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鈴


閱讀提示
作為黨員,有責任、有義務關心他人、扶助有困難的群眾。當黨員有了困難以后,也應得到黨組織的關愛。近年來,各地黨組織不斷完善黨內關懷、幫扶和激勵機制,加大對困難黨員的幫扶力度,使困難黨員困有所幫、難有所解,增強了黨組織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盡管已經入冬,但在夾江縣甘霖鎮新生村,到處都是一派綠油油的景象。成片種植的四季豆長勢正好,農家大院里隨處可見堆成“小山”的豆角。“上級領導幫助解決了搭大棚的難題,明年大棚搭起來后收成肯定會更好。”新生村三組貧困黨員張通理說起這事非常滿意,“單靠我自己搭大棚太困難了,這比一次性給我錢好哪里去了。”
“有事請找黨員”,一直以來,黨員都是幫扶困難群眾的主體,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實中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黨員群體中特別是農村年齡偏大的黨員中,還有一部分生活困難,急需得到幫助。
以廣漢市為例,全市有困難黨員821人,占全市黨員總數的3.11%。其中45歲以下10人,46歲至59歲108人,60歲以上703人;農村困難黨員742人,占困難黨員總數的90.4%。
在一些山區地方,困難黨員人數更多。針對這樣的情況,黨內幫扶近年來持續深入推進,在此過程中,各地積累了哪些經驗,又該如何完善呢?
多渠道籌措幫扶資金
去年,阿壩州在州直機關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的工資“一日捐”活動,受到廣大黨員積極響應。州直機關在職黨員近4000人參加“一日捐”活動,共籌集資金69萬余元用于困難黨員幫扶。
幫扶困難黨員,資金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早在黨內幫扶提出之初,就有意見認為用財政的錢來關愛黨組織自己的成員,是不是“胳膊肘往里拐”。但近年來,各地紛紛設立的黨內幫扶專項基金,財政支持僅是其中一部分,更普遍的做法是通過幾個“一點”的形式來籌集,包括黨費拿一點,財政補助一點,黨員干部捐一點等。
如自貢市沿灘區采取“黨組織和黨員捐一點、社會贊助一點、財政撥一點”的方式募集資金,并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對募集資金登記造冊,半年通報收支情況。
通江縣在籌集幫扶資金過程中,注重整合各類資金援助力量。統籌用好政策性幫扶資金,縣總工會、縣婦聯、縣殘聯等針對貧困黨員的幫扶,統一由縣委組織部在“黨員援助服務平臺”中的貧困黨員名單中推薦,集中使用,大大提高了幫扶的成效。
為幫助解決農村貧困黨員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奔小康缺資金的問題,廣元市在全市開展“農村貧困黨員創業貸款貼息幫扶行動”,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黨員創業貸款,實行全額貼息。
缺什么幫什么
套用一句經典的表述句式——富裕的黨員都是相似的,而貧困的黨員則各有不同。針對狀況各異的貧困黨員,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幫扶辦法。
珙縣建立臨時關懷與長期關懷并重的黨內關懷長效機制。每年定期對因病、因災、就學等原因致貧的黨員開展臨時救助;建立“黨員醫保檔案”,醫療保險定點機構互認互通,切實解決黨員看病難題。
瀘定縣對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難黨員,思想上“扶志”,施“攻心”劑。采取“3+1”模式,由結對認親機關干部、駐村干部、村支部書記正面引導,解開不思進取的思想疙瘩,主動尋求發展機會,盡快脫貧致富。
為讓黨員真正成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各地在“幫”的基礎上,更注重“扶”,使困難黨員能徹底擺脫貧困。
廣漢市針對困難黨員無技術、無資金、無致富門路的問題,打破黨內幫扶慣性思維,在全市范圍內大力開展市直機關部門幫扶一個村、一個村有一個幫扶項目的“黨內項目幫扶”活動。
圍繞困難黨員生產生活狀況、致貧原因、生存技能、致富愿景等基本信息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建立準確的困難黨員動態信息庫,為實施黨內項目幫扶提供第一手數據。
立足本地“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發展情況,以“支部+協會”為工作載體,在每個村遴選1—2個效益較好、成熟度較高的重點培植項目作為黨內幫扶項目,按照被幫扶對象所掌握的技能和致富愿景,分別納入項目之中。截至目前,廣漢市共向困難黨員推薦項目400余個,建立起“黨員創業示范基地”等示范項目60余個。
黨內關懷 ?陽光還需照得更亮更遠
“有了每月700元的養老保險金,我們老兩口的基本生活不用愁了。”夾江縣新場鎮75歲的貧困老黨員許生仲很慶幸當年買了保險。
為改善老年貧困黨員的生活狀況,2012年,樂山市決定針對全縣年齡在60周歲以上,黨齡在5年以上的貧困黨員,實行優惠購買養老保險的政策,夾江縣1300多名符合條件的貧困老黨員受益。
好政策在黨員群眾中引起廣泛關注,有群眾甚至因此主動來打聽要求申請入黨。盡管如此,這樣的好政策僅是一次性政策,即只為當年符合條件的人員辦理。
“有心無力啊!如果每年都辦理,需要的資金難以解決。”當地干部也很無奈,“不僅覆蓋面不夠廣,針對困難黨員的幫扶措施,有的也只是僅能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缺乏更多的關心關愛。”
資金的缺乏影響了黨內幫扶措施的落實,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如黨內幫扶基金的管理上強調統包統管而輕各方參與,基金救助的方向上依靠主觀思考而輕客觀需求,基金的使用上注重審批關口而輕跟蹤服務等,在一定程度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不僅如此,諸如地域差異,特別是針對山區黨員的幫扶,因條件限制,難以找到幫扶著力點等難題,成效有限。“像我們鎮上那幾個山區村,除了幫助他們種點茶葉,其他的幫扶措施都難產生效益。”甘霖鎮一位干部說。
黨員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制度機制、資金投入、功能配套、人員配備等方方面面,仍然需要方方面面的不斷努力和探索,才能取得顯著成效。
責任編輯:王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