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田躍 錢志洪
基于資源共享與產業協同的服務業發展對策①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田躍 錢志洪
摘 要:資源共享與產業協同已成為各地合作共建經濟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場所的重要手段,可以解釋為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服務業是今后經濟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也是促進第一、第二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闡述資源共享與產業協同的概念與特點,其次分析服務業中資源共享的途徑和產業協同的方法,接著論述目前“寧鎮揚”三地在資源分享與產業協同方面的發展現狀,最后提出“寧鎮揚”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資源共享 產業協同 創新發展
錢志洪(1964-),男,漢族,江蘇靖江人,本科學位,副教授,主要從事管理會計方面的研究。
1.1 資源共享的概念
資源共享概念來源于企業,主要是指企業在自身內部公開信息、知識與技術,并充分釋放到每個員工中去,從而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實現“1+1>2”的目標。適當延伸可以得出區域資源共享的概念,是指一定區域內城市之間公開產業制造技術、信息服務知識及數據平臺等,并充分融合到區域企業、產業園區和科研教育系統中去,提高整個區域資源系統的利用效率,達到“共建共享、共收共贏”的發展目標。
1.2 資源共享的意義
資源共享是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資源利用率較低的重要手段,具有現實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利于資源節約。資源的利用率是與城市傳統產業結構、制造方式及技術水平密切相關的,是體現城市持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可以使城市挖掘各自資源利用率最高的產業,相互分享,從而緩解“大、散低”的經濟發展現狀,并能夠減少資源浪費。
(2)利于知識更新。知識更新與進化是群體聚集的結果。據有關資料顯示,人類的智力進化更多地得益于群居生活。區域城市緊密的合作與交流可以產生知識碰撞,激發原創動力,帶來知識不斷的更新與進化。
(3)利于技術創新。技術與知識的關系源遠流長,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資源共享利于城市將多余的資源投入先進技術的研發與產品的升級換代,并利于增強企業凝聚力。
現代產業協同是以供應鏈為基礎,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上下游的運營管理體系中,并打造線上與線下綜合營銷模式,具備敏捷的市場反應、精確的研發導向、快速的危機策略,及協調的購、產、銷、服務一體化功能,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水平。產業協同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1)整合是重要手段。產業協同是將一定區域內的產業規劃設置、調整轉型、創新升級與區域同城化戰略相結合考慮城市間產業互補性、替代性及兼容性,有效利用淘汰抑制和支持等手段,整合現有資源,提升產業鏈資源利用效率,打造開放、包容、分享、互助的產業體系。
(2)分享是關鍵因素。資源分享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產業協同的關鍵因素。現代產業協同化發展的首要條件是合作企業間的信息、技術與人才的分享,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等現代溝通手段,充分了解各方產品制造售后服務、物流運輸及咨詢技術等環節,從而利于產業融合,達到高效協同發展的目的。
(3)提升是最終目標。發展是人類技術進步的唯一目標。任何創新都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為人們生活帶來明顯改善。因此,提升產業創新力、區域經濟競爭力、資源利用率都是協同合作的最終目標。
3.1 資源共享途徑
資源共享對“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實現產業協同發展的關鍵因素。具體實施途徑有:
(1)現有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首先,應將三地現有資源分為上、中、下三等,劃分標準以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產業目錄為準;其次,篩選出互補資源、替代性資源類別,依據資源利用率進行排列先后順序;最后,綜合考慮南京、鎮江與揚州的服務業歷史傳統,制定三地服務業優先發展順序,達到服務業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2)擬建資源的互補與共通。服務業包括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傳統服務業主要是指餐飲業、酒店管理與服務、維修技術等,現代服務業則指物流業、咨詢服務、保健醫療,還包括高技術服務業,如檢驗檢測、電子商務、創意文化及生態科技等。因此,擬建資源既要考慮與生產制造企業間的配套,又要考慮區域間產業互補與共通,利于資源分享,更利于構建文化鏈。
(3) “一體兩翼”的資源布局。從空間布局上可以看出,如以長江沿線為視角,南京市介于鎮江與揚州之間,可以形成一體兩翼的資源配置布局。“一體”是以南京為金融平臺,發展大平臺搭建,為兩翼服務。“兩翼”是以鎮江為左翼,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緊靠上海的地理優勢,完善高技術服務業資源銜接通道。揚州則為右翼,結合傳統文化與歷史沉淀,大力發展旅游業,利用土地與人力優勢打造高新技術生產制造園區,成為“三地”中的傳統服務業基地。
