一步核查,查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癥結并深入分析,對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審計依據,對發現問題作出合理、準確的定性和評價,得出正確的審計結論。
四是“怎么辦”?從完善機制、體制和制度建設層面積極尋求從源頭和根本上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時效性的審計意見和管理建議。
1.正常類法人貸款風險審計的切入點是企業。(1)從原始文件或賬證中發現虛假注資線索:企業虛假注資一般是采用從企業或個人借入資金,驗資后歸還。因此,必須查閱公司章程,弄清企業注資或增資時間時點。如驗資賬戶在本行,通過查詢企業存款分戶賬和相關憑證查證資金流入和流出情況,關注是否存在抽逃資本金問題。如驗資賬戶在他行,核查驗資報告及所附存款函證、轉賬憑證等證明資料的真實性。
(2)對比分析數據發現虛假會計報表線索:一是了解借款企業的性質,如企業性質為商貿性企業,一般是流動資產占比較重;生產性企業則固定資產占比較重等;企業類型不同,會計報表中資產分布不同。二是比較兩個年度以上會計報表,對比分析報表中重點科目(應收、應付賬款和存貨等)的異常變動及不合理變化,審查是否虛增資產和利潤,是否人為操縱報表數據掩蓋企業真實經營情況,找出差異。三是查看會計報表附注,驗證報表明細的合理性。如應收和預付賬款的賬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掛賬,是否有企業股東及股東近親或員工長期在公司長期有大額借款等問題。四是查看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等報表數據勾稽關系是否銜接、合理,必要時延伸審計,到企業核實賬務或到稅務部門調閱企業納稅申報情況,上市公司可借助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輔證。
(3)通過現場勘察發現虛假項目、虛假抵押等線索:對無法確證的問題,通過現場觀察取證,如房地產項目建設情況,貸款抵押品的真實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可實現性,企業生產能力和經營規模,目前是否關停等。實地查看宜突擊進行,勘察要帶著問題去尋找發現。
(4)追蹤貸款資金流向發現虛構貸款用途線索:企業貸款的目的是為了使用。一是審閱企業申請資料及購銷合同等證明材料,關注貸款用途與其經營范圍和規模以及交易對手的經營范圍與合同約定用途是否相符。對關聯交易,重點關注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二是查看貸款資金流向情況,是否按合同規定使用貸款資金。
2.從商業銀行內部運作環節查證風險。(1)查證貸前調查企業信用狀況。驗證貸前調查報告是否客觀、真實反映了企業不良信用記錄和逃廢債行為等風險信息。通過商業銀行內部查詢系統、人行征信系統、法院系統、行業協會等渠道了解企業及其主要股東、法定代表人、高管層信用記錄情況。
(2)核實調查報告中的重要數據。粉飾借款人及擔保人財務數據的目的是為滿足貸款準入條件提供便利。而盲目采信企業提供的數據,可能誤導審查、審批。因此,要關注調查報告中企業財務因素分析,核實報告中引用的財務數據,查看有無隱瞞重要信息、虛夸財務數據情況。
(3)審核貸款需求的合理性。重點關注企業資金需求是否與其生產經營匹配、負債是否超出合理承受能力,是否存在盲目擴大生產或多元化投資傾向。是否通過人為調整采用過時或虛假報表數據測算營運資金缺口、變相提高貸款額度延緩風險暴露。重點關注是否人為掩蓋貸款形態,是否存在道德風險。
(4)查看還貸資金來源。企業現金流緊張,貸款到期一般采用借款還貸,貸后歸還方式。通過審閱企業存款分戶賬、相關憑證等核實還貸資金是否為經營現金流入。關注還貸資金來源于貸款資金、關聯企業、民間融資、本行員工賬戶。
(5)識別貸款擔保風險。主要從擔保環節的有效性、合法性著手;審查保證人擔保能力或意愿,是否存在互保、循環擔保現象;集團客戶關聯保證是否超過規定比例;押品估值是否合理、測算質抵押率能否覆蓋信貸風險。采取實地觀察法,重點關注有法律瑕疵、變現能力弱的抵押品。
(6)貸后管理是否落實。一是貸后跟蹤檢查是否掌握企業真實經營狀況,分析第一還款來源是否有劣變風險;對企業重大風險事項是否及時核實并報告。二是通過審核結算賬戶資金往來明細,分析企業貨款歸行,存款和結算份額與信用占比是否匹配。
1.充分利用公用網絡信息平臺強大功能查詢企業及行業信息,獲取有價值線索。如:到當地工商局網站查詢著名商標、免檢企業名錄及吊銷企業名錄等相關信息;登陸當地國稅局網核查發票的真實性;登陸法院網查詢訴訟案件等。
2.高度重視群眾舉報內容,群眾舉報信息往往來自內外部情況的知情者,為審計提供了線索方向,對不確定性線索,按照審計程序查證舉報線索的真實性。對被審計行內部員工舉報的線索,一般可信度和價值較高,甚至就是一些大、要案審計線索的突破口,要進一步追蹤,一查到底。
3.借助訪談、閑聊找有關當事人核實資料中無法確定的問題,可以作訪談筆錄或要當事人將談話內容寫出書面材料。對一些看似合情合理尚不能弄清的事實真相,要善于觀察和發現,有意識地提出問題,通過不同人員對同一問題所闡述情況不同,分析對比、找出差異,以此求得突破,鎖定、尋找出審計線索。
4.高度關注以前年度內外部監管檢查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一方面,通過共享檢查資源減少審計成本,開拓審計思路,針對問題的整改到位、風險可控狀況,綜合評估審計風險;另一方面,利用已有檢查成果不能只停留在證實問題是否仍然存在。通過深入思考、分析研判,可能新發現更多違規、違紀線索。
[1]劉琳,張金城.商業銀行審計.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