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中國夢的實踐課題,作為黨執政基礎的國有企業,尤其要通過自身科學發展,為中國夢建設貢獻力量。本文以思想政治工作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發揮國有政治和組織優勢,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關鍵詞: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國夢的實踐課題,國有企業作為黨執政的基礎,更需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把握和利用好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大力量,團結和帶領廣大干部職工,踏上企業科學發展的新征程。倘若把企業比作一個家庭,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電器”,只有這些“家用電器”的功能有效發揮,才能保障企業的科學、健康發展,從容應對挑戰。
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變為“照明燈”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具體到國有企業則要求企業堅持經濟建設與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并駕齊驅,使兩者真正成為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左右護法”,指引干部員工前進發展的“指路明燈”。
如果說經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發動機,那么國有企業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則是經濟建設的加速器。如何實現國有企業的經濟建設與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頻共振、聯動互補呢?這就必須堅持“融入中心抓管理、進入管理起作用”,始終圍繞發展這一中心任務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切實做到把經濟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廣大員工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運用發展的眼光、思路和成果去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問題,更加注重速度、質量與效益的科學關系,在強調量的發展同時更加重視質的提升。其次,要進一步提高黨委參與企業工作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完善黨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和規范建設,以黨建工作推動經濟建設,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第三,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要放眼全局,積極主動參與企業帶有方向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決策,關注中央經濟方針的變化,把握政策走向,使企業的方針政策符合國家的利益,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的要求,符合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符合安全生產實際,并切實維護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包含有生產、經營、思想等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探索新時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使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富于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和富于創造性。此外,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經過科學發展觀的洗禮,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吃苦在前,甘于奉獻,為廣大員工群眾樹立良好的榜樣,帶動員工轉變觀念。企業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創共榮,以實際行動來推動企業戰略轉型和結構的調整,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系列活動與沉著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挑戰,與著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與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結合起來,以科學謀進步,以黨建促發展。
二、要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穩壓器”
面對當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穩定鋼鐵主業,持續開拓非鋼行業是公司上下的共識。要實現上述目標,首要的就是葆有發展信心,越是困難,越是要堅定信心。因此“穩人心”“振信心”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當前的首要任務。
首先,要幫助企業的黨員、領導、干部、以及員工群眾正確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勢。貼近基層,切實抓好形勢任務教育,組織干部群眾認真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全會精神,把員工群眾的思想高度統一到黨中央對當前形勢的正確分析上來。既要看到外部經濟形勢變化,對國有企業的經營運轉帶來了一系列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和突發性風險;又要看到黨中央已經沉著出臺了一系列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強有力措施,優化企業稅收政策、制動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原材料成本等等,為企業的發展不斷營造更為寬松的環境。這將是國有企業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機遇。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對大形勢和小形勢的分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形勢任務教育,不僅使企業人心穩定,更能提振信心,使廣大員工群眾空前團結起來,萬眾一心,共克時艱。
其次,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調動員工群眾的積極性,激發斗志,凝聚智慧。員工群眾是企業前進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實現企業“逆境”突圍的主力軍。在當前的環境下更要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凝聚智慧和力量,充分相信員工群眾,放手發動群眾,真正做到一切依靠員工群眾,一切為了員工群眾。
三、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成為“吸塵器”
防腐倡廉,整頓干部作風,是企業乃至國家常抓不懈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整改的主要問題。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狠抓四風問題的形勢下,營造企業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顯得尤為迫切。
強化企業管理的首要原則是制度建設常抓不懈,考核機制加倍健全。要想整頓黨員干部作風,必須首先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關鍵環節,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國有企業要以制度建設促進作風建設,根據各部門各崗位的特點,因地制宜,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學習型組織,規范考評制度,完善監督機制,健全激勵懲罰制度,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限權的長效機制,真正實現各部門各崗位有制可依,有制必依,執制必嚴,違制必究的民主局面。
在不斷建立健全企業規范管理制度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把改進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及時發現和解決作風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把各種不良風氣消除在萌芽狀態。狠抓和長抓黨性修養,著力破除狹隘封閉的思路,樹立胸懷全局的戰略眼光;著力破除被動求穩的思想,樹立敢闖敢干,主動作為的思想;著力破除“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消極思想,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標準。
此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重拳出擊,嚴懲貪污腐敗的同時,更應該建立健全企業的信訪制度,變以前守株待兔式的被動在辦公室等待上訪,為主動下到基層、各部門,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重拳反腐。領導干部作風問題事關重大,這是一項長期工作,不是靠一次民主生活會,或者是幾次集中學習就能解決,而應該在平時的管理和監督中持之以恒。
四、要讓思想政治工作化為“鼓風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有企業改革目標,勢必會對原有的格局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些措施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員工的切身利益。在落實中央精神,推進企業改革的過程中,企業更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運用思想政治工作這臺“鼓風機”為員工送去溫暖,讓員工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堅定克難奮進的信念。
首先,開啟“以人為本”風。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員工的全面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要尊重員工群眾的首創精神,依靠他們的聰明才智推動企業發展,為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構建文化、制度環境。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員工“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急員工之所急,想員工之所想。一方面要通過分層次、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讓員工對公司產生高度的信任感和責任感,愛崗敬業、忠誠企業;另一方面要與員工共同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讓其感受科學發展帶來的新變化,在實現企業發展的同時,努力回報員工的每一份辛勤付出。
其次,吹散“減薪裁員”風。作為國有企業,不能簡單的以危機為由進行減薪裁員,而是要將精力用到調整發展思路,降本增效,調整優化上水平的方向上來。如果員工長期受困于減薪裁員的壓力,那么企業的整體戰斗力就會大幅度削減。國有企業不僅要完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任務,也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盡可能的吸收人員就業,減輕社會壓力。不把員工推向社會,不把困難留給員工家庭。讓員工情有所依,生活有靠,真心地感激企業,激發出空前的戰斗力,才能真正打造一支和諧穩定的患難團隊。
第三、送推“企業文化”風。如果將國有企業比作一艘巨大的商業航母,那么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股及時的東風。“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好的企業文化是生產經營催化劑,和諧企業的潤滑油。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把思想教育和企業的嚴格管理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員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此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用文化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員工,促使員工把自身價值和自我利益的實現同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員工把企業看做事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的炫麗舞臺,企業的未來就是自己的未來。實現企業與員工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和諧局面,唯有這樣,才能凝聚起一股應對危機的強大合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為我們繪就了中國夢發展的新篇章。要在中國夢的主題下,繼續書寫企業篇,就必須緊緊圍繞企業改革發展的中心問題,依靠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轉變思路,提振信心,凝聚合力,銳意創新,在強化生產經營工作力度的同時,不斷把黨的優勢轉化為戰勝危機,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科學發展的源源動力。激情成就夢想,文化引領發展,國有企業猶如一頭雄獅,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動下,國有企業必將以山的氣勢,海的胸魄,牛的精神,昂首闊步的跨入下一個改革開放三十年。