3.2 產業協同方法
產業協同研究方法很多,但是構建聯系,搭建平臺則較為少見,下述協同方法僅供參考。
(1)基于供應鏈的協同。供應鏈是產業協同的基礎,也是專家學者首先提出的企業、行業聯系網絡,其核心是商品,相繼將上游、下游整合到商品流通過程中,以提高整體收益、降低總體成本為目標,完成從原料提供者到最終產品消費者的高效運作。
(2)基于價值鏈的協同。價值鏈是基于供應鏈基礎上發展,并相繼在許多專業領域得到專家學者的充分認可。其核心為價值,圍繞價值的有效增加與無效浪費展開分析,擴大價值創造,剔除無用價值環節,保證商品制造與創造社會價值的一致性,從根本上回答了資源有效利用的問題。
(3)基于文化鏈的系統。與上述協同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鏈體現的是精神、理念方面的追求與滿足。因此,文化鏈與傳統行業網絡完全不同,它主要研究合作組織中的學習文化,并通過文化創新激發組織創新,從而提升組織發展能力,達到傳統網絡持續進步的目的。
3.3 總結
城市服務業創新發展可通過資源分享與產業協同視角進行研究分析,兩者描述的對象不盡相同,但存在內在的一致性,都表述了合作、協同、溝通與包容的重要性。因此,無論采取哪種協同方法或共享途徑,雖然有大同小異,甚至產生殊途同歸的結果,但是不同城市發展戰略可以進行選擇,孰先孰后,構建大環套小環、層層遞進與上升的關系。
盡管資源共享與產業協同是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方向,也是今后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有效措施,但是尚存在關鍵問題需共同面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隱形行政壁壘與固有的體制問題導致資源無法優化配置。資源分享的前提條件是充分自由的流通,依照市場發展規律,配置資源。目前,現行的行政區域劃分和“分灶開飯”的財政體制仍然存在,盡管國家正在或即將進行一系列的體制改革,但存在隱形的行政壁壘影響著資源的優化配置。另外,區域資源分享上還存在橫向協商與縱向協調矛盾的問題,造成優質資源流動障礙,影響著區域經濟創新與轉型。
(2)產業優化升級是產業協同中的關鍵問題。區域產業協同的本質內容即是產業布局的擴大化,產業規模的擴張化。其中關鍵問題是產業的地理轉移、區域產業的對接兼容以及同步進行的優化升級。據大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發現,大家對區域產業協同過程中產業優化升級仍是顧慮重重。如果將產業轉移與產業對接認為是改變,產業優化升級則是根本性的改革。因此,完成產業優化升級是區域產業協同中亟需突破的瓶頸。
針對上述資源分享與產業協同面臨的兩大問題,結合上述研究內容,筆者提出幾點“寧鎮揚”服務業創新發展對策以供政府部門借鑒。
(1) “高新”的產業布局思路。“高”是指高起點規劃、高起點布局、高層次部署。區域服務業的創新發展不是簡單的產業轉、接與優化升級,也不是規模與數量的簡單擴張與增加。“新”是指服務業的開發應建立在生態綠色環保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發新技術、開發新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業態,從而實現服務業的轉型升級,使得高技術服務業比重越來越大,起到引領新經濟發展的作用。
(2) “破冰”的資源配置決心。資源配置的改革需要具備破堅冰、攻堅城的決心。各地政府應共同合作,加大改革力度,不僅推進橫向協調制度建設,還督促縱向機制落實,積極消除隱形行政壁壘及與此千絲萬縷的利益團體的“獨立領域”,從而破除某些行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此外,政府職能部門應自上而下,推動資源市場配置的不斷深化,逐漸縮小行政影響力,統一制定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游戲規則”,保證區域目標制訂、環境嚴格管控、民生設施完善及產業要素合理流動的一體化,從而進一步實現長江經濟帶的順暢建設。
(3) “放手”的政府執政理念。“放手”的執政主要是指充分授權,緩解下級政府執政壓力,由市場規則的主導者、參與者轉變為指導者、監督者。區域經濟發展中,服務業創新過程既離不開政府的政策鼓勵與支持,又容易形成政策的過度依賴,難以形成獨立的創新精神。“創新是市場淘汰的結果”與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具有本質相似性,共同說明了自然環境、市場環境在創新發展中的重要影響。政府“握手”的執政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大城市病”,使得中心城市與周邊產生巨大經濟落差,造成資源的過度集聚,“過猶不及”的產生集聚負效應,反而導致社會總成本的上升及空間資源的緊張,最終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俊炯.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路徑研究[J].調研世界,2015(03).
[2] 薛家驥.都市圈域產業的整合與協同[J].現代經濟探討,2004(04).
[3] 徐立崗,田家林,陳月梅.區域產業協同創新研究——以江蘇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2(15).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8(b)-150-03
基金項目:①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寧鎮揚”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資源共享與產業協同的視角(2013SJB6300108);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國內高級訪問學者計劃資助項目(2015FX090)。
作者簡介:田躍(1978-),男,漢族,江蘇江都人,碩士學位,副教授,主要從